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79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1:08
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体、六边形通孔和缓冲吸能装置;所述手机壳体背面上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且手机壳体背面左上角处开设有一处摄像头通孔;所述弹性条底端面与圆形块的顶端面相粘合;所述圆形块的下方通过吸能弹簧连接有六边形块;所述六边形块和圆形块与吸能弹簧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六边形块、圆形块和吸能弹簧共同组成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数量与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的数量成正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六边形块与六边形通孔之间微过盈配合,可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未使用时,将组成缓冲吸能装置之一的六边形块配合嵌入在手机壳体背面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内,减少手机壳体的占用空间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手机壳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
技术介绍
手机壳,按质地分有皮革,硅胶,布料,硬塑,皮套,金属,软塑料,绒制,绸制等品类。不仅作为装饰品让您的手机成为一道风景,更能保护手机,防摔、防刮、防水和防震。本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手机壳一般通过加厚其厚度一起到相应的减震缓冲效果,但通过加厚的方式使得手机在跌落时还是会出现硬性撞击,起到的减震缓冲效果较弱,且手机壳加厚后,使得所包裹的手机在使用时散热受到阻碍,手机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挥散,不利于手机的使用。于是,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手机壳一般通过加厚其厚度一起到相应的减震缓冲效果,但通过加厚的方式使得手机在跌落时还是会出现硬性撞击,起到的减震缓冲效果较弱,且手机壳加厚后,使得所包裹的手机在使用时散热受到阻碍,手机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挥散,不利于手机的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其中,该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包括有:手机壳体、摄像头通孔、梯形散热孔、弹性条、六边形块、圆形块、吸能弹簧、六边形通孔和缓冲吸能装置;所述手机壳体背面上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且手机壳体背面左上角处开设有一处摄像头通孔;所述手机壳体背面左右两侧均分别开设有六处梯形散热孔;所述手机壳体内壁面上连接有若干根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底端面与圆形块的顶端面相粘合;所述圆形块的下方通过吸能弹簧连接有六边形块;所述六边形块和圆形块与吸能弹簧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六边形块、圆形块和吸能弹簧共同组成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数量与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的数量成正比。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壳体背面采用蜂窝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块与六边形通孔之间微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吸能弹簧采用锥形弹簧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本技术手机壳为硬性壳体。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手机壳体背面采用蜂窝式结构,且本技术手机壳为硬性壳体,通过其蜂窝结构设计使得该手机壳在使用最少的用料情况下,得到较佳的强度性能保证手机壳的使用质量,且手机壳体背面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和六处梯形散热孔,使得本技术手机壳在使用状态时,通过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和梯形散热孔,起到优异的散热性能。2.本技术手机壳体在使用状态下,手机嵌入手机壳体内,通过手机的挤压使缓冲吸能装置从手机壳体背面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弹出,且组成缓冲吸能装置之一的圆形块的顶端面与手机壳体内壁所连接的弹性条底端面相粘合,可防止缓冲吸能装置丢落,且缓冲吸能装置由六边形块、圆形块和吸能弹簧共同组成,且吸能弹簧采用锥形弹簧结构,可通过锥形结构的吸能弹簧起到优异的减震吸能效果,实现柔性撞击,且当缓冲吸能装置弹出后,其所配合的六边形通孔并无遮挡,在起到优异的减震吸能效果同时起到优异的散热性能。3.本技术六边形块与六边形通孔之间微过盈配合,可在本技术未使用时,将组成缓冲吸能装置之一的六边形块配合嵌入在手机壳体背面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内,减少手机壳的占用空间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轴视左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正面轴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缓冲吸能装置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状态背面轴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使用状态正面轴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缓冲吸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手机壳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缓冲吸能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机壳体,2、摄像头通孔,3、梯形散热孔,4、弹性条,5、六边形块,6、圆形块,7、吸能弹簧,8、六边形通孔,9、缓冲吸能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技术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技术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参见图1至附图13,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包括有:手机壳体1、摄像头通孔2、梯形散热孔3、弹性条4、六边形块5、圆形块6、吸能弹簧7、六边形通孔8和缓冲吸能装置9;手机壳体1背面上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8;且手机壳体1背面左上角处开设有一处摄像头通孔2;手机壳体1背面左右两侧均分别开设有六处梯形散热孔3;手机壳体1内壁面上连接有若干根弹性条4;弹性条4底端面与圆形块6的顶端面相粘合;圆形块6的下方通过吸能弹簧7连接有六边形块5;六边形块5和圆形块6与吸能弹簧7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六边形块5、圆形块6和吸能弹簧7共同组成缓冲吸能装置9;缓冲吸能装置9的数量与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8的数量成正比。如上述所述的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手机壳体1背面采用蜂窝式结构,通过其蜂窝结构设计使得该手机壳在使用最少的用料情况下,得到较佳的强度性能保证手机壳的使用质量。如上述所述的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六边形块5与六边形通孔8之间微过盈配合,可在本技术未使用时,将组成缓冲吸能装置9之一的六边形块5配合嵌入在手机壳体1背面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8内,减少手机壳的占用空间面积;如上述所述的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吸能弹簧7采用锥形弹簧结构,可通过锥形结构的吸能弹簧7起到优异的减震吸能效果;如上述所述的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本技术手机壳为硬性壳体,保证本技术的手机壳的防护强度质量。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手机壳体1背面采用蜂窝式结构,且本技术手机壳为硬性壳体,通过其蜂窝结构设计使得该手机壳在使用最少的用料情况下,得到较佳的强度性能保证手机壳的使用质量,且手机壳体1背面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8和六处梯形散热孔3,使得本技术手机壳在使用状态时,通过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8和梯形散热孔3,起到优异的散热性能;本技术手机壳体1在使用状态下,手机嵌入手机壳体1内,通过手机的挤压使缓冲吸能装置9从手机壳体1背面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8弹出,且组成缓冲吸能装置9之一的圆形块6的顶端面与手机壳体1内壁所连接的弹性条4底端面相粘合,可防止缓冲吸能装置9丢落,且缓冲吸能装置9由六边形块5、圆形块6和吸能弹簧7共同组成,且吸能弹簧7采用锥形弹簧结构,可通过锥形结构的吸能弹簧7起到优异的减震吸能效果,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包括有:手机壳体、摄像头通孔、梯形散热孔、弹性条、六边形块、圆形块、吸能弹簧、六边形通孔和缓冲吸能装置;所述手机壳体背面上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且手机壳体背面左上角处开设有一处摄像头通孔;所述手机壳体背面左右两侧均分别开设有六处梯形散热孔;所述手机壳体内壁面上连接有若干根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底端面与圆形块的顶端面相粘合;所述圆形块的下方通过吸能弹簧连接有六边形块;所述六边形块和圆形块与吸能弹簧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六边形块、圆形块和吸能弹簧共同组成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数量与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的数量成正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包括有:手机壳体、摄像头通孔、梯形散热孔、弹性条、六边形块、圆形块、吸能弹簧、六边形通孔和缓冲吸能装置;所述手机壳体背面上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且手机壳体背面左上角处开设有一处摄像头通孔;所述手机壳体背面左右两侧均分别开设有六处梯形散热孔;所述手机壳体内壁面上连接有若干根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底端面与圆形块的顶端面相粘合;所述圆形块的下方通过吸能弹簧连接有六边形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贝贝高廷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