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5512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其属于水稻遗传育种学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稻桩样本;(2)种植稻桩样本;(3)过量接虫鉴定;(4)接虫后的管理;(5)鉴定结果的评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稻桩鉴定法”,为各种规模的水稻抗稻褐飞虱育种提供了高效的抗性鉴定技术。一般大、中、小各种规模的抗性育种材料,既可一次性地鉴定,也可多次重复鉴定,也可以对苗期鉴定的结果在成株期进行重复鉴定,鉴定结果准确,从而有效促进抗性遗传育种项目的进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遗传育种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过程中面临稻褐飞虱的严重威胁。稻褐飞虱是一种爆发性、危害大的水稻害虫,目前我国稻区每年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发生面积为2000万公顷以上,因稻飞虱危害造成的直接稻谷损失达280万吨以上。长期以来,褐飞虱的防治主要靠施用化学杀虫剂,杀虫剂的大量施用,往往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褐飞虱天敌被杀灭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进而引发褐飞虱的“再猖獗”,给防治带来更大的困难。实践证明培育抗性水稻品种是褐飞虱综合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安全、生态的方法。抗性育种主要是导入抗性基因到优良的水稻育种材料中,其中抗性鉴定是抗性基因挖掘和抗性育种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对育种后代抗性鉴定,获得稳定可靠的抗性后代,从中选育出抗性水稻品种;通过对遗传分离群体进行抗性鉴定,可进行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生产上稻褐飞虱的为害,多发生在水稻成株期,但水稻成株期对稻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一直存在鉴定效率低、鉴定结果可靠性差等问题,在抗性育种和在遗传分析群体的构建等的应用不多,因此,解决水稻成株期高效、快速、精准鉴定技术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建立水稻成株期对稻褐飞虱抗性的高效、精准鉴定技术体系及该技术在抗稻褐飞虱水稻育种和遗传分析群体构建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稻桩样本;将需要进行鉴定的水稻群体种植于大田,采用常规种植方法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在成株期从需要鉴定的群体的每个水稻植株剥下一个带根分蘖,每个分蘖用剪刀截取下部稻桩作为鉴定样本;(2)种植稻桩样本;稻桩成行种植于盛有浅泥土的托盆内,并用感虫品种做对照,每盆种植1行对照品种;(3)过量接虫鉴定;稻桩种植后3天内进行接虫鉴定,对每个稻桩接20头以上的2-3龄稻褐飞虱若虫;(4)接虫后的管理;Ⅰ.接虫后保持防虫网罩密封,防止虫逃逸;Ⅱ.盆内保持不大于1cm深的水层;盆外要有水体隔离,防止蚂蚁为害;Ⅲ.托盆放置于有遮阳网遮阳的鉴定室或阳光微弱的地方培养,防止32℃以上的高温;Ⅳ.遇高温和强阳光直射时,及时移到阴凉的地方;Ⅴ.鉴定室或室外放置鉴定盆的场所要减少气流流动,遇明显气流时,要关上鉴定室迎风面挡风玻璃窗门,室外鉴定的要设置挡风板;(5)鉴定结果的评定;待感虫对照品种全部死亡后1~2天,记载抗性鉴定结果,按9级标准进行评定记载,先对各苗进行定级,然后计算各份材料的平均受害级别:1级(1.0~1.9)为高抗(HR),受害不明显;3级(2.0~3.9)为抗(R),外围第一叶鞘变黄;5级(4.0~5.9)为中抗(MR),外围第二叶鞘变黄,植株生长势明显变弱;7级(6.0~7.9)为中感(MS),植株开始凋萎;9级(8.0~9.0)为高感(HS),植株死亡;(6)重复鉴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复鉴定;(1)即时重复鉴定,即取样时根据重复次数取重复稻桩,按试验设计进行2次以上的重复鉴定;(2)一次重复鉴定,在一次鉴定结束后,参考鉴定结果,如必要,在抽穗期前均可灵活取样进行重复鉴定。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1)中每个分蘖用剪刀截取下部稻桩作为鉴定样本,其截取长度为10-20cm。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1)中要求从不同植株剥下的分蘖大小一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2)中所述感虫品种为TN1、9311或日本晴。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2)中株行间距为4-8cm。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在接虫后3天内,对于可能虫源不足的托盆,要加接虫源达到足够的虫口密度。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接虫后在托盆上的稻桩盖上防虫网罩。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鉴定方法可以在成株期随时进行鉴定,所述成株期为水稻移植后20天开始至抽穗期。本专利技术的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其在抗褐飞虱水稻遗传育种、遗传研究或野生稻抗性资源筛选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建立了“稻桩鉴定法”,为各种规模的水稻抗稻褐飞虱育种提供了高效的抗性鉴定技术。一般大、中、小各种规模的抗性育种材料,既可一次性地鉴定,也可多次重复鉴定,也可以对苗期鉴定的结果在成株期进行重复鉴定,鉴定结果准确,从而有效促进抗性育种项目的进展。2、本专利技术“稻桩鉴定法”适用于抗稻褐飞虱基因的遗传分析研究和基因标记定位研究的作图群体构建,特别是当常规的成株期鉴定方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的作图群体构建和精准分析时,本技术可更有效地为大规模作图群体的构建和家系分析提供精准鉴定技术。3、在水稻抗褐飞虱育种过程中,当抗性基因来源不清楚、遗传背景复杂、抗性性状没有适用的分子标记时,或当标记辅助选择难以准确鉴定抗性植株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抗性植株筛选替代方法。通过对育种材料进行检测,即可判断受检材料是否具有褐飞虱抗性,进而快速筛选抗虫品种或品系用于水稻育种,本检测方便快速,有助于缩短水稻品种的育种周期,有效地提高育种效率。4、水稻成株期生长期长,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水稻成株期随时进行抗性鉴定,即从水稻移植后20天开始至抽穗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时间或者最佳的条件进行鉴定。5、稻桩相对于植株,生物量大大缩少,可以实现过量接虫,使感性材料迅速死亡,使鉴定周期与害虫发育周期同步,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鉴定结果。6、本专利技术对每个植株可以取多根稻桩进行重复鉴定,1根稻桩代表1个重复,从而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7、如果进行苗期鉴定,其所获得的抗性植株,当季就可以进行成株期重复鉴定验证,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稻桩法成株期抗性鉴定接虫后4天稻桩的生长状况图,感性植株生活力明显减弱并开始变黄[每份材料种1行,左边第2行起分别为:Ptb33抗源、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1、TN1(感性对照)、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2、9311(轮回亲本)、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3]。图2为稻桩法成株期抗性鉴定鉴定结束后稻桩生长状况图,感性对照和感性鉴定材料全部死亡[每份材料种1行,左起分别为:Ptb33抗源、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1、TN1(感性对照)、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2、9311(轮回亲本)、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3]。图3为常规方法植株抗性鉴定(对照)接虫鉴定前水稻植株的生长状况图。图4为常规方法植株抗性鉴定(对照)鉴定结束后水稻植株的生长状况图,[每份材料种两行,左起分别为:Ptb33抗源、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1、TN1(感性对照)、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2、9311(轮回亲本)、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3]。稻桩法抗性鉴定(图2)与常规植株抗性鉴定(对照)(图4)结果完全相同,Ptb33抗源表现为高抗、候选Bph3近等基因系3表现为中抗、其余材料表现为高感,抗性分级区别明显,表明稻桩法抗性鉴定结果是可靠的、简便和高效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理解,应该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稻桩样本;将需要进行鉴定的水稻群体种植于大田,采用常规种植方法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在成株期从需要鉴定的群体的每个水稻植株剥下一个带根分蘖,每个分蘖用剪刀截取下部稻桩作为鉴定样本;(2)种植稻桩样本;稻桩成行种植于盛有浅泥土的托盆内,并用感虫品种做对照,每盆种植1行对照品种;(3)过量接虫鉴定;稻桩种植后3天内进行接虫鉴定,对每个稻桩接20头以上的2‑3龄稻褐飞虱若虫;(4)接虫后的管理;Ⅰ.接虫后保持防虫网罩密封,防止虫逃逸;Ⅱ.盆内保持不大于1cm深的水层;盆外要有水体隔离,防止蚂蚁为害;Ⅲ.托盆放置于有遮阳网遮阳的鉴定室或阳光微弱的地方培养,防止32℃以上的高温;Ⅳ.遇高温和强阳光直射时,及时移到阴凉的地方;Ⅴ.鉴定室或室外放置鉴定盆的场所要减少气流流动,遇明显气流时,要关上鉴定室迎风面挡风玻璃窗门,室外鉴定的要设置挡风板;(5)鉴定结果的评定;待感虫对照品种全部死亡后1~2天,记载抗性鉴定结果,按9级标准进行评定记载,先对各苗进行定级,然后计算各份材料的平均受害级别:1级(1.0~1.9)为高抗(HR),受害不明显;3级(2.0~3.9)为抗(R),外围第一叶鞘变黄;5级(4.0~5.9)为中抗(MR),外围第二叶鞘变黄,植株生长势明显变弱;7级(6.0~7.9)为中感(MS),植株开始凋萎;9级(8.0~9.0)为高感(HS),植株死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稻桩样本;将需要进行鉴定的水稻群体种植于大田,采用常规种植方法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在成株期从需要鉴定的群体的每个水稻植株剥下一个带根分蘖,每个分蘖用剪刀截取下部稻桩作为鉴定样本;(2)种植稻桩样本;稻桩成行种植于盛有浅泥土的托盆内,并用感虫品种做对照,每盆种植1行对照品种;(3)过量接虫鉴定;稻桩种植后3天内进行接虫鉴定,对每个稻桩接20头以上的2-3龄稻褐飞虱若虫;(4)接虫后的管理;Ⅰ.接虫后保持防虫网罩密封,防止虫逃逸;Ⅱ.盆内保持不大于1cm深的水层;盆外要有水体隔离,防止蚂蚁为害;Ⅲ.托盆放置于有遮阳网遮阳的鉴定室或阳光微弱的地方培养,防止32℃以上的高温;Ⅳ.遇高温和强阳光直射时,及时移到阴凉的地方;Ⅴ.鉴定室或室外放置鉴定盆的场所要减少气流流动,遇明显气流时,要关上鉴定室迎风面挡风玻璃窗门,室外鉴定的要设置挡风板;(5)鉴定结果的评定;待感虫对照品种全部死亡后1~2天,记载抗性鉴定结果,按9级标准进行评定记载,先对各苗进行定级,然后计算各份材料的平均受害级别:1级(1.0~1.9)为高抗(HR),受害不明显;3级(2.0~3.9)为抗(R),外围第一叶鞘变黄;5级(4.0~5.9)为中抗(MR),外围第二叶鞘变黄,植株生长势明显变弱;7级(6.0~7.9)为中感(MS),植株开始凋萎;9级(8.0~9.0)为高感(HS),植株死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成株期对抗稻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柏韩悦王萱刘芳罗亮韦政覃宝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