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570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沥青瓦产生粘性时间长不易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在于通过真空包装,自靠近屋面一侧朝远离屋面一侧分别设置为自封粘结胶层、细砂面层、第一沥青层、胎基层、第二沥青层、彩砂层,所述细砂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层之间设置有与空气接触后进行发热的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下两侧分别涂覆有用于与细砂面层和第一沥青层固定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通过发热层产生热量后加速自封粘接胶层产生粘性粘接于屋面上,达到沥青瓦快速固定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加速融雪的沥青瓦。
技术介绍
沥青瓦,是以玻璃纤维毡为胎体,经浸涂优质改性沥青后,一面覆盖彩色矿物材料,另一面覆以隔离材料所制成的新型瓦状屋面防水片材。沥青瓦具有色彩丰富、形式多样、质轻耐用、施工简便等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装饰功能,从而使得沥青瓦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坡屋面的新型防水装饰材料。因为沥青瓦能够在任何条件下施工,从而缩短施工周期,节约人工费用,且由于沥青瓦重量较轻,还可有效降低屋面的承重成本。合理的费用加上较长的使用年限,让沥青瓦在屋面防水工程中受到青睐。在沥青瓦安装时,由于沥青瓦的粘性是在受到光照后产生的,故前期在安装沥青瓦时,单纯靠钉子将沥青瓦固定于屋面上,但是,若在北方遇到风沙季节时,若沥青瓦还未粘接于屋面上,则风沙或灰尘会从粘附于沥青瓦的底部,影响沥青瓦的粘性,从而使得沥青瓦容易从屋面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通过自身发热后粘接于屋面上,减少沥青瓦在安装之初从屋面脱落的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通过真空包装,自靠近屋面一侧朝远离屋面一侧分别设置为自封粘结胶层、细砂面层、第一沥青层、胎基层、第二沥青层、彩砂层,所述细砂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层之间设置有与空气接触后进行发热的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下两侧分别涂覆有用于与细砂面层和第一沥青层固定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沥青瓦在进行铺装时,去除真空包装后,使得沥青瓦与空气进行接触,发热层接触空气后发出热量,从而实现沥青瓦通过钉子固定在屋面上后,发热层散发的热量传递至自封粘接层使得自封粘接层产生粘性粘贴于屋面上。且发热层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固定于细砂面和第一沥青层,从而使得沥青瓦保证其整体性,便于沥青瓦的铺装和更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一沥青层之间设置有隔热层,且隔热层和第一沥青层之间涂覆有第三粘接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粘接层和第一沥青层之间隔热层的设置,使得发热层产生的热量向自封粘结胶层扩散,减少热量的损失。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上开设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贯穿发热层的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孔在达到对自封粘接层加热作用的同时减少发热层材料的使用。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填覆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连接柱增强对发热层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包括若干个固定连接的发热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沥青瓦在铺设时遇到需要裁剪的情况时,若干个发热块使得发热层的分布更加均匀,而减少发热层溢出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沥青瓦内发热层的正常发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沥青层和/或所述第二沥青层内设置有钢丝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丝网进一步加对沥青瓦的结构强度和韧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接触空气后进行发热的发热层对自封粘胶层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沥青瓦和屋面的快速粘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示出发热层的结构。附图标记:1、自封粘结胶层;2、第二粘接层;3、发热层;4、第一粘接层;5、隔热层;6、第三粘接层;7、细砂面层;8、第一沥青层;9、胎基层;10、第二沥青层;11、彩砂层;12、无纺布;13、混合原料;14、储物格;15、发热块;16、通孔;17、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如图1所示,自靠近屋面一侧朝远离屋面一侧分别包括自封粘结胶层1、细砂面层7、第二粘接层2、发热层3、第一粘接层4、隔热层5、第三粘接层6、第一沥青层8、胎基层9、第二沥青层10、彩砂层11。发热层3用于实现沥青瓦和屋面的快速粘合,即使得自封粘接层快速产生粘性从而固定于屋面上,该发热层3与空气接触后散发热量,从而使得自封粘接层受热后产生粘性从而粘接于屋面上。由于只有先将沥青瓦铺装于屋面后才需要沥青瓦粘接于屋面上,且发热层3与空气接触后才产生热量,故本实施例中的沥青瓦采用真空包装,运输过程中使得沥青瓦隔离空气,在铺装沥青瓦时,去除包装后使得沥青瓦接触空气,进而实现发热层3发热的目的。如图2所示,其中,发热层3包括封闭设置无纺布12,封闭设置的无纺布12中部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混合原料13,混合原料13包括还原铁粉、吸水树脂、蛭石、食用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活性炭和水。当混合原料13输出空气后,水与空气和还原铁粉接触后,在食用盐中的氯化钠的催化作用下较为迅速的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释放出热量。且由于还原铁粉在自然条件下的氧化反应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则通过使用水、食用盐、和活性炭形成原电池来促进反应,就可以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预定范围温度的时间,进而使得沥青瓦的粘性产生时间进一步缩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粘接层4和第二粘接层2分别涂覆于无纺布12的上下两侧,且第一粘接层4和第二粘接层2分别用于实现发热层3和细砂面之间、以及发热层3和自封粘结胶层1之间的固定。为进一步防止沥青瓦在铺设时需要裁剪而造成的混合原料13的溢出,无纺布12内的空腔被分隔为若干个储物格14,每个储物格14内填充有相同分量的混合原料13,形成发热块15,将发热层3分隔为若干个固定连接的发热块15,便于裁剪后的沥青瓦的快速固定。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粘接层4和细砂面层7之间隔热层5的设置,使得发热层3产生的热量向自封粘结胶层1扩散,减少热量的损失。如图2所示,发热层3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6,通孔16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通孔16贯穿发热层3。为提高沥青瓦的整理性,通孔16内填覆有连接柱17,且连接柱1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粘接层4和第二粘接层2。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4、第二粘接层2、第三粘接层6以及连接柱17皆可采用胶水实施,但也可为其他具有黏性且能形成固体的具有弹性的粘合物构成。其中,为进一步增强沥青瓦的结构强度和韧性,可在第一沥青层8或第二沥青层10内铺设有钢丝网,尤其是在风尘较大的地区使用沥青瓦时,可同时在第一沥青层8和第二沥青层10内铺设钢丝网。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其特征在于:通过真空包装,自靠近屋面一侧朝远离屋面一侧分别设置为自封粘结胶层(1)、细砂面层(7)、第一沥青层(8)、胎基层(9)、第二沥青层(10)、彩砂层(11),所述细砂面层(7)和所述第一沥青层(8)之间设置有与空气接触后进行发热的发热层(3),所述发热层(3)上下两侧分别涂覆有用于与细砂面层(7)和第一沥青层(8)固定的第一粘接层(4)和第二粘接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其特征在于:通过真空包装,自靠近屋面一侧朝远离屋面一侧分别设置为自封粘结胶层(1)、细砂面层(7)、第一沥青层(8)、胎基层(9)、第二沥青层(10)、彩砂层(11),所述细砂面层(7)和所述第一沥青层(8)之间设置有与空气接触后进行发热的发热层(3),所述发热层(3)上下两侧分别涂覆有用于与细砂面层(7)和第一沥青层(8)固定的第一粘接层(4)和第二粘接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热的沥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4)和所述第一沥青层(8)之间设置有隔热层(5),且隔热层(5)和第一沥青层(8)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荣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