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森专利>正文

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562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行业中的屋顶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包括外凸瓦、内凹瓦、平瓦、后凸边、平面接驳瓦、弧面接驳瓦,平瓦另一端设置有侧凸边;外凸瓦与平面接驳瓦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中间隔条,内凹瓦与平面接驳瓦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中间隔条和第三中间隔条,外凸瓦、内凹瓦、平瓦、侧凸边、后凸边、平面接驳瓦、弧面接驳瓦经一体成型而成;平瓦的表面设置有导水凸条组件,平瓦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直筋条,后凸边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导风凸台。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极大地提高了疏风能力,在对应位置上增加筋条、凸边和凸条是为了在降低瓦片的重量前提下,是既能保证瓦体的强度,又能增强防风导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
本技术涉及建筑行业中的屋顶瓦
,特别涉及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民用仿古住宅、高级公寓、别墅等建筑物中已越来越多采用屋面瓦这种建筑材料,这样使得屋顶变得特别有风格,能够受到广大用户的喜欢。但现有屋面瓦的防风、导水的效果还是有所欠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业的需要。另外,现有的屋面瓦的强度和重量不协调,通常是提高了屋面瓦强度就加重了屋面瓦的重量,或者是减轻了屋面瓦的重量就降低了屋面瓦强度。故有必要对现有屋面瓦的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包括外凸瓦、内凹瓦、平瓦、后凸边、平面接驳瓦、弧面接驳瓦,外凸瓦一端与内凹瓦一端相连接,内凹瓦另一端与平瓦一端相连接,平瓦另一端设置有侧凸边;平面接驳瓦一端与弧面接驳瓦一端相连接,弧面接驳瓦另一端与平瓦一端相连接;平面接驳瓦的前端面与外凸瓦的后端面相连接,弧面接驳瓦的前端面与内凹瓦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后凸边分别与平瓦、平面接驳瓦和弧面接驳瓦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外凸瓦与平面接驳瓦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中间隔条,所述内凹瓦与平面接驳瓦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中间隔条和第三中间隔条,第二中间隔条和第三中间隔条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中间隔条和第二中间隔条相连接;所述内凹瓦设置有两个螺丝平台,两个螺丝平台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中间隔条、第三中间隔条相连接;外凸瓦、内凹瓦、平瓦、侧凸边、后凸边、平面接驳瓦、弧面接驳瓦经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平瓦的表面设置有导水凸条组件,所述平瓦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直筋条,所述后凸边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导风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凸条组件包括有第一导水凸条、三个第二导水凸条和第三导水凸条,第一导水凸条为直线状的导水凸条;第二导水凸条和第三导水凸条均由直线状导水凸条和斜线状导水凸条组成,直线状导水凸条一端与斜线状导水凸条一端相连接,斜线状导水凸条另一端与侧凸边相连接;第二导水凸条的直线状导水凸条长度大于第三导水凸条的直线状导水凸条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凸台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直筋条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地,所述外凸瓦和内凹瓦的底面前边缘设置有前凸边。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本技术时,外凸瓦、内凹瓦能够提高导水性能,同时在平瓦表面设置导水凸条组件,能够进一步提高瓦体的导水性能;通过设置平面接驳瓦、弧面接驳瓦,既保证的导水的流畅性,又保证了前后两个瓦体的紧密性;通过在后凸边的底面设置有导风凸台,极大地提高了疏风能力,在对应位置上增加筋条、凸边和凸条是为了在降低瓦片的重量前提下,是既能保证瓦体的强度,又能增强防风导水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凸瓦;2、内凹瓦;3、平瓦;4、侧凸边;5、后凸边;6、平面接驳瓦;7、弧面接驳瓦;81、第一中间隔条;82、第二中间隔条;83、第三中间隔条;9、螺丝平台;101、第一导水凸条;102、第二导水凸条;103、第三导水凸条;11、导风凸台;12、前凸边;13、直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包括外凸瓦1、内凹瓦2、平瓦3、后凸边5、平面接驳瓦6、弧面接驳瓦7,外凸瓦1、内凹瓦2、平瓦3、平面接驳瓦6和弧面接驳瓦7构成本技术的瓦体结构。外凸瓦1一端与内凹瓦2一端相连接,内凹瓦2另一端与平瓦3一端相连接,平瓦3另一端设置有侧凸边4。平面接驳瓦6一端与弧面接驳瓦7一端相连接,弧面接驳瓦7另一端与平瓦3一端相连接;平面接驳瓦6的前端面与外凸瓦1的后端面相连接,弧面接驳瓦7的前端面与内凹瓦2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后凸边5分别与平瓦3、平面接驳瓦6和弧面接驳瓦7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外凸瓦1与平面接驳瓦6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中间隔条81,所述内凹瓦2与平面接驳瓦6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中间隔条82和第三中间隔条83,第二中间隔条82和第三中间隔条83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中间隔条81和第二中间隔条82相连接;所述内凹瓦2设置有两个螺丝平台9,两个螺丝平台9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中间隔条82、第三中间隔条83相连接。外凸瓦1、内凹瓦2、平瓦3、侧凸边4、后凸边5、平面接驳瓦6、弧面接驳瓦7经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平瓦3的表面设置有导水凸条组件,所述平瓦3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直筋条13,所述后凸边5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导风凸台11。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凸条组件包括有第一导水凸条101、三个第二导水凸条102和第三导水凸条103,第一导水凸条101为直线状的导水凸条;第二导水凸条102和第三导水凸条103均由直线状导水凸条和斜线状导水凸条组成,直线状导水凸条一端与斜线状导水凸条一端相连接,斜线状导水凸条另一端与侧凸边4相连接;第二导水凸条102的直线状导水凸条长度大于第三导水凸条103的直线状导水凸条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凸台11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直筋条13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地,所述外凸瓦1和内凹瓦2的底面前边缘设置有前凸边12。在使用本技术时,外凸瓦、内凹瓦能够提高导水性能,同时在平瓦表面设置导水凸条组件,能够进一步提高瓦体的导水性能;通过设置平面接驳瓦、弧面接驳瓦,既保证的导水的流畅性,又保证了前后两个瓦体的紧密性;通过在后凸边的底面设置有导风凸台,极大地提高了疏风能力,在对应位置上增加筋条、凸边和凸条是为了在降低瓦片的重量前提下,是既能保证瓦体的强度,又能增强防风导水能力。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凸瓦(1)、内凹瓦(2)、平瓦(3)、后凸边(5)、平面接驳瓦(6)、弧面接驳瓦(7),外凸瓦(1)一端与内凹瓦(2)一端相连接,内凹瓦(2)另一端与平瓦(3)一端相连接,平瓦(3)另一端设置有侧凸边(4);平面接驳瓦(6)一端与弧面接驳瓦(7)一端相连接,弧面接驳瓦(7)另一端与平瓦(3)一端相连接;平面接驳瓦(6)的前端面与外凸瓦(1)的后端面相连接,弧面接驳瓦(7)的前端面与内凹瓦(2)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后凸边(5)分别与平瓦(3)、平面接驳瓦(6)和弧面接驳瓦(7)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外凸瓦(1)与平面接驳瓦(6)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中间隔条(81),所述内凹瓦(2)与平面接驳瓦(6)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中间隔条(82)和第三中间隔条(83),第二中间隔条(82)和第三中间隔条(83)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中间隔条(81)和第二中间隔条(82)相连接;所述内凹瓦(2)设置有两个螺丝平台(9),两个螺丝平台(9)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中间隔条(82)、第三中间隔条(83)相连接;外凸瓦(1)、内凹瓦(2)、平瓦(3)、侧凸边(4)、后凸边(5)、平面接驳瓦(6)、弧面接驳瓦(7)经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平瓦(3)的表面设置有导水凸条组件,所述平瓦(3)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直筋条(13),所述后凸边(5)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导风凸台(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风导水功能的瓦,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凸瓦(1)、内凹瓦(2)、平瓦(3)、后凸边(5)、平面接驳瓦(6)、弧面接驳瓦(7),外凸瓦(1)一端与内凹瓦(2)一端相连接,内凹瓦(2)另一端与平瓦(3)一端相连接,平瓦(3)另一端设置有侧凸边(4);平面接驳瓦(6)一端与弧面接驳瓦(7)一端相连接,弧面接驳瓦(7)另一端与平瓦(3)一端相连接;平面接驳瓦(6)的前端面与外凸瓦(1)的后端面相连接,弧面接驳瓦(7)的前端面与内凹瓦(2)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后凸边(5)分别与平瓦(3)、平面接驳瓦(6)和弧面接驳瓦(7)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外凸瓦(1)与平面接驳瓦(6)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中间隔条(81),所述内凹瓦(2)与平面接驳瓦(6)之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中间隔条(82)和第三中间隔条(83),第二中间隔条(82)和第三中间隔条(83)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中间隔条(81)和第二中间隔条(82)相连接;所述内凹瓦(2)设置有两个螺丝平台(9),两个螺丝平台(9)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中间隔条(82)、第三中间隔条(83)相连接;外凸瓦(1)、内凹瓦(2)、平瓦(3)、侧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
申请(专利权)人:李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