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82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5:01
一种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上模体设置有凹陷内圈模型腔,内圈模型腔用于容纳内圈,上模体的下部设置有盲孔,圆柱段的上端与螺纹段固定连接,且下端与锥形段固定连接,螺纹段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盲孔的内螺纹相匹配,下模体中由上至下设置有外圈模型腔和容纳内圈腔,下模体上设置有贯穿限位孔,贯穿限位孔位置与盲孔位置一一对应,贯穿限位孔包括上圆柱形腔、椎体腔、下圆柱形腔,定位导向柱的螺纹段与上模体螺纹连接,且锥形段摆放在贯穿限位孔中,定位导向柱向下运动时,先进入上圆柱形腔后进入椎体腔最后到达下圆柱形腔。组装过程中,内圈与上模型腔的接触为面接触,能有效避免内圈表面产生压痕、表面破坏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
本技术涉及关节轴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
技术介绍
关节轴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基础件,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即是其中一种。这种轴承由一个具有外球面的内圈和一个具有内球面的外圈组成,内圈必须装入外圈中才能交货使用。关节轴承内、外圈组装工序通常在压力机上进行,压力机液压缸产生的压力施加于内圈,将内圈向外圈球窝内挤入,外圈受内圈挤压后产生弹性变形,在开缝处张开,则内圈被强行压入外圈球窝,随后外圈弹性变形消失,开缝合拢,内、外圈组装过程结束。如何保证轴承内、外圈组装工序的安全、高效进行,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课题。原有工艺在对关节轴承内、外圈组装时,不使用上模具,压力机压头与轴承内圈外球面直接接触,这种接触为点接触,则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轴承球面易产生压痕,破坏表面磷化层,影响轴承润滑及防锈能力;同时由于制造质量和热处理质量缺陷,轴承外圈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这些不合格外圈在压装过程中很容易崩裂,若没有合理设计的组装模具,则崩出的碎块很可能会造成操作工受伤,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可以对开缝外圈关节轴承的内、外圈进行组装,可消除组装过程中的表面擦伤、压痕等质量缺陷;并可在外圈意外崩裂时,避免碎块崩出伤及操作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用于将内圈和外圈组装到一起,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包括包括上模、定位导向柱、下模,上模包括上模体、内圈模型腔、盲孔,上模体的下部设置有向内的弧形凹陷内圈模型腔,内圈模型腔与内圈相匹配,且用于容纳内圈,上模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盲孔,盲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盲孔均匀布置于内圈模型腔外周,定位导向柱包括螺纹段、圆柱段、锥形段,上段为螺纹段,中段为圆柱段,下段为锥形段,螺纹段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盲孔的内螺纹相匹配,下模包括下模体、外圈模型腔、容纳内圈腔、贯穿限位孔,下模体中由上至下设置有外圈模型腔和容纳内圈腔,容纳内圈腔仅上端开口,且与容纳内圈腔上部的外圈模型腔连通,外圈模型腔上端开口与下模体上表面平齐,外圈摆放在容纳内圈腔上部,且位于外圈模型腔中,外圈模型腔为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与外圈直径相匹配,容纳内圈腔的上开口最大长度小于外圈直径,下模体上设置有贯穿限位孔,贯穿限位孔设置在外圈模型腔外周,贯穿限位孔位置与盲孔位置一一对应,贯穿限位孔包括上圆柱形腔、椎体腔、下圆柱形腔,椎体腔的上部设置有上圆柱形腔,且下部设置有下圆柱形腔,定位导向柱的螺纹段与上模体螺纹连接,且锥形段摆放在贯穿限位孔中,定位导向柱向下运动时,先进入上圆柱形腔后进入椎体腔最后到达下圆柱形腔。最优的,所述上模还包括润滑油孔,上模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内圈模型腔连通的润滑油孔。最优的,所述内圈模型腔的宽度大于内圈宽度3~5毫米。最优的,所述外圈模型腔呈的椭圆形短轴长度大于外圈外径3~5毫米,且长轴长度大于外圈外径40~50毫米。最优的,所述容纳内圈腔的深度大于内圈半径。最优的,所述内圈安装到外圈内时,定位导向柱的圆柱段最下端位于贯穿限位孔椎体腔的最上端,贯穿限位孔椎体腔最上端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定位导向柱的圆柱段直径。最优的,所述定位导向柱螺纹段长度与盲孔深度一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适用于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外圈的组装。在压力机将轴承内圈压入外圈的组装过程中,内圈与上模型腔的接触为面接触,能有效避免内圈表面产生压痕、表面破坏等现象。内圈在被压入外圈的过程中,在定位导向柱与上模型腔的共同作用下,内圈端面始终与外圈端面垂直,能避免接触部位产生划痕等表面缺陷,有效降低组装过程中的残、次品率。同时,外圈在具有椭圆结构的下模型腔中平置,开缝张开的过程也在下模型腔中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不合格外圈在崩裂时对操作工人造成伤害。本技术的上述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附图1是安装有内圈和外圈的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剖视图。附图2是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上模的剖视图。附图3是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下模的剖视图。附图4是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定位导向柱的剖视图。附图5是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的俯视图。附图6是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将内圈安装进入外圈后的剖视图。图中:上模10、上模体11、内圈模型腔12、盲孔13、润滑油孔14、定位导向柱20、螺纹段21、圆柱段22、锥形段23、下模30、下模体31、外圈模型腔32、容纳内圈腔33、贯穿限位孔34、上圆柱形腔340、椎体腔341、下圆柱形腔342、内圈40、外圈5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在压力情况下将内圈40和外圈50组装到一起,该模具包括上模10、定位导向柱20、下模30。上模10包括上模体11、内圈40模型腔12、盲孔13、润滑油孔14,上模体11的下部设置有向内的弧形凹陷内圈40模型腔12,上模体11的上部设置有与内圈40模型腔12连通的润滑油孔14,内圈40模型腔12与内圈40相匹配,且用于容纳内圈40,内圈40模型腔12的宽度大于内圈40宽度3~5毫米,上模体11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盲孔13,盲孔13内设置有内螺纹,盲孔13均匀布置在内圈40模型腔12外周。定位导向柱20包括螺纹段21、圆柱段22、锥形段23,上段为螺纹段21,中段为圆柱段22,下段为锥形段23,圆柱段22的上端与螺纹段21固定连接,且下端与锥形段23固定连接,螺纹段21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盲孔13的内螺纹相匹配,定位导向柱20螺纹段21长度与盲孔13深度一致。下模30包括下模体31、外圈50模型腔32、容纳内圈40腔33、贯穿限位孔34,下模体31中由上至下设置有外圈50模型腔32和容纳内圈40腔33,容纳内圈40腔33仅上端开口,且与容纳内圈40腔33上部的外圈50模型腔32连通,外圈50模型腔32上端开口与下模体31上表面平齐,用于摆放外圈50的外圈50模型腔32为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与外圈50直径相匹配,外圈50模型腔32呈的椭圆形短轴长度大于外圈50外径3~5毫米,且长轴长度大于外圈50外径40~50毫米。容纳内圈40腔33的上开口最大长度小于外圈50直径,容纳内圈40腔33的深度大于内圈40半径。下模体31上设置有贯穿限位孔34,贯穿限位孔34位于在外圈50模型腔32外周,贯穿限位孔34位置与盲孔13位置一一对应,贯穿限位孔34包括上圆柱形腔340、椎体腔341、下圆柱形腔342,椎体腔341的上部设置有上圆柱形腔340,且下部设置有下圆柱形腔342。定位导向柱20的螺纹段21与上模体11螺纹连接,且锥形段23摆放在贯穿限位孔34中,定位导向柱20向下运动时,先进入上圆柱形腔340后进入椎体腔341最后到达下圆柱形腔342。内圈40安装到外圈50内时,定位导向柱20的圆柱段22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用于将内圈和外圈组装到一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定位导向柱、下模,上模包括上模体、内圈模型腔、盲孔,上模体的下部设置有向内的弧形凹陷内圈模型腔,内圈模型腔与内圈相匹配,且用于容纳内圈,上模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盲孔,盲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盲孔均匀布置于内圈模型腔外周,定位导向柱包括螺纹段、圆柱段、锥形段,上段为螺纹段,中段为圆柱段,下段为锥形段,螺纹段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盲孔的内螺纹相匹配,下模包括下模体、外圈模型腔、容纳内圈腔、贯穿限位孔,下模体中由上至下设置有外圈模型腔和容纳内圈腔,容纳内圈腔仅上端开口,且与容纳内圈腔上部的外圈模型腔连通,外圈模型腔上端开口与下模体上表面平齐,外圈摆放在容纳内圈腔上部,且位于外圈模型腔中,外圈模型腔为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与外圈直径相匹配,容纳内圈腔的上开口最大长度小于外圈直径,下模体上设置有贯穿限位孔,贯穿限位孔设置在外圈模型腔外周,贯穿限位孔位置与盲孔位置一一对应,贯穿限位孔包括上圆柱形腔、椎体腔、下圆柱形腔,椎体腔的上部设置有上圆柱形腔,且下部设置有下圆柱形腔,定位导向柱的螺纹段与上模体螺纹连接,且锥形段摆放在贯穿限位孔中,定位导向柱向下运动时,先进入上圆柱形腔后进入椎体腔最后到达下圆柱形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缝外圈关节轴承内圈、外圈组装模具,用于将内圈和外圈组装到一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定位导向柱、下模,上模包括上模体、内圈模型腔、盲孔,上模体的下部设置有向内的弧形凹陷内圈模型腔,内圈模型腔与内圈相匹配,且用于容纳内圈,上模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盲孔,盲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盲孔均匀布置于内圈模型腔外周,定位导向柱包括螺纹段、圆柱段、锥形段,上段为螺纹段,中段为圆柱段,下段为锥形段,螺纹段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盲孔的内螺纹相匹配,下模包括下模体、外圈模型腔、容纳内圈腔、贯穿限位孔,下模体中由上至下设置有外圈模型腔和容纳内圈腔,容纳内圈腔仅上端开口,且与容纳内圈腔上部的外圈模型腔连通,外圈模型腔上端开口与下模体上表面平齐,外圈摆放在容纳内圈腔上部,且位于外圈模型腔中,外圈模型腔为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与外圈直径相匹配,容纳内圈腔的上开口最大长度小于外圈直径,下模体上设置有贯穿限位孔,贯穿限位孔设置在外圈模型腔外周,贯穿限位孔位置与盲孔位置一一对应,贯穿限位孔包括上圆柱形腔、椎体腔、下圆柱形腔,椎体腔的上部设置有上圆柱形腔,且下部设置有下圆柱形腔,定位导向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占岐刘焜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