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缓冲装置及带缓冲的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744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转子旋转时产生的负载的降低或偏差的流体缓冲装置及带缓冲的设备。具体而言,在流体缓冲装置中,通过从转子(30)的旋转轴(40)朝向壳体(20)的底壁(21)突出的轴部(490)和在壳体20的底壁21由供轴部(490)嵌入的凹部构成的轴孔(210)设置轴承部(19),旋转轴(40)通过该轴承部(19)被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20)的底壁(21)。在第一端面(411)和第二端面(211)之间设有从第一端面(411)朝向第二端面(211)突出且绕轴承部(19)沿周向延伸的第一肋(47),该第一端面(411)在旋转轴(40)上绕轴承部(19)与底壁(21)对置,该第二端面(211)在底壁(21)上绕轴承部(19)与第一端面(411)对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缓冲装置及带缓冲的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壳体和转子之间填充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及带缓冲的设备。
技术介绍
在流体缓冲装置中,转子配置在有底筒状的壳体的内侧,在转子和壳体之间的缓冲室填充有油等流体。分隔用凸部从壳体的筒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在转子上,阀芯被支承在旋转轴的外周侧。因此,当转子旋转并且阀芯成为闭合姿势时,流体在阀芯和分隔用凸部之间被压缩,因此,对旋转轴施加大的载荷。与之相对,当旋转轴向第二方向反转并且阀芯成为打开姿势时,流体穿过,因此,不会对旋转轴施加大的载荷(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在旋转轴上形成有朝向底壁突出的轴部,在底壁上形成有由供轴部嵌入的凹部构成的轴孔,旋转轴通过由轴部及轴孔构成的轴承部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的底壁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42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流体缓冲装置中,当转子向产生负载的方向旋转时,流体在壳体的底壁和转子之间沿周向泄露时,不能获得充分的负载。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流体缓冲装置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在旋转轴的与底壁对置的端面设置沿径向延伸的肋,并使肋与底壁接触,由此来抑制流体在旋转轴和底壁之间的泄露。但是,即使在旋转轴上设置沿径向延伸的肋,在转子和壳体的底壁之间也存在流体在轴承部的泄露,所以存在产生负载的降低或负载的偏差的问题点。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转子旋转时产生的负载的降低或偏差的流体缓冲装置及具备该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壳体,所述筒状的壳体具备底壁、从所述底壁向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筒部、及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分隔用凸部;转子,所述转子具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旋转轴及支承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的阀芯;流体,所述流体填充于由所述壳体和所述转子划分出的缓冲室;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具备从所述旋转轴及所述底壁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轴部、及在所述旋转轴及所述底壁中的另一方凹陷以供所述轴部嵌入的轴孔,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设有肋,所述第一端面是在所述旋转轴上绕所述轴承部与所述底壁对置的面,所述第二断面是在所述底壁上绕所述轴承部与所述第一端面对置的面,所述肋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且绕所述轴承部沿周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中,由设于旋转轴及壳体的底壁中的一方的轴部和设于另一方的轴孔设置轴承部,旋转轴通过该轴承部被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的底壁。另外,在旋转轴的第一端面和底壁的第二端面之间设有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并绕轴承部沿周向延伸的肋,因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充分地填充。另外,即使在肋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肋也会被压扁,从而肋形成适当的高度。因此,不易产生缓冲室的流体通过轴承部的轴孔在周向上泄露的事态。因此,能够抑制转子向产生负载的方向旋转时产生的负载的降低或偏差。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所述肋是在周向上相连的环状肋。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缓冲室的流体通过轴承部的轴孔在周向上泄露。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所述肋设于自所述轴承部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所述肋在所述分隔用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和所述底壁上的所述轴孔的边缘之间抵接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所述肋是与所述轴承部同心的圆形的方式。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缓冲室的流体通过轴承部的轴孔在周向上泄露。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作为所述肋设有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二端面相接的第一肋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作为所述肋设有从所述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端面相接的第二肋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作为所述肋设有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二端面相接的第一肋和从所述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端面相接的第二肋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所述旋转轴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而保持所述阀芯的阀芯支承部,在第三端面设有从所述第三端面朝向所述底壁突出并沿径向延伸的第三肋,所述第三端面是在所述阀芯支承部与所述底壁对置的端面,所述第三肋的径向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一肋相连的方式。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将底壁和阀芯支承部之间充分地填充。另外,即使在第三肋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第三肋也会被压扁,从而第三肋形成适当的高度。因此,不易产生缓冲室的流体通过底壁和阀芯支承部之间在周向上泄露的事态。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子旋转时产生的负载降低的事态发生、或该负载的大小产生偏差的事态发生。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所述肋中,所述肋的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为相对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面的方式。即,理想的是,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肋被压扁。根据该结构,因为肋形成适当的高度(突出尺寸),所以不易产生在使旋转轴向产生负载的方向旋转时,缓冲室的流体通过轴承部的轴孔在周向上泄露的事态。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所述肋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变形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在所述轴承部的所述轴部和所述轴孔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轴部和轴孔的滑动阻力。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所述肋在所述肋的突出方向上,根部部分的宽度比前端侧的宽度宽。根据该结构,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容易将肋压扁。在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中,在设备主体上经由所述流体缓冲装置安装有摆动部件。例如,带缓冲的设备是西式马桶时,能够采用所述摆动部件是西式马桶的马桶座圈的方式。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由设于旋转轴及壳体的底壁中的一方的轴部和设于另一方的轴孔设置轴承部,旋转轴通过该轴承部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的底壁。另外,在旋转轴的第一端面和底壁的第二端面之间设有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并绕轴承部沿周向延伸的肋,因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充分地填充。另外,即使在肋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肋也会被压扁,从而肋形成适当的高度。因此,不易产生缓冲室的流体通过轴承部的轴孔在周向上泄露的事态。因此,能够抑制转子旋转时产生的负载的降低或偏差。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搭载有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缓冲装置的西式马桶的西式马桶单元的说明图。图2是从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流体缓冲装置的说明图。图3是从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图2所示的流体缓冲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中心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观察图2所示的转子的端部的立体图。图5是从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图2所示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用沿着中心轴线方向的面将图2所示的流体缓冲装置切断时的剖视图。图7是在通过缓冲室的位置用与中心轴线方向正交的面将图2所示的流体缓冲装置切断时的剖视图。图8是形成于图2所示的旋转轴和壳体的底壁之间的第一肋的说明图。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肋的剖视图。图10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流体缓冲装置中形成于旋转轴和壳体的底壁之间的第二肋的说明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壳体,所述筒状的壳体具备底壁、从所述底壁向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筒部、及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分隔用凸部;转子,所述转子具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旋转轴及支承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的阀芯;流体,所述流体填充于由所述壳体和所述转子划分出的缓冲室;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具备从所述旋转轴及所述底壁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轴部、及在所述旋转轴及所述底壁中的另一方凹陷以供所述轴部嵌入的轴孔,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设有肋,所述第一端面是在所述旋转轴上绕所述轴承部与所述底壁对置的面,所述第二断面是在所述底壁上绕所述轴承部与所述第一端面对置的面,所述肋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且绕所述轴承部沿周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29 JP 2016-0161861.一种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壳体,所述筒状的壳体具备底壁、从所述底壁向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筒部、及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分隔用凸部;转子,所述转子具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旋转轴及支承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侧的阀芯;流体,所述流体填充于由所述壳体和所述转子划分出的缓冲室;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具备从所述旋转轴及所述底壁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轴部、及在所述旋转轴及所述底壁中的另一方凹陷以供所述轴部嵌入的轴孔,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设有肋,所述第一端面是在所述旋转轴上绕所述轴承部与所述底壁对置的面,所述第二断面是在所述底壁上绕所述轴承部与所述第一端面对置的面,所述肋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且绕所述轴承部沿周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是在周向上相连的环状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设于自所述轴承部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在所述分隔用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和所述底壁上的所述轴孔的边缘之间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为与所述轴承部同心的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作为所述肋设有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突出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原直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