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695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系统,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包括内齿圈、齿圈端盖、活塞组件及自冷却制动盘;齿圈端盖、内齿圈及活塞组件围成制动腔,内齿圈及齿圈端盖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及第二通风孔分别与制动腔连通,自冷却制动盘位于制动腔内,自冷却制动盘开设有多个散热孔,自冷却制动盘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油路。该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齿圈端盖及内齿圈设置有通风孔,便于制动腔内部的空气流动,提高制动腔的散热效果,制动盘采用油冷及风冷的结构,提高了制动盘的散热效果,从而实现摩擦副的自冷却散热。该制动系统,提高了摩擦副的自冷却效果,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Self cooling disc brake and brake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lf cooling disc brake device and a braking system,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akes. The self-cooling disc brake device comprises an inner gear ring, a gear ring end cover, a piston assembly and a self-cooling brake disc; the gear ring end cover, an inner gear ring and a piston assembly form a brake cavity; the inner gear ring and the gear ring end cov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ventilation hole and a second ventilation hole; the first ventilation hole and the second ventilation hol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rake cavity, and the self-cooling is realized. The brake disc is located in the brake chamber, and the self-cooling brake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oling holes,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self-cooling brake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ting oil circuit. The self-cooling disc brake device has a ventilation hole arranged on the end cover of the gear ring and the inner gear ring,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air flow in the brake chamber and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brake chamber. The brake disc adopts the structure of oil cooling and air cooling, thus improv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brake disc and realizing the self-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friction pair. The brake system improves the self cooling effect of the friction pair and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及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制动器按照摩擦副冷却介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通过风冷的干式制动器及通过冷却液冷却的湿式制动器。现有的制动器存在以下问题:干式制动器摩擦副热量一般通过外界空气直接冷却,结构简单,但散热效果相对较差。湿式制动器使用寿命长,由于摩擦副处于相对封闭环境因此湿式制动器对环境适应性强,但此类制动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此外摩擦副采用强制油冷,增加了额外配套液压系统和造价,往往仅在对制动器免维护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齿圈端盖及内齿圈设置有通风孔,便于制动腔内部的空气流动,提高制动腔的散热效果,制动盘采用油冷及风冷的结构,提高了制动盘的散热效果,从而实现摩擦副的自冷却散热,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系统,采用上述的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提高了摩擦副的自冷却效果,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包括内齿圈、齿圈端盖、活塞组件及自冷却制动盘;所述齿圈端盖与所述活塞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内齿圈的两端,所述齿圈端盖、所述内齿圈及所述活塞组件围成制动腔,所述内齿圈的周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制动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孔,所述齿圈端盖与所述内齿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齿圈端盖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制动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孔;所述自冷却制动盘位于所述制动腔内,所述自冷却制动盘与所述内齿圈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自冷却制动盘包括盘体及储油箱,所述盘体设置有风冷结构和油冷结构,所述油冷结构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油冷结构与所述储油箱内设置有循环油路。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通风孔环绕所述内齿圈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通风孔沿所述内齿圈的径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内齿圈,所述多个第二通风孔环绕所述内齿圈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二通风孔沿所述内齿圈的轴向贯穿所述齿圈端盖,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壳、活塞端盖及活塞,所述活塞壳嵌设于所述内齿圈内,所述活塞壳通过螺栓沿内齿圈的轴向固定于所述内齿圈与所述活塞端盖之间,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活塞壳和所述活塞端盖之间,所述活塞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塞壳在所述活塞壳及所述活塞端盖之间沿所述内齿圈的轴向移动。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盘体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盘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盘体,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盘体与旋转轴连接,所述盘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法兰片、连接凸台及连接盘;所述风冷结构包多个散热孔,所述多个散热孔位于所述连接盘,所述多个散热孔围绕所述连接盘的周向分布,所述散热孔沿所述连接盘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盘;所述油冷结构包括多个进油通路及多个回油通路,所述多个进油通路及所述多个回油通路位于所述连接盘,所述多个进油通路围绕所述连接盘的周向分布,所述进油通路沿所述连接盘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回油通路围绕所述连接盘的周向分布,所述回油通路沿所述连接盘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回油通路与所述多个进油通路间隔分布,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回油通路通过环形通路连通,所述环形通路环绕所述连接盘的周向分布,所述环形通路相对于所述连接孔靠近所述盘体的边缘,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回油通路位于所述环形通路和所述连接孔之间;所述储油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储油箱的轮廓与所述盘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储油箱与所述法兰片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进油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通路和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回油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通路和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储油箱、所述进油通路、所述环形通路及所述回油通路形成所述循环油路。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油通路沿所述连接盘的径向螺旋设置,所述回油通路沿所述连接盘的径向螺旋设置。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进油通路和所述回油通路之间,所述多个散热孔位于所述环形通路和所述连接孔之间,所述散热孔用于所述连接盘的散热。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法兰片的远离所述连接凸台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环绕所述法兰片的周向分布,所述凹槽沿所述法兰片的径向延伸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储油箱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凹槽对应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沿所述盘体的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储油箱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耳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储油箱与所述法兰片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箱的周向设置有环形储油腔,所述法兰片的远离所述连接凸台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沿所述盘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导油孔分别与所述进油通路或所述回油通路对应,所述第一导油孔与所述进油通路连通,或所述第一导油孔与所述回油通路连通,所述连接凸台开设有多个第二导油孔,所述多个第二导油孔与所述多个第一导油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油孔沿所述盘体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油孔与所述环形储油腔通过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导油孔与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导油孔组成连接油路,所述环形储油腔与所述进油通路或所述回油通路通过所述连接油路连通。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油孔内塞设有堵头,所述堵头位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靠近所述法兰片的一端,所述堵头与所述法兰片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堵头用于防止液压油流出。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环形储油腔连接的所述连接油路为第一连接油路,所述回油通路与所述环形储油腔连接的所述连接油路为第二连接油路,所述第一连接油路设置有进油单向阀,所述进油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油路的所述第二导油孔内,所述进油单向阀用于液压油由所述储油箱流入所述进油通路,所述第二连接油路设置有回油单向阀,所述回油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油路的所述第二导油孔内,所述回油单向阀用于液压油由所述回油通路流入所述储油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旋转轴及上述的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所述旋转轴与轮毂通过过渡件连接,所述自冷却制动盘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且与所述旋转轴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齿圈端盖及内齿圈设置有通风孔,便于制动腔内部的空气流动,提高制动腔的散热效果,制动盘采用油冷及风冷的结构,提高了制动盘的散热效果,从而实现摩擦副的自冷却散热。该制动系统,采用上述的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提高了摩擦副的自冷却效果,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自冷却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Ⅵ-Ⅵ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Ⅴ-Ⅴ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标:100-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1-内齿圈;11-制动腔;12-第一通风孔;13-摩擦片;2-齿圈端盖;21-第二通风孔;22-轴孔;3-活塞组件;31-活塞壳;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齿圈(1)、齿圈端盖(2)、活塞组件(3)及自冷却制动盘(4);所述齿圈端盖(2)与所述活塞组件(3)分别位于所述内齿圈(1)的两端,所述齿圈端盖(2)、所述内齿圈(1)及所述活塞组件(3)围成制动腔(11),所述内齿圈(1)的周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制动腔(11)连通的第一通风孔(12),所述齿圈端盖(2)与所述内齿圈(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齿圈端盖(2)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制动腔(11)连通的第二通风孔(21);所述自冷却制动盘(4)位于所述制动腔(11)内,所述自冷却制动盘(4)与所述内齿圈(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自冷却制动盘(4)包括盘体(41)及储油箱(42),所述盘体(41)设置有风冷结构和油冷结构,所述油冷结构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油冷结构与所述储油箱内设置有循环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齿圈(1)、齿圈端盖(2)、活塞组件(3)及自冷却制动盘(4);所述齿圈端盖(2)与所述活塞组件(3)分别位于所述内齿圈(1)的两端,所述齿圈端盖(2)、所述内齿圈(1)及所述活塞组件(3)围成制动腔(11),所述内齿圈(1)的周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制动腔(11)连通的第一通风孔(12),所述齿圈端盖(2)与所述内齿圈(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齿圈端盖(2)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制动腔(11)连通的第二通风孔(21);所述自冷却制动盘(4)位于所述制动腔(11)内,所述自冷却制动盘(4)与所述内齿圈(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自冷却制动盘(4)包括盘体(41)及储油箱(42),所述盘体(41)设置有风冷结构和油冷结构,所述油冷结构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油冷结构与所述储油箱内设置有循环油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通风孔(12)环绕所述内齿圈(1)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通风孔(12)沿所述内齿圈(1)的径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内齿圈(1),所述多个第二通风孔(21)环绕所述内齿圈(1)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二通风孔(21)沿所述内齿圈(1)的轴向贯穿所述齿圈端盖(2),所述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壳(31)、活塞端盖(32)及活塞(33),所述活塞壳(31)嵌设于所述内齿圈(1)内,所述活塞壳(31)通过螺栓沿内齿圈(1)的轴向固定于所述内齿圈(1)与所述活塞端盖(32)之间,所述活塞(33)位于所述活塞壳(31)和所述活塞端盖(32)之间,所述活塞(33)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塞壳(31)在所述活塞壳(31)及所述活塞端盖(32)之间沿所述内齿圈(1)的轴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冷却盘式制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41)开设有连接孔(411),所述连接孔(411)沿所述盘体(41)的轴向贯穿所述盘体(41),所述连接孔(411)用于所述盘体(41)与旋转轴连接,所述盘体(41)包括依次连接的法兰片(412)、连接凸台(413)及连接盘(414);所述风冷结构包多个散热孔(4141),所述多个散热孔(4141)位于所述连接盘(414),所述多个散热孔(4141)围绕所述连接盘(414)的周向分布,所述散热孔(4141)沿所述连接盘(414)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盘(414);所述油冷结构包括多个进油通路(4142)及多个回油通路(4143),所述多个进油通路(4142)及所述多个回油通路(4143)位于所述连接盘,所述多个进油通路(4142)围绕所述连接盘(414)的周向分布,所述进油通路(4142)沿所述连接盘(414)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回油通路(4143)围绕所述连接盘(414)的周向分布,所述回油通路(4143)沿所述连接盘(414)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回油通路(4143)与所述多个进油通路(4142)间隔分布,所述进油通路(4142)与所述回油通路(4143)通过环形通路(4144)连通,所述环形通路(4144)环绕所述连接盘(414)的周向分布,所述环形通路(4144)相对于所述连接孔(411)靠近所述盘体(41)的边缘,所述进油通路(4142)与所述回油通路(4143)位于所述环形通路(4144)和所述连接孔(411)之间;所述储油箱(42)穿设于所述连接孔(411)内,所述储油箱(42)的轮廓与所述盘体(4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储油箱(42)与所述法兰片(41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进油通路(41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通路(4144)和所述储油箱(42)连通,所述回油通路(41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通路(4144)和所述储油箱(42)连通,所述储油箱(42)、所述进油通路(414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伟王阳周骥孙龙跃王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