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690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具备配置于固定部(基板生产线(9))的多个供电线圈(31L、31R)及交流电源(2L、2R)、设于移动体(99)的多个受电线圈(41L、41R)及受电电路(5)、设置于每个供电线圈上且仅在检测到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正对状态时从交流电源向供电线圈供给交流电力的正对时供电部(6),多个供电线圈以及多个受电线圈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T、LR)及相互分离距离(DT、DR)以满足正对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受电电路对处于正对状态的至少一个受电线圈接收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而能够生成驱动电压以上的受电电压。由此,电气负载(57)始终稳定地工作,因此可以不再需要以往的移动体所必需的充电电路及蓄电池,能实现移动体的小型轻量化。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The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device (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plurality of power supply coils (31L, 31R) and an AC power supply (2L, 2R), a plurality of wire rings (41L, 41R) and electric circuits (5) in the moving body (5) arranged at the fixed part (the substrate production line (9)), and on each power supply coil, and only the positive pairs of the power supply coil and the electric coil are detected. State power supply unit (6), the length (LT, LR) in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multiple power supply coils and multiple wire rings (DT, DR), from the AC power supply to the power supply coil, is set in a way that satisfies the right pair condition, and the electric circuit receives at least one wire ring in the right pair state. The AC power is converted to generate a voltage above the driving voltage. Therefore, the electrical load (57) is always working steadily, so it can no longer need the charging circuit and battery necessary for the former mobile body, and can realize the small light weight of the mobi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接触供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固定部向移动体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生产安装有多个元件的基板的基板生产机,存在焊料印刷机、元件安装机、回流焊机、基板检査机等。通常将这些设备连结而构成基板生产线。此外,将模块化的相同大小的基板生产机排列设置而构成基板生产线的情况也多。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基板生产机,线的重组时或使线长大化的增设时的换产调节作业变得容易,能实现灵活的基板生产线。近年来,研讨了使沿着基板生产线移动的移动体对在基板生产线的各基板生产机中使用的机械材料或构件进行搬运,来推进省力化及自动化的课题。而且,作为向移动体供电的供电手段,可考虑非接触供电装置。需要说明的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为基板生产线,而遍及生产其他的制品的组装线或加工线、电动车辆的行驶中供电等广泛的领域。与这种非接触供电装置相关的技术例公开在专利文献1~3中。专利文献1的行驶中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沿着移动体的行驶路径设置的多个一次侧供电变压器(供电元件)和设于移动体的二次侧供电变压器(受电元件)。一次侧供电变压器及二次侧供电变压器由在铁心的磁极间卷绕有绕组的两侧卷绕线圈构成。并且,在磁极尺寸为D时,二个一次侧供电变压器在磁极的中心间距离不超过3D的范围内分离设置。此外,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在二次侧供电变压器的后段具备整流电路、充电电路及蓄电元件的方式。由此,由于将一次侧供电变压器配置成踏脚石状,因此使得设定施工容易,通过较少的一次侧供电变压器能够确保较长的供电区间。专利文献2公开的供电系统具有:具备高频电源、供电用线圈、供电用共鸣线圈的供电装置;具备受电用共鸣线圈、受电用线圈、整流电路、DC-DC转换器、蓄电池的受电装置。由此,能够不考虑受电装置中的输入阻抗的变动而进行供电,即使不使供电条件动态地变化也能够提高供电效率。专利文献3的直动机构用无接触供电装置在移动体的整个移动范围内间歇地配置多个一次侧变压器单元(供电元件),将这些一次侧变压器单元分别经由开关而并联连接于高频逆变器,将二次侧变压器单元(受电元件)安装于移动体。实施方式公开了当检测到移动体的接近时将开关关闭的位置检测手段。由此,无论移动体在哪个位置,与二次侧变压器单元相对的一次侧变压器单元都始终被励磁一个以上,能够进行向移动体的供电。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716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5364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3225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例中,非接触供电的电力根据移动体的位置而变动。因此,为供电电力的减少作准备而需要在移动体侧设置充电电路及蓄电池(蓄电元件)。由此,移动体的重量增加且大型化,因此移动所需的驱动力将增加。尤其是在将产生驱动力的电动式的驱动源搭载于移动体的结构中,为了使供电电力增加而需要受电元件的大型化,因此会导致移动体的进一步的重厚长大化。关于在移动体侧不需要充电电路及蓄电池这一点,专利文献3的技术例是优异的。然而,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移动体具备相当于三个一次侧变压器单元(供电元件)的量的较大的二次侧变压器单元(受电元件),因此移动体变得重厚长大化。若反过来领会上述的问题点,那么为了使移动体小型轻量化而减小驱动力,需要充电电路及蓄电池的免去化、以及受电元件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点而作出,应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体具备比供电元件小型的受电元件,实现了移动体的小型轻量化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并沿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能够向所述多个供电元件单独地供给交流电力;多个受电元件,设置于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并沿所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与所述多个供电元件中的相对配置的任一供电元件电耦合而以非接触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受电电路,对所述多个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而生成受电电压,向设于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及正对时供电部,设置于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每个供电元件上,以使所述多个受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受电元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整体与所述供电元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范围内相对的方式检测正对状态,仅在检测到所述正对状态时从所述交流电源向所述供电元件供给所述交流电力,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及相互分离距离、以及所述多个受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及相互分离距离设定为,以使所述供电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受电元件始终成为所述正对状态的方式满足正对条件,所述受电电路对处于所述正对状态的所述至少一个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能够生成对所述电气负载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以上的受电电压。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在移动体具备比供电元件小型的多个受电元件,与移动体的位置无关,供电元件与至少一个受电元件始终成为正对状态。并且,从交流电源向处于正对状态的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根据处于正对状态的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来生成驱动电压以上的受电电压而向电气负载供电。由此,电气负载始终稳定地工作。因此,在移动体具备比供电元件小型的受电元件,以往移动体所需的充电电路及蓄电池可以不再需要,能实现移动体的小型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移动体侧的详细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图3是示意性地说明正对时供电部的结构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说明正对时供电部的结构的从图3的Z方向观察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5是从图3开始移动体向右方进行了移动的图,示出二个受电线圈与第一基板生产机的供电线圈正对的状态。图6是从图5开始移动体向右方进行了移动的图,示出挡块使第一基板生产机的左侧的传感器不再工作的瞬间的状态。图7是从图6开始移动体向右方进行了移动的图,示出挡块使第二基板生产机的左侧的传感器开始工作的瞬间的状态。图8是从图7开始移动体向右方向移动的图,示出左侧的受电线圈与第一基板生产机的供电线圈正对,且右侧的受电线圈与第二基板生产机的供电线圈正对的状态。图9是从图8开始移动体向右方向进行了移动的图,示出挡块使第一基板生产机的右侧的传感器不再工作而交流电源停止的瞬间的状态。图10是从图9开始移动体向右方向进行了移动的图,示出挡块使第二基板生产机的两方的传感器工作,右侧的受电线圈与第二基板生产机的供电线圈正对,左侧的受电线圈与二个供电线圈偏离地相对的状态。图11是表示伴随着移动体的移动而变化的第一及第二基板生产机的传感器及交流电源的状态的时间图的图。图12是示意性地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流电源及正对时供电部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1.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的结构)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以图1~图11为参考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的结构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被组装于相当于固定部的基板生产线9。如图1所示,基板生产线9由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这三台基板生产机排列设置而构成。图1的左右方向是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的排列设置方向,也是后述的移动体99的移动方向。各基板生产机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并沿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能够向所述多个供电元件单独地供给交流电力;多个受电元件,设置于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并沿所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与所述多个供电元件中的和所述受电元件相对地配置的任一供电元件电耦合而以非接触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受电电路,对所述多个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而生成受电电压,向设于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以及正对时供电部,设置于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每个供电元件上,并检测所述多个受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受电元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整体与所述供电元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范围内相对这一正对状态,仅在检测到所述正对状态时从所述交流电源向所述供电元件供给所述交流电力,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及相互分离距离、以及所述多个受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及相互分离距离被设定为,满足所述供电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受电元件始终为所述正对状态这一正对条件,所述受电电路对处于所述正对状态的所述至少一个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能够生成对所述电气负载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以上的受电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并沿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能够向所述多个供电元件单独地供给交流电力;多个受电元件,设置于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并沿所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与所述多个供电元件中的和所述受电元件相对地配置的任一供电元件电耦合而以非接触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受电电路,对所述多个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而生成受电电压,向设于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以及正对时供电部,设置于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每个供电元件上,并检测所述多个受电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受电元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整体与所述供电元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范围内相对这一正对状态,仅在检测到所述正对状态时从所述交流电源向所述供电元件供给所述交流电力,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及相互分离距离、以及所述多个受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及相互分离距离被设定为,满足所述供电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受电元件始终为所述正对状态这一正对条件,所述受电电路对处于所述正对状态的所述至少一个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能够生成对所述电气负载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以上的受电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中,将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T,将所述多个供电元件的相互分离距离设为DT,将所述多个受电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R,将所述多个受电元件的相互分离距离设为DR,所述正对条件由DT≤DR的关系及(2×LR+DR)≤LT的关系来表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正对时供电部包括:对设置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将志泷川慎二野村壮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富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