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带有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1143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带有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其中,所述外接引线装置包括:线路接口端,用于耦合电热膜的电极;线路出口端,用于连接电源;导线,所述线路接口端和线路出口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

Electric heating film external lead device and electric heating film with external lea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heating film external lead wire device and an electric heating film with an external lead wire device, in which the external connection lead device comprises an end of a line interface, an electrode for coupling an electric heating film, a line outlet end for connecting a power supply, a wire, between the line interface end and the line outlet through a wire phase.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带有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
本技术大致涉电热膜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需要具备防水功能的柔性电热膜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器件。
技术介绍
加热膜,或称电热膜,一般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如图1、2、3所示:第一基底层1,第一胶粘层2,电极层3,导电发热层4,第二基底层5,其中电极层与导电发热层经过设计好的图案,导电发热层通过电极层的电极与外部连接,五层结构依次紧密结合,其中第一基底层通过第一胶粘层与电极层、导电发热层以及第二基底层粘接成一片完整的发热膜,其中为了使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需要使电接极部分裸露出来,此处在电极上的基底层要开孔6,然后通过子母扣或过孔铆钉及直接焊接的方式连接金属导线,再通过金属导线与外部电源系统或监控模块连接;第二种结构为:第一基底层,第一胶粘层,电极层,导电发热层,第二胶粘层,第二基底层,其中电极层与导电发热层有经过设计好的图案,导电发热层可以是石墨烯膜、ITO膜等,导电发热层通过电极层的电极与外部连接,六层结构依次紧密结合,其中第一基底层通过第一胶粘层与电极层、导电发热层粘接,第二基底层通过第二胶粘层与电极层、导电发热层的背面粘结,然后通过子母扣或过孔铆钉及直接焊接的方式连接金属导线,再通过金属导线与外部电源系统或监控模块连接;现有的常见电热膜模组结构为加热膜、连接线、电源及监控模块,其中连接线为普通的金属电线,连接线与电源及监控模块连接方式有子母扣式、锡焊接式、过孔铆钉式;通过子母扣或过孔铆钉及直接焊接的方式将电热膜和电源及监控模块利用连接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电热膜模组,而电热膜模组一般使用于衣服取暖、肩部/膝部/腰部/颈部等与人体接触上,采用连接线形式及压接端子连接,压接处总会形成凸起结构,同时会造成产品变形,整体外形上也不够连贯,同时连接线连接也会增加额外的工序,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同时额外的工序也会产品一定比例的不良;而采用焊接的方式,表面会有明显焊接凸起点,焊接时也会造成电热膜表面污染,整体外观效果不佳;技术专利CN206118057U带石墨烯加热膜的家居用品描述了一种适用于家居产品的电热膜模组产品,它的电极与电源及控制系统连接就是采用金属导线,这样连接不美观而且作业不方便,产品本身并不适用于现在人越来越追求舒适美观操作简单等要求;技术专利CN2750611柔性加热膜出线封装结构介绍了一种柔性加热膜的出线封装方式,这种出线方式有效保护柔性加热膜出线处的连接,提高了柔性加热膜出线处的绝缘性和密封性,但是出线处会有两个明显凸起焊接点,如果穿戴在人身上,凸出点会影响穿戴的舒适性。基于上述问题,在取暖或理疗等主要为在人体上使用的电加热膜模组领域,制作一体化美观且方便使用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而这仍急需进一步的探索。
技术介绍
部分的内容仅仅是技术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该装置结构类似柔性电路板,代替传统端子,防水效果得到了保证;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外接引线装置在电热膜中的应用方法,无需在电热膜上打孔、打端子,涂密封胶、连接导线等,减少了工艺流程。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包括:线路接口端,用于耦合电热膜的电极;线路出口端,用于连接电源;导线,所述线路接口端和线路出口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线路接口端包括裸露的导体,通过裸露的导体与电热膜耦合;所述线路出口端包括裸露的导体,通过裸露的导体与连源连接。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采用铜导线;和/或所述线路接口端为裸露铜箔或铜浆;和/或所述线路出口端为裸露铜箔或铜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的形状结构设置满足公式Ⅰ:S=IL/(54.5×U)(Ⅰ)其中,I为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单位是A;L为导线的长度,单位是mm;U为允许的电压降,单位是V;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单位是mm2。允许的电压降是与最大电流是对应的,即最大电压降。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的形状结构设置满足公式Ⅱ:I=9S(Ⅱ)I为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单位是A;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单位是mm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的厚度为10-1000μm,进一步优选,导线厚度为50μm。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监控模组接口端,所述监控模组接口端为裸露的导体,用于与电热膜的控制系统连接。例如:监控模组的传感器与电热膜的发热层区域接触,所监控发热区域温度信号通过监控模组接口端输入到控制系统,控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线路出口端的裸露的导体按照所要连接的电源的接口模式设计成子母扣式结构、锡焊接式结构、过孔铆钉式结构或软排线连接器式结构,优选锡焊接式结构或软排线连接器式结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监控模组接口端的裸露的导体按照所要连接的控制系统的接口模式设计成子母扣式结构、锡焊接式结构、过孔铆钉式结构或软排线连接器式结构,优选锡焊接式结构或软排线连接器式结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均为10-500μm,均优选1mil或0.5mil两种厚度。这两种厚度的选择的柔韧性效果最好。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均采用聚酰亚胺或聚酯类薄膜。一种带有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包括电热膜、上述的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所述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中的线路接口端与电热膜电极耦合。一种电热膜的外接引线装置的应用方法,在制作电热膜的过程中,将所述外接引线装置的线路接口端与电热膜的电极导通连接,所述外接引线装置与电热膜电极连接区域封合于所述电热膜的电极层和覆盖在电极层表面的胶粘层之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外接引线装置的线路接口端与电热膜的电极通过导电胶贴合。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电胶采用ACF(薄膜型异向性导电胶)、ACP(印刷型异向性导电胶)、导电胶带等固态导电胶;或者采用导电银胶、导电银浆、导电铜浆等液态导电胶;进一步优选地,导所述导电胶采用电银胶。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热膜与外接电源或控制系统的连接线路、连接端子的替代方案,采用类似柔性电路板(FPC)的结构的装置代替现有电热膜与外接电源或控制系统的连接器件和连接方式。本文中的外接引线装置在柔性的绝缘基材中设有电路,电路可以是印刷、涂布或者溅射于基材之上的,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该装置作为电热膜与外部电源或控制系统连接线,可减少在加热膜片自身上打孔、压接过孔铆钉或子母扣、焊接、密封等操作,保证了加热膜片的完整性和美观,同时由于柔性线路板自身柔软性很好,符合后续加热膜要求柔性耐弯折的要求,扩宽了加热膜的应用市场。采用本公开的外接引线装置作为电热膜与外部电源及控制系统的连接线,效果如下:一、减少了在电热膜片自身上的操作,保证了加热膜自身的完整性;二、缩短了电热膜的制作工艺,可有效提升产品制作良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本技术外接引线装置本身具有柔软性,因而可以保证整个电热膜模组柔韧性,提高电热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带有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包括:线路接口端,用于耦合电热膜的电极;线路出口端,用于连接电源;导线,所述线路接口端和线路出口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包括:线路接口端,用于耦合电热膜的电极;线路出口端,用于连接电源;导线,所述线路接口端和线路出口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接口端包括裸露的导体,通过裸露的导体与电热膜耦合;所述线路出口端包括裸露的导体,通过裸露的导体与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采用铜导线;和/或所述线路接口端为裸露铜箔或铜浆;和/或所述线路出口端为裸露铜箔或铜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形状结构设置满足公式Ⅰ:S=IL/(54.5×U)(Ⅰ)其中,I为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单位是A;L为导线的长度,单位是mm;U为允许的电压降,单位是V;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单位是mm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形状结构设置满足公式Ⅱ:I=9S(Ⅱ)I为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单位是A;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单位是mm2。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厚度为10-1000μm。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凯冯高亮刘海滨王红福戎伟刘全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