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066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所述加热膜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一粘接层、储热层、第二粘接层、第二封装层、第三粘接层、电热膜层,储热层的材料能够在加热膜加热的同时储存能量,断电后释放能量,并能在恒定温度下保温较长时间。

A kind of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heating membra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i.e. a heat type heating fil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encapsulation layer, a first adhesion layer, a heat storage layer, a second adhesion layer, a second encapsulation layer, a third adhesion layer and an electric heating film layer. The material of the heat storage layer can store energy while the heating film is heated, release energy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keep warm for a long time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
本技术属于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
技术介绍
热敷能使皮肤的血管扩张充血,使机体代谢加快,促进炎症的消散,加快肌肉内废物排泄,使肌肉松弛而舒服,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健康理疗方法。目前热敷产品主要有热水袋、电热膜、相变热敷袋和加热贴。热水袋保温时间较短且放热过程中温度会逐渐降低,并不能保持恒定温度供热;相变热敷袋虽能在恒定温度下保温较长时间,但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相变加热,不能做到即开即用;加热贴虽即开即用,并能长时间保温,但是只能单次使用,并存在自发热失效可能,因此电热膜产品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对于传统的电热膜发热体主要为电阻丝,采用线发热方式,加热不均匀;升温慢,需要长时间通电才能达到所需温度;电热辐射效率较低;并且发热体较硬,不利于用户的舒适体验。本技术采用碳基材料作为发热体,采用面发热方式,能够在1-2秒内迅速发热,并且能辐射5-15um波长的远红外光波,兼具远红外理疗效果。此外,电热膜通常双面都能散发热量,但是对于热敷产品来说只需要靠近皮肤一面散热即可。因此在加热膜远离人体一面添加储热层,用于储存被辐射散失的热量并再次使用,即节省了能量,又延长了热敷时间。同时能够多次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很好地与人体贴敷,具有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一粘接层、储热层、第二粘接层、第二封装层、第三粘接层、电热膜层。选用温度在60℃以下的电热膜可以直接贴合人体,对人体基本没有伤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储热层的在35-65℃下发生相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储热层的在45-55℃下发生相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储热层的相变温度为45℃。相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以一种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聚集状态或结构形式存在着。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相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临界值)时发生突变的现象就是相变。选择使用相变材料是因为相变材料在温度条件的变化下,以吸热或发热的形式转换物理结构。本技术通过外部加热膜与具有相变功能的膜状储热层配合,当加热膜通电后,向储热层传递热量,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储热层吸热并储存热量;当加热膜断电时,电热膜层降温达到一定温度,相变材料放出热量,将能量传递给电热膜层。本技术对储热层相变温度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因为人体的体感在接受60℃以下的温度更为安全,选在40-50℃对人体效果最好、舒适而不至于有烫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储热层为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醇、二十二烷、二十四烷、二十八烷或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储热层为石蜡。这些相变材料在常态下呈固态,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变成液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储热层厚度为0.05-50mm,优选为0.1-5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热层厚度为1mm。相变材料的作用是储存热量,到一定条件下释放热量。如果储热层过薄,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少,这些能量会在几秒到几十秒的较短时间完全散失,对加热时间延长没有意义,达不到本技术需要的效果。常温下相变材料呈固态,如果储热层过厚,显得过于笨重,并且需要较大热量完成相变,蓄热时间过长,丧失了便捷性使用的意义,也无法达到本技术需要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均采用高温镀铝塑料或纺织布料,优选为纺织布料。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布料均为涤纶布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05-2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厚度均为0.2-0.5mm。优选地,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厚度均为0.5mm。封装层厚度较薄时,相变材料融化后容易溢出,太厚时会增加产品整体厚度并增加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粘接层为TPU热熔胶、PE热熔胶、PVC热熔胶或PES热熔胶。电热膜的温度为60℃,电热膜工作时的温度低于热熔胶的融化点,热熔胶不融化,才能保证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能够正常工作。因此,本技术选择融化点高于60℃的热熔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粘接层材料为TPU热熔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粘接层厚度为0.01-1.0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粘接层厚度为0.0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电热膜层包括发热膜和设置于发热膜上的电极层,电极层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发热膜层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向外发热。优选地所述发热膜包括石墨烯加热膜、碳纤维加热膜、碳晶加热膜或碳基油墨加热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热膜层厚度为0.05-1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电热膜层还包括基底层和覆盖层,所述发热膜和电极层被基底层和覆盖层夹在中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电热膜上设置一层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的电极为金属导电材料,包括铜、镍、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电极层为带有图案化的电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极层由粗的汇流条和若干细的内电极构成,内电极由汇流条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汇流条的端子处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使得两相邻的内电极极性相反,通电时正极汇流条提供的电流由各正极流入对应负极内电极最终全部汇入负极汇流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基底层和覆盖层均采用PET膜、PI膜、COP膜、COC膜或PEN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覆盖层与电极层之间通过第四粘接层贴合。优选地,所述第四粘接层包括亚克力双面胶、硅胶双面胶、EVA热熔胶、TPU热熔胶或PES热熔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发热膜为石墨烯加热膜,选择石墨烯加热膜,可以保证加热膜的发热效果。在石墨烯加热膜两端电极通电的情况下,碳分子间相互摩擦、碰撞产生热能,热能通过控制波长在5-15μm的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更接近生命光波,有效电能总转换率达99%以上,同时加上特殊的石墨烯材料的超导性,保证发热性能稳定。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电热膜为单层或多层堆叠的石墨烯加热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石墨烯电热膜为石墨烯浆料基加热膜和CVD石墨烯薄膜基加热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加热膜为CVD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薄膜。石墨烯电热膜发热原理:在石墨烯加热膜两端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源,接通电源后,产品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热体中的碳分子团产生"布朗运动",碳分子之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热能,产生的热能以远红外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对外传递。虽然有100℃甚至更高的温度,但是常用的电热膜温度一般在60℃以下。温度过高时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因此要选择合适温度的电热膜。本技术的加热膜在使用时,电热膜层双面都能散发热量,靠近皮肤的一面可以直接接收到热量,另一面的储热层,储热层吸收并储存热量,避免由于散热导致热量的耗损。本技术的加热膜产生的有益效果有:1.本技术的加热膜采用面发热方式,能在通电后快速升温发热,加热均匀,电热辐射效率高,并能辐射出5-15μm波段的远红外光,与人体波长相同,产生共振作用,深入皮下组织,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理疗效果。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一粘接层、储热层、第二粘接层、第二封装层、第三粘接层、电热膜层,上述各层之间为顺序贴合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一粘接层、储热层、第二粘接层、第二封装层、第三粘接层、电热膜层,上述各层之间为顺序贴合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在温度为35-65℃时发生相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在40-50℃时发生相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的相变温度为4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厚度为0.05-5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的厚度为0.1-5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的厚度为1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均为高温镀铝塑料或纺织布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均为纺织布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布料均为涤纶布料。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05-2mm。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厚度均为0.2-0.5mm。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厚度均为0.5mm。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TPU热熔胶、PE热熔胶、PVC热熔胶或PES热熔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材料为TPU热熔胶。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厚度为0.01-1.0mm。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厚度为0.05mm。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即热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袁凯谭化兵季恒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