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67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引导管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护套的内径,以过盈配合将护套定位在第一引导管处;所述管路上设有指示线,用于指示护套套接在管路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配方便,大大提高了在管路上套护套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统一了安装标准。

A set of sleeve for sleeve prot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tective sleeve for a pipelin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first guiding tube and a second guide tube connected in turn. The first guide tube and the second guide tube are both hollow cylinders at both ends.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guide tube and the second guide tube are both larg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pipe, and the first guide tube is use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second guide tube is less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guide tube,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guide tube is larger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sheath, and the sheath is positioned at the first guide tube by interference fit. The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an indication line to indicate the position of the sheath on the pi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convenient assembly,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leeve sheath of the pipe,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unifying the installation stand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
本技术涉及管路
,尤其涉及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常常需要在管路的一定区域上套护套,以起到对管路的防磨保护作用。由于管路和护套是过盈配合,人工徒手将护套穿在管路上特别费力,以至于无法一次穿接到位,效率1分钟刚达到3根,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采用自动化的套护套装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引导管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护套的内径,以过盈配合将护套定位在第一引导管处;所述管路上设有指示线,用于指示护套套接在管路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管路为尼龙管。进一步地,所述管路的长度为900mm,所述指示线与管路一端的距离为40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较所述管路的外径大0.2-0.3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较第二引导管的外径小2-3mm。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的多个第一凸起在垂直于第一本体轴线的截面上绕第一本体的轴线圆周排布,所述的相邻两个第一凸起和第一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凹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配方便,大大提高了在管路上套护套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统一了安装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护套的结构图。图中:1、第一引导管,2、第二引导管,3、第一本体,4、第一凸起,5、第一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阅图1-2,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所述管路优选为尼龙管;所述护套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的多个第一凸起在垂直于第一本体轴线的截面上绕第一本体的轴线圆周排布,所述的相邻两个第一凸起和第一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凹部。上述护套能够与管路结合更加紧密,对管路的放摩擦作用。所述工装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较所述管路的外径大0.2-0.3mm;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引导管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较第二引导管的外径小2-3mm;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护套的内径,以过盈配合将护套定位在第一引导管处;所述管路上设有指示线,用于指示护套套接在管路上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管路的长度为900mm,所述指示线与管路一端的距离为400mm。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内径为10.2mm,外径为11mm;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内径为10.2mm,外径为13mm;所述尼龙管的外径为10mm;所述护套的内径为9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护套套在此工装的第一引导管上,使护套口涨开,由于第一引导管和第一引导管的内径大于管路的外径,此工装可以方便地穿在管路上并带着护套移动到管路上的指示线的位置,再用手把护套取下,将工装拿走,护套即固定在管路上的一定位置处。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其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引导管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护套的内径,以过盈配合将护套定位在第一引导管处;所述管路上设有指示线,用于指示护套套接在管路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其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引导管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护套的内径,以过盈配合将护套定位在第一引导管处;所述管路上设有指示线,用于指示护套套接在管路上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为尼龙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的长度为900mm,所述指示线与管路一端的距离为400mm。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李宏杰王成军张军李庆刚齐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亚大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