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590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包括生物膜载体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包括筒盖、不锈钢轴、填充体和自曝气设备,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顶部盖有筒盖,筒盖上设置用于带动不锈钢轴转动的电动机,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中部为网筒状的填充体,沿填充体边沿排布若干个生物膜载体,自曝气设备包括设置于填充体底部的混气室和纵向贯穿于填充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与填充体相通,不锈钢轴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和混气室,混气室内且位于不锈钢轴底部设置若干个叶轮,电动机带动不锈钢轴和叶轮同步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使用芦苇秸秆制成生物膜载体,可广泛应用于治理黑臭河道,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生态工程
,具体涉及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
技术介绍
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是国家“水十条”部署的明确任务,也是广大群众期盼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攻坚之战。高TOC(TOC≥150mg/L)、高氨氮含量(>8mg/L)、低DO含量(<2mg/L)为黑臭水体的主要特征。实际治理过程中采用曝气的方法,提高水体溶解氧供应量和污染物质的氧化能力,进而达到恢复水体水质的目的。然而,在上述条件下氨氮通常较难以去除,究其原因主要是好氧条件下氮的去除需要好氧微生物和充足的碳源。在黑臭水体中水体内的C/N(TN≥50mg/L)较高(通常为3:1-4:1),而在通常情况下,氮去除过程中需要的比例为20:1。因而,研发低成本碳源、高效去除水体氨氮(总氮)对提高水体污染治理效率有重要意义。黑臭水体处理方法原理上可概括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其中生物膜法是应用最广、最具发展前景的代表性工艺之一。生物膜内有硝化菌等功能微生物能将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体内的氨态氮和硝态氮等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体。相较于传统的处理方式,该技术低成本、高效、生态友好等特征。生物膜载体是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分为无机类、有机类和天然可降解类三大类,其中无机类包括砾石、陶粒等,虽然机械强度高但比表面积较小,有机类包括聚丙烯等,但大多有毒有害、难降解、亲水性差、挂膜速度慢,需改性处理,废弃后易产生二次污染,天然可降解类包括秸秆、稻草等,这些材料成本低、取材方便,无二次污染,同时还对废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可谓一举多得,但目前常用的天然可降解类材料大多存在机械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的缺点。芦苇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等,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其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芦苇秸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分为主,具有较强的释碳能力,可被微生物降解成溶于水的有机质,进一步为微生物提供电子和反硝化所需要的能量。从微观上,芦苇秸秆的分子链上有大量如氨基、羧基和羟基等活性官能团,对污染物有很好的络合吸附作用,同时可以与微生物表面的化学键结合,快速固定微生物,极大提高载体和微生物之间的结合强度,在对再力花、香蒲、芦苇和香根草残体简单处理后用作脱氮外加碳源的对比实验中,芦苇秸秆性能最优,前期释放量为114.4mg/L,后期保持在5-10mg/L,同时芦苇秸秆密度小于水,有很好的悬浮性能。生物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平衡地心吸力,防御一切外力,适应自然环境,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最合理、最稳定、最经济的结构形态。结构仿生就是从自然界物象的力学特性、结构关系、材料性能等汲取灵感并应用于现实结构设计中,如蜂房结构、蜻蜓翅膀结构。对于蜂房结构,高功效是其主要优点,体现在其可大大减少各种合力作用与结构自重,从受力的角度看,六边形网格单元可以有效地将质量从中心点散布开来,从而具有抵抗多源及多向侧力的强度和能力,其斜构件在抗侧力的同时也承担重力,蜂房结构是覆盖二维平面的最佳拓扑结构,在相同数量材料的条件下,可以使结构面积、跨度更大,重量更轻。对于蜻蜓翅膀结构,蜻蜓翅膀是具有优越性能和高度优化的受力结构,从翅膀结构中分离出四边形和六边形基本网格单元,其中,四边形网格刚度大,六边形网格所围的面积大,合理搭配四边形和六边形网格,可以使结构刚度和材料利用率得到优化,以达到加强结构从而抵抗因外界动力或压力等产生的弯矩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生物膜载体价格昂贵、难降解、悬浮性差、有毒有害且废弃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利用芦苇秸秆能够缓释碳源且吸附性强等优点,既提高了自然黑臭河道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又为芦苇秸秆的资源利用提供了方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包括生物膜载体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包括筒盖、不锈钢轴、填充体和自曝气设备,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顶部盖有筒盖,筒盖上设置用于带动不锈钢轴转动的电动机,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中部为网筒状的填充体,沿填充体边沿排布若干个生物膜载体,自曝气设备包括设置于填充体底部的混气室和纵向贯穿于填充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与填充体相通,不锈钢轴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和混气室,混气室内且位于不锈钢轴底部设置若干个叶轮,电动机带动不锈钢轴和叶轮同步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筒盖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开关、电动机、转轴、蓄电池和固定于不锈钢轴上的齿轮,不锈钢轴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中部和混气室中部,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转轴固定于筒盖顶部,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与开关、电动机和蓄电池相连并形成通路,电动机的电机转轴上固定主齿轮且二者同步转动,主齿轮与不锈钢轴上的齿轮啮合且二者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体为下粗上细且由若干个网格构成的网筒状填充体,填充体采用聚乙烯制成,填充体网筒筒壁的网格包括间隔排布的四边形网格和正六边形网格,填充体底部为六边形网格状。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体的高度为1.2-1.8m,平均细长比为1:2,四边形网格的长度为0.2-0.5cm,宽度为0.1-0.2cm,正六边形网格的边长为0.1-0.2cm。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体的内部且以不锈钢轴为中心纵向对称贯穿若干个支撑板,填充体边沿且沿圆周方向排布若干个与其适配的填充网袋,每两个支撑板之间固定一个填充网袋,填充网袋内装有生物膜载体。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膜载体利用自然作物的残体作为载体材料,所述自然作物的残体包括芦苇秸秆、再力花、香蒲、香根草中的一种,所述填充网袋采用尼龙制成,填充网袋的网眼孔径为0.2-0.5cm,填充网袋的长度为1.7-1.9m,宽度为35-40cm。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包括直线型曝气管和折线型曝气管,直线型曝气管紧贴填充体的网筒内壁且以不锈钢轴为中心纵向对称贯穿于填充体内,折线型曝气管固定于支撑板内,直线型曝气管和折线型曝气管的上半段管壁均匀分布若干个曝气孔,下半段管壁无孔。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型曝气管和折线型曝气管的高度分别为1.2-1.8m,直线型曝气管和折线型曝气管采用聚乙烯制成,直线型曝气管和折线型曝气管顶部与筒盖相接处均进行密封,直线型曝气管和折线型曝气管上且与混气室相接触处均留有进气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混气室底部安装用于与外界相通的第一进气管和进水管,第一进气管一端通向混气室内,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二进气管和消音器连通至外界,消音器的入口处设置网罩。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沿河道水流方向,在河道的排污口下游每间隔一定距离在河道两侧打桩,形成若干个木桩,每两个木桩之间系绳,桩打好后,每间隔30-50cm设置垂直于水流流向的底座,底座上布置若干个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底座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均固定于绳上,每个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的填充体内均装有生物膜载体且填充体一侧设有浮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使用芦苇秸秆制成生物膜载体,芦苇秸秆纤维素含量丰富,具有碳源释放量大、吸附性强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膜载体(12)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所述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包括筒盖、不锈钢轴(6)、填充体和自曝气设备,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顶部盖有筒盖,筒盖上设置用于带动不锈钢轴(6)转动的电动机(5),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中部为网筒状的填充体,沿填充体边沿排布若干个生物膜载体(12),自曝气设备包括设置于填充体底部的混气室和纵向贯穿于填充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与填充体相通,不锈钢轴(6)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和混气室,混气室内且位于不锈钢轴(6)底部设置若干个叶轮(13),电动机(5)带动不锈钢轴(6)和叶轮(13)同步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膜载体(12)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所述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包括筒盖、不锈钢轴(6)、填充体和自曝气设备,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顶部盖有筒盖,筒盖上设置用于带动不锈钢轴(6)转动的电动机(5),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中部为网筒状的填充体,沿填充体边沿排布若干个生物膜载体(12),自曝气设备包括设置于填充体底部的混气室和纵向贯穿于填充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与填充体相通,不锈钢轴(6)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和混气室,混气室内且位于不锈钢轴(6)底部设置若干个叶轮(13),电动机(5)带动不锈钢轴(6)和叶轮(13)同步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开关(2)、电动机(5)、转轴(17)、蓄电池(27)和固定于不锈钢轴(6)上的齿轮,不锈钢轴(6)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中部和混气室中部,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转轴(17)固定于筒盖顶部,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导线(3)与开关(2)、电动机(5)和蓄电池(27)相连并形成通路,电动机(5)的电机转轴上固定主齿轮(4)且二者同步转动,主齿轮(4)与不锈钢轴(6)上的齿轮啮合且二者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为下粗上细且由若干个网格构成的网筒状填充体,填充体采用聚乙烯制成,填充体网筒筒壁的网格包括间隔排布的四边形网格和正六边形网格,填充体底部为六边形网格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的高度为1.2-1.8m,平均细长比为1:2,四边形网格的长度为0.2-0.5cm,宽度为0.1-0.2cm,正六边形网格的边长为0.1-0.2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的内部且以不锈钢轴(6)为中心纵向对称贯穿若干个支撑板(9),填充体边沿且沿圆周方向排布若干个与其适配的填充网袋(10),每两个支撑板(9)之间固定一个填充网袋(10),填充网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鼎新张松贺孟庆荭袁树东周甜甜徐博文王俊萍高一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