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转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20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枢转元件,其包含底座、轴承以及转轴。轴承设置于底座上,且轴承包含第一环壁;以及转轴套设第一环壁,且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环壁。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枢转元件,可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以用于产生有效的油压作用力。

pivoting el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vot elemen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bearing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bearing is set on the base, and the bearing contains the first ring wall, and the rotating shaft is set up the first ring wall, and the rotating shaft is rotatably set to the first ring wall. Thus, the pivot ele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vide a larger surface area for the production of effective oil pressure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枢转元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转元件。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为了预防电脑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过热,而导致电子元件发生异常,通常会在电脑主机的电源供应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及绘图处理单元(GPU)等温度容易升高的电子元件上配置风扇来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用以移除电子元件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然而,由于电脑主机内部空间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因而限制了风扇结构配置以及风扇结构中枢转元件的整体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转元件,可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以用于产生有效的油压作用力。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枢转元件,其包含底座、轴承以及转轴。轴承设置于底座上,且轴承包含第一环壁;以及转轴套设第一环壁,且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环壁。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转轴在转动轴心上具有高度,转轴在径向上具有宽度,且转轴的高度小于宽度。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枢转元件还包含底板以及第二环壁,第二环壁环绕于第一环壁外侧,且底板连接于第一环壁与第二环壁之间,其中第一环壁、第二环壁以及底板形成第一环形凹槽,且转轴能够转动地衔接于第一环形凹槽。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板与第二环壁各为底座的部位,且底座还包含本体部,底板嵌合于第一环壁的外缘,第二环壁朝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且本体部自底板与第二环壁的连接处朝远离第一环壁的方向延伸且环绕第二环壁。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板与第二环壁各为轴承的部位,底板自第一环壁朝底座延伸,第二环壁朝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且底座嵌合于第二环壁的外缘并朝远离第一环壁的方向延伸且环绕第二环壁。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枢转元件还包含油封盖,油封盖与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相分离,且油封盖与开口之间形成排气通道,且第一环形凹槽通过排气通道连通至枢转元件外。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枢转元件还包含油封盖,油封盖包含覆盖部、突出部以及第三环壁,第一环壁的内壁形成通孔,其中覆盖部覆盖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突出部连接覆盖部并延伸且卡合至通孔中,第三环壁环绕且连接覆盖部相对突出部的一侧,并与覆盖部以及突出部形成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枢转元件还包含转子毂,转子毂连接转轴远离底板的端部,覆盖轴承、转轴以及底座,且转子毂具有开口,其中第一环形凹槽通过转子毂的开口连通至枢转元件外。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轴承以及转轴中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多个凹部,且多个凹部位于第一环形凹槽中。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凹部开设于第一环壁面向第二环壁的表面。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凹部开设于第二环壁面向第一环壁的表面。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凹部开设于底板面向轴承的表面。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板具有底表面,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至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的距离,由第一环壁朝向第二环壁渐变。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板具有底表面,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至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的距离,由第一环壁朝向第二环壁渐增。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板具有底表面,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至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的距离,由第一环壁朝向第二环壁渐减。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枢转元件还包含转子毂,转子毂环绕且嵌合于转轴的外缘。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枢转元件还包含油封盖,油封盖接触轴承,且覆盖轴承以及转轴。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环壁的内壁形成通孔,油封盖包含覆盖部以及突出部,覆盖部至少覆盖通孔,突出部连接覆盖部,并延伸且卡合至通孔中。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油封盖包含突出部,第一环壁具有环形凹陷,环形凹陷位于第一环壁的一端,并朝远离第二环壁的方向凹陷于第一环壁,突出部延伸且卡合至环形凹陷中。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枢转元件还包含转子毂,转子毂转轴连接转轴远离底板的端部,且完整地覆盖轴承、转轴以及底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枢转元件,轴承包含第一环壁,且转轴套设第一环壁,因而整体可具有较大的直径,且可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以用于产生有效的油压作用力。因此,本技术的枢转元件,轴承可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以维持转轴的运转。借此,降低轴承的结构厚度的情况下,轴承对于转轴还可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力。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图2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图3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底板与第二环壁由底座所形成。图4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转轴的厚度小于其在径向上的宽度。图5以及图6分别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底板的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至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的距离,由轴承的第一环壁朝向第二环壁渐变。图7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转子毂环绕且嵌合于转轴的外缘。图8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油封盖的突出部设计为环壁,环壁的内壁形成第二通孔。图9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油封盖还包含第三环壁。图10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轴承中底板远离第二环壁的一侧连接柱体。图11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转子毂覆盖轴承以及转轴,且连接转轴远离底板的端部。图12所示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的剖视图,其中转子毂为不具有通孔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1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1的剖视图。图2所示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枢转元件1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为了清楚表达本技术,图2省略了如图1中所示的底座10、定子15以及转子13。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转元件1包含底座10、轴承12、油封盖17、定子15、转轴14、转子毂19以及转子13。本实施方式的转轴14、转子毂19以及转子13属于转子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0、轴承12、油封盖17以及定子15属于定子结构,以承载前述的转子结构。在图1以及图2中,轴承12设置于底座10上,且包含第一环壁120、第二环壁18以及底板16。转轴14套设轴承12的第一环壁120,且转动地设置于接第一环壁120。转轴14的转动轴心位于方向D1上。轴承12的第二环壁18环绕于第一环壁120外侧。轴承12的底板16连接于第一环壁120与第二环壁1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6与第二环壁18各为轴承12的一部位。轴承12的底板16自第一环壁120朝底座10实质上沿着方向D2延伸。轴承12的第二环壁18朝远离底板16的方向实质上沿着方向D1延伸,且底座10嵌合于第二环壁18的外缘并朝远离第一环壁120的方向延伸且环绕第二环壁18。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向D2正交于方向D1。第一环壁120、第二环壁18以及底板16形成第一环形凹槽11。第一环形凹槽11具有第一开口110。转轴14转动地经由第一开口110衔接第一环形凹槽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凹槽11中注入润滑油以助于转轴14相对于轴承12转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12可为含油轴承、动压轴承或陶瓷轴承,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轴承12包含第一环壁120、第二环壁18以及底板16,因而整体可具有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枢转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元件包含:底座;轴承,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轴承包含第一环壁;以及转轴,其套设所述第一环壁,且所述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元件包含:底座;轴承,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轴承包含第一环壁;以及转轴,其套设所述第一环壁,且所述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在转动轴心上具有高度,所述转轴在径向上具有宽度,且所述转轴的所述高度小于所述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元件还包含底板以及第二环壁,所述第二环壁环绕于所述第一环壁外侧,且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壁与所述第二环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环壁、所述第二环壁以及所述底板形成第一环形凹槽,且所述转轴能够转动地衔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环壁各为所述底座的部位,且所述底座还包含本体部,所述底板嵌合于所述第一环壁的外缘,所述第二环壁朝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本体部自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环壁的连接处朝远离所述第一环壁的方向延伸且环绕所述第二环壁。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环壁各为所述轴承的部位,所述底板自所述第一环壁朝所述底座延伸,所述第二环壁朝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底座嵌合于所述第二环壁的外缘并朝远离所述第一环壁的方向延伸且环绕所述第二环壁。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元件还包含油封盖,所述油封盖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开口相分离,且所述油封盖与所述开口之间形成排气通道,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通过所述排气通道连通至所述枢转元件外。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元件还包含油封盖,所述油封盖包含覆盖部、突出部以及第三环壁,所述第一环壁的内壁形成通孔,其中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所述开口,所述突出部连接所述覆盖部并延伸且卡合至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三环壁环绕且连接所述覆盖部相对所述突出部的一侧,并与所述覆盖部以及所述突出部形成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所述开口。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元件还包含转子毂,所述转子毂连接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覆盖所述轴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星晨邱英哲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