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5455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数据流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网关接收UE通过第一接入网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携带第一因特网协议IP流识别信息,第一网关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第一网关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携带第三IP流识别信息,第三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网络允许的UE通过第一接入网和/或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第一网关向UE发送第四消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有利于降低实现IP流移动性对UE能力的要求,提高系统支持IP流移动性这一特性的可实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流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数据流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标准组织制订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简称3GPP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广域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ccessNetwork)作为一种接入方便、速度快、价格相对低廉的局域通信网络,也得到广泛的部署和使用。用户可以使用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接入3GPP网络或者WLAN以进行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例如可访问因特网、下载文本或音视频等。出于网络流量控制和UE实现业务的灵活性和等方面的考虑,目前业内正在讨论,支持UE既可通过3GPP接入网接入到3GPP核心网,也可通过非3GPP接入网(例如WLAN等)接入到3GPP核心网,并可以通过3GPP核心网来访问英特网(Internet),从而实现3GPP网络与非3GPP接入网(如WLAN)之间的互联互通,以便于3GPP网络向非3GPP接入网分流数据荷载、进行统一计费和服务质量(QoS,QualityofService)控制等。业内进一步讨论,如何能支持UE同时通过WLAN接入和3GPP接入进行通信,传输基于因特网协议的业务流即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Protocol)流,并且实现将IP流在WLAN接入网和3GPP接入网之间进行无缝切换。举例来说,某时刻,UE通过3GPP接入网进行基于IP传输语音(VoIP,VoiceoverIP),并通过WLAN接入网传输视频流或下载数据等;此后,由于网络状况、运营商策略或用户偏好等的变化,将WLAN接入网中传输的数据下载业务转移到3GPP接入网中,这种特性可称为IP流移动性(IPflowmobility)特性。然后,业内目前讨论的支持IP流移动性方案,需要UE能支持例如双栈移动IPv6(DSMIPv6,DualStackMobileIPVersion6),但现有的大多数UE(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都不支持DSMIPv6协议,因此这种基于DSMIPv6的IP流移动性方案很难在目前的通信网络中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数据流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以期降低实现IP流移动性对UE能力的要求,提高系统(包括网络与终端)支持IP流移动性这一特性的可实施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流控制方法,可包括:第一网关接收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第一因特网协议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和/或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网为不同接入技术的接入网;所述第一网关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第二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相同,或者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第三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网络允许的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或所述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所述第一网关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第四IP流识别信息,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相同,或者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得到。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和所述第四消息中的至少一个消息中还携带有IP流的路由地址,其中,所述IP流的路由地址包括如下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本地地址、所述第一网关的地址、用户设备的归属地址。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得到,包括: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归属地址或公共地址,由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本地地址和/或端口号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由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由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得到,包括: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本地地址和/或端口号,由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归属地址或公共地址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由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由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转换得到。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消息还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指示;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已建立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传输的IP流使用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指示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地址和/或切换指示。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消息还携带IP流移动性指示。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是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IP流识别信息修改得到的IP流识别信息。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鉴权请求消息,或者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信息请求消息;和/或,所述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包括: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鉴权回复消息,或者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信息回复消息。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消息的业务选择器中;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携带在所述第四消息的业务选择器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数据流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关接收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第一因特网协议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请求通过第一接入网和/或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网为不同接入技术的接入网;所述第一网关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第二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相同,或者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第三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网络接受的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或所述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所述第一网关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第四IP流识别信息,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相同,或者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得到;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括:IP流的源地址、源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所述第一消息为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鉴权请求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信息请求消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关接收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第一因特网协议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请求通过第一接入网和/或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网为不同接入技术的接入网;所述第一网关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第二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相同,或者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第三IP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网络接受的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或所述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所述第一网关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第四IP流识别信息,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相同,或者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得到;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括:IP流的源地址、源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所述第一消息为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鉴权请求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信息请求消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和所述第四消息中的至少一个消息中还携带有IP流的路由地址,其中,所述IP流的路由地址包括如下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的本地地址、所述第一网关的地址、用户设备的归属地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得到,包括: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归属地址或公共地址,由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本地地址和/或端口号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由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二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由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得到,包括: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本地地址和/或端口号,由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归属地址或公共地址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由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服务质量信息转换得到;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由所述第三IP流识别信息包含的编码方式指示转换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消息还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指示;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已建立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传输的IP流使用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指示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地址和/或切换指示。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消息还携带IP流移动性指示。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是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IP流识别信息修改得到的更新的IP流识别信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的IP流识别信息是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IP流识别信息修改得到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消息的业务选择器中;和/或,所述第四IP流识别信息携带在所述第四消息的业务选择器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关接收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发送的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五消息携带有第五IP流识别信息,所述第五IP流识别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或所述第二接入网传输的IP流;所述第一网关向鉴权服务器发送鉴权请求消息,并依据所述鉴权服务器回复的运营商策略和/或所述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协商以得到所述第一IP流识别信息。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包括:向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代理移动IPv6代理绑定更新消息,所述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代理移动IPv6代理绑定确认消息;或者,所述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包括: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创建会话请求消息;所述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创建会话回复消息;或者,所述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包括: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承载资源命令消息;所述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或者,所述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第二消息包括: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修改承载请求消息;所述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修改承载回复消息。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网中的其中一个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接入网,另一个为非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接入网。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接入网为无线局域网接入网。14.一种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嫣高晨亮金辉衣强欧阳国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