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453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光伏背板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耐候层、第二耐候层、中间层、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中间层为PET薄膜层,第一耐候层为氟树脂层、醇酸树脂层、聚偏氟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层,第二耐候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氟溶剂型氟碳树脂层、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通过上述方式,该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可有效提高光伏背板的耐腐蚀性,为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长久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
本技术光伏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背板。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一种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是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光伏组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而光伏背板位于光伏组件背面的最外层,是主要的封装材料之一,具有支撑强度、隔绝湿气和绝缘等作用,并且抵御恶劣环境对光伏组件造成伤害,确保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传统的光伏背板不能满足多变的气候环境,耐腐蚀性能差,所用的非氟材料导致产品稳定性差,加速组件功率衰减并带有安全隐患。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可有效提高光伏背板的耐腐蚀性,为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长久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可有效提高光伏背板的耐腐蚀性,为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长久保障。本技术的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耐候层、第二耐候层、中间层、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耐候层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耐候层的下表面和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粘结层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中间层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的上表面粘接,所述中间层为PET薄膜层,所述第一耐候层为氟树脂层、醇酸树脂层、聚偏氟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二耐候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氟溶剂型氟碳树脂层、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耐候层为聚偏氟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层。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耐候层为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进一步说,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均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层。进一步说,所述第一耐候层和所述第二耐候层的厚度为30-50μm。进一步说,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90-140μm。进一步说,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厚度为50-70μm。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耐候层可以增加背板性能的稳定性,采用第二耐候层可以提高背板的绝缘性、耐腐蚀性,采用双层粘结层可以提高背板的粘结性能。本技术可有效提高光伏背板的耐腐蚀性,为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长久保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耐候层;2、第二耐候层;3、中间层;4、第一粘结层;5、第二粘结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背板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光伏背板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耐候层1、第二耐候层2、中间层3、第一粘结层4和第二粘结层5;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耐候层1的下表面和所述中间层3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中间层3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耐候层1为聚偏氟乙烯薄膜层;所述第二耐候层2为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所述第一粘结层4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均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一耐候层1和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厚度为40μm;所述中间层3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第一粘结层4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为60μm。实施例2: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背板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光伏背板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耐候层1、第二耐候层2、中间层3、第一粘结层4和第二粘结层5;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耐候层1的下表面和所述中间层3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中间层3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耐候层1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所述第二耐候层2为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所述第一粘结层4、第二粘结层5均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一耐候层1和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厚度为40μm;所述中间层3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第一粘结层4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为60μm。实施例3: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背板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光伏背板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耐候层1、第二耐候层2、中间层3、第一粘结层4和第二粘结层5;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耐候层1的下表面和所述中间层3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中间层3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耐候层1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二耐候层2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所述第一粘结层4、第二粘结层5均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一耐候层1和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厚度为40μm;所述中间层3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第一粘结层4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为60μ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耐候层可以增加背板性能的稳定性,采用第二耐候层可以提高背板的绝缘性、耐腐蚀性,采用双层粘结层可以提高背板的粘结性能。本技术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可有效提高光伏背板的耐腐蚀性,为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长久保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耐候层(1)、第二耐候层(2)、中间层(3)、第一粘结层(4)和第二粘结层(5);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耐候层(1)的下表面和所述中间层(3)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中间层(3)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上表面粘接,所述中间层(3)为PET薄膜层,所述第一耐候层(1)为氟树脂层、醇酸树脂层、聚偏氟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二耐候层(2)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氟溶剂型氟碳树脂层、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耐候层(1)、第二耐候层(2)、中间层(3)、第一粘结层(4)和第二粘结层(5);所述第二耐候层(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耐候层(1)的下表面和所述中间层(3)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粘结层(4)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中间层(3)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粘结层(5)的上表面粘接,所述中间层(3)为PET薄膜层,所述第一耐候层(1)为氟树脂层、醇酸树脂层、聚偏氟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二耐候层(2)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氟溶剂型氟碳树脂层、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性含氟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候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杰王虎武永鑫李芮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