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插座及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093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插座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其使从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分别入射;多个第二光学面,其使由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分别射出;第三光学面,其使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第二光学面反射;以及多个凹部,其形成于配置有多个第二光学面的面。射出成型中的脱模前的相邻的两个第一光学面的中心间距离和脱模前的相邻的两个第二光学面的中心间距离比从对置配置的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光轴间距离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插座及具有该光插座的光模块。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使用了光纤或光波导等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使用具备面发光激光器(例如,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发光元件的光模块。光模块具有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包含通信信息的光向光传输体入射的发送用的光插座、或者使来自光传输体的光向受光元件入射的接收用的光插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接收用的光插座1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光插座10具有:多个入射面12,其使来自多个光纤的光分别入射;反射面14,其使由多个入射面12入射的光反射;多个出射面16,其使由反射面14反射的光向多个受光元件分别射出;以及一对导向孔18,其以夹住反射面14的方式配置。多个光纤收纳于光连接器,通过将光连接器的凸部插入到导向孔18,来使多个光纤与光插座10连接。在这样连接的光插座10中,从光纤射出的光通过入射面12入射,由反射面14向受光元件的受光面反射后,通过出射面16到达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10通过使用了热塑性的透明树脂的射出成型而一体成型。具体而言,通过在将热塑性的透明树脂注入模具的型腔并使其固化后将光插座10脱模,从而制造光插座10。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31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通过射出成型制造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10的情况下,模具难以从导向孔18脱离,所以在脱模时反射面14会发生变形。在脱模时变形的反射面14无法回到脱模前的形状。由此,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通过射出成型制造的光插座10,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将从光纤射出的光适当地向受光元件的受光面引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通过射出成型进行制造的情况下反射面发生了变形时,也能够将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与光传输体光学连接的光插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所述光插座的光模块。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光插座是通过射出成型制造的光插座,其配置于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或所述多个受光元件与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连接,该光插座包括:多个第一光学面,其使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分别入射,或者使在所述光插座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受光元件分别射出;多个第二光学面,其使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分别射出,或者使来自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光分别入射;第三光学面,其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或者使由所述第二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第一光学面反射;以及多个凹部,其形成于配置有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的面,射出成型中的脱模前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间距离和脱模前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间距离比从对置配置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光轴间距离、或者从对置配置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传输体射出的光的光轴间距离短。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包括:基板,其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以及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本专利技术的光插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通过射出成型进行制造而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将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光学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文献1的光插座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剖面图。图3A~图3E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插座的结构的图。图4A、图4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光插座的翘曲的图。图5A、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脱模前的光插座中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的配置的图。图6A、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脱模后的光插座中的光的光路的图。图7A、图7B是表示比较例的脱模前的光插座中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的配置的图。图8A、图8B是表示比较例的脱模后的光插座中的光的光路的图。图9A~图9C是表示第二光学面的中心间距离与光的点的中心间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光插座12入射面14反射面16出射面18导向孔100光模块110光电变换装置112基板114发光元件116光传输体120,120'光插座121第一光学面(入射面)122第三光学面(反射面)123第二光学面(出射面)124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光模块的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的剖面图。图2中,为了表示光插座120内的光路而省略了光插座120的剖面的剖面线。如图2所示,光模块100具有:包括发光元件114的基板安装型的光电变换装置110、和光插座120。将光传输体116连接到光插座120来使用光模块100。不特别限定光传输体116的种类,其包括光纤、光波导等。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体116是光纤。另外,光纤既可以是单模态方式,也可以是多模态方式。光电变换装置110具有基板112和多个发光元件114。发光元件114在基板112上被配置成一列,向与基板11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出激光。发光元件114例如是垂直共振器发光激光器(VCSEL)。光插座120在配置于光电变换装置110和光传输体116之间的状态下,将发光元件114和光传输体116的端面光学连接。以下,详细说明光插座120的结构。(光插座的结构)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20的结构的图。图3A是光插座120的俯视图,图3B是仰视图,图3C是主视图,图3D是后视图,图3E是右视图。如图3所示,光插座12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光插座120具有透光性,使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光向光传输体116的端面射出。光插座120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面)121;第三光学面(反射面)122;多个第二光学面(出射面)123;以及多个凹部124。使用对于在光通信中使用的波长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光插座120。作为那样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醚酰亚胺(PEI)或环状烯烃树脂等透明的树脂。另外,如后述那样,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光插座120。第一光学面121是使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激光折射后向光插座120的内部入射的入射面。多个第一光学面121在光插座120的底面以分别与发光元件114对置的方式在长边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不特别限定第一光学面121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面121的形状是向发光元件114呈凸状的凸透镜面。另外,第一光学面121的俯视形状为圆形。优选第一光学面121的大小比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光(光束)大。此外,优选相邻的两个第一光学面121的中心间距离比从对置配置的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14射出的光的光轴间距离短。由第一光学面121(入射面)入射的光向第三光学面122(反射面)前进。第三光学面122是使由第一光学面121入射的光向第二光学面123反射的反射面。第三光学面122以随着从光插座120的底面靠近顶面而逐渐接近光传输体116的方式倾斜。对于相对于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光轴的第三光学面122的倾斜角度,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优选第三光学面122相对于由第一光学面121入射的光的光轴的倾斜角度为45°。不特别限定第三光学面122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光学面122的形状为平面。由第一光学面121入射的光以比临界角大的入射角向第三光学面122入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CN105899987.html" title="光插座及光模块原文来自X技术">光插座及光模块</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插座,其是通过射出成型制造的,配置于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或所述多个受光元件与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连接,该光插座包括:多个第一光学面,其使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分别入射,或者使在所述光插座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受光元件分别射出;多个第二光学面,其使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分别射出,或者使来自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光分别入射;第三光学面,其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或者使由所述第二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第一光学面反射;以及多个凹部,其形成于配置有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的面,射出成型中的脱模前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间距离和脱模前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面的中心间距离比从对置配置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光轴间距离、或者从对置配置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传输体射出的光的光轴间距离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15 JP 2014-0049671.一种光插座,其是通过射出成型制造的,配置于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或所述多个受光元件与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连接,该光插座包括:多个第一光学面,其使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分别入射,或者使在所述光插座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受光元件分别射出;多个第二光学面,其使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分别射出,或者使来自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光分别入射;第三光学面,其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或者使由所述第二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第一光学面反射;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冈心平涉谷和孝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