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213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应用于一发光二极管上,该发光二极管包含堆栈在一起的一反射层、一N型电极、一N型半导体层、一发光层、一P型半导体层、一透明导电层与一P型电极,其中于该透明导电层对应该P型电极的区域靠近该发光层的一端,设置一电流阻挡反射层,该电流阻挡反射层具有布拉格(DBR)反射构造,而可让该电流阻挡反射层反射该发光层的激发光,让射向该P型电极的一激发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该激发光反射后会再被该反射层反射,其经过多次反射之后即可由不具有该N型电极与该P型电极的区域出光,藉以提升该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而满足提升亮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发光二极管,特别是指可增加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中主要由发光的半导体材料多重外延而成,以蓝光发光二极管为例。其主要是由氮化镓基(GaN-based)外延薄膜组成,堆栈形成三明治结构的发光主体,发光二极管依据其结构可以分为水平式、垂直式与覆晶式发光二极管等等。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技术水平式发光二极管1,其包含一反射层2、一N型半导体层3、一N型电极4、一发光层5、一P型半导体层6、一电流阻挡层(CurrentBlockLayer;CBL)7、一透明导电层8与一P型电极9。其中该N型电极4与该P型电极9供输入一电压差10,而驱使该N型半导体层3、该发光层5与该P型半导体层6的三明治结构产生激发光11,而该反射层2用于反射该激发光11,让该激发光11集中由同一侧射出。其中该电流阻挡层7可以阻挡电流通过,而该透明导电层8为透明材质可以允许电流通过,因此该电流阻挡层7与该透明导电层8可以设置于该P型电极9与该P型半导体层6之间,当电流由该P型电极9导入后,该电流阻挡层7可以阻隔电流通过,以强迫电流绕过该电流阻挡层7,而于该透明导电层8处扩散出来,藉以提升该发光层5的发光均匀度与亮度。上述的结构虽可提升该发光层5的发光均匀度与亮度,又当该激发光11射向该N型电极4或该P型电极9时,该激发光11会被反射,其再经由该反射层2的反射,即可由不具有该N型电极4或该P型电极9的区域出光,然而,由于该N型电极4或该P型电极9为不透光材质,且会吸光,因此射向该N型电极4或该P型电极9的激发光11会被该N型电极4或该P型电极9吸收部分,而会造成相当的光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让该P型电极靠近该发光层的一端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以让射向该P型电极的激发光可以较高的反射率反射,而增加该发光层的激发光的有效出光量,进而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应用于一发光二极管上,该发光二极管包含一反射层、一N型电极、一N型半导体层、一发光层、一P型半导体层、一透明导电层与一P型电极,其中该N型半导体层位于该反射层上,该N型半导体层上分区分别连接该N型电极与该发光层,该P型半导体层位于该发光层上,该透明导电层位于该P型半导体层上,该P型电极连接该透明导电层,其中,该透明导电层对应该P型电极的区域靠近该发光层的一端,设置一电流阻挡反射层,该电流阻挡反射层具有布拉格(DBR)反射构造。据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电流阻挡反射层会反射该发光层的激发光,让射向该P型电极的一激发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该激发光被该电流阻挡反射层反射后会再被该反射层反射,其经过多次反射之后,即可由不具有该N型电极与该P型电极的区域出光,其可以减少该N型电极与P型电极的金属材料的吸光量,进而提升该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而满足提升亮度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发光二极管结构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结构俯视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图2A的2B-2B结构断面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图2A的2C-2C结构断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激发光反射路径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激发光反射路径图二;图5A-5B为本专利技术入射P型电极仿真数据图;图6A-6C为本专利技术入射N型电极仿真数据图。具体实施方式兹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等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限制。请参阅图2A、图2B与图2C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应用于一发光二极管100上,该发光二极管100包含堆栈于一基板20的一反射层21、一N型电极22、一N型半导体层23、一发光层24、一P型半导体层25、一透明导电层27与一P型电极28,其中该反射层21位于该基板20上,该N型半导体层23位于该反射层21上,该N型半导体层23上分区分别连接该N型电极22与该发光层24,该P型半导体层25位于该发光层24上,该透明导电层27位于该P型半导体层25上,而该P型电极28连接该透明导电层27。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27对应该P型电极28的区域靠近该发光层24的一端,设置一电流阻挡反射层26,又本专利技术该N型电极22靠近该反射层21的一侧亦可设置另一电流阻挡反射层26A,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具有布拉格(DBR)反射构造,且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图案对应该P型电极28,且涵盖面积整个超出该P型电极22。而同样的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A图案对应该N型电极22,且为不连续状,以让该N型电极22连接该N型半导体层23。又该P型电极28可以为区分为连接在一起的一P型接点281与一P型延伸电极282,同样的该N型电极22可以为区分为连接在一起的一N型接点221与一N型延伸电极222,且该透明导电层27对应该P型接点281与该P型延伸电极282的区域靠近该发光层24的一端,皆设置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而该N型接点221与该N型延伸电极222靠近该反射层21的一端皆设置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A,且对应该N型延伸电极222区域的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A为不连续状。且在实施上,该P型接点281一般为圆形,而该P型延伸电极282则多为长条形,圆形的该P型接点281为供连接外部电压,而长条形的该P型延伸电极282,可以帮助分散电流。又该N型接点221一般为圆形,而该N型延伸电极222则多为长条形,圆形的该N型接点221为供连接外部电压,而长条形的该N型延伸电极222,可以帮助分散电流。请再一并参阅图3与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设置于该N型电极22的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A与该P型电极28的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皆会反射该发光层24的一激发光30,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26A为至少两种以上不同折射率的氧化物交互堆栈而成,例如其材料可以选自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等等,且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26A的材料厚度较佳为1埃米~20000埃米之间,当该激发光30射向该P型电极28或该N型电极22时,会被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26A反射,而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且该激发光30被该电流阻挡反射层26、26A反射后会再被该反射层21反射,其经多次反射之后,即可由不具有该N型电极22与该P型电极28的区域出光。请再参阅图5A与图5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真数据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应用于一发光二极管上,该发光二极管包含一反射层、一N型电极、一N型半导体层、一发光层、一P型半导体层、一透明导电层与一P型电极,其中该N型半导体层位于该反射层上,该N型半导体层上分区分别连接该N型电极与该发光层,该P型半导体层位于该发光层上,该透明导电层位于该P型半导体层上,该P型电极连接该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对应该P型电极的区域靠近该发光层的一端,设置一电流阻挡反射层,该电流阻挡反射层具有布拉格反射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应用于一发光二极管上,该发光二
极管包含一反射层、一N型电极、一N型半导体层、一发光层、一P型半导体
层、一透明导电层与一P型电极,其中该N型半导体层位于该反射层上,该N
型半导体层上分区分别连接该N型电极与该发光层,该P型半导体层位于该发
光层上,该透明导电层位于该P型半导体层上,该P型电极连接该透明导电层,
其特征在于:
该透明导电层对应该P型电极的区域靠近该发光层的一端,设置一电流阻
挡反射层,该电流阻挡反射层具有布拉格反射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其特征在
于,该电流阻挡反射层图案对应该P型电极,且涵盖面积整个超出该P型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阻挡层结构,其特征在
于,该P型电极区分为连接在一起的一P型接点与一P型延伸电极,该透明导
电层对应该P型接点与该P型延伸电极的区域靠近该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文杨睿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