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690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包括下刀座、浮升压料块、上刀座和铆接装置;其中,下刀座具有一上平台用于传送端子带及一水平隧道孔用于传送母带;浮升压料块一侧紧靠下刀座,且其侧视为凹字形,凹槽用于供母带传送通过;上刀座设置于浮升压料块上方,且与下刀座二者刀口垂直相错,用于将所述端子带裁切成各端子,上刀座内具有至少一垂直孔道;铆接装置,穿设于上刀座的垂直孔道内。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可一次性完成端子带裁切以及端子与母带的铆接工序,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效率高,且避免了不必要的端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铆接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一次性完成裁切和铆接工序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自动化铆接组装通常是采用机械手臂执行铆接组装工艺,例如图1~图2介绍了传统的铆接组装工艺。图1,为一种端子带与母带及铆接后的样品示意图,铆接后的产品包括母带50与端子61,端子61的宽度W2大于母带的宽度W1,一种传统的铆接组装方式是,采用裁切装置将端子带60按特定的形状裁切成多个端子61,再分别用机械手臂转移各端子61至母带50,定位,并利用铆接装置铆接端子61与母带50,工艺十分复杂,对位精准度也较低,且生产效率低下。虽然还有一种工艺,如图2,图2是一种传统的可批量生产的铆接组装工艺中端子带的图形设计。该工艺是利用特殊裁切装置先对端子带60’进行不完全裁切,裁切出各端子61及连接两相邻端子61的连接带62的形状,但不实质性分离各端子61,再利用机械手臂一次性抓取包括多个端子61的端子带60’铆接至母带50,撕除不必要的连接带62,这样的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工序,提高了对位精准度及生产效率,但这样一来,一是需要对端子带的图形设计做改变,二是产生了不必要的端子带浪费,特别是在端子带上设计有贵金属材质的插脚(即Pin脚)63时,这种方式反而会提高制作的成本。且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方式,都需要配备冲切装置、机械手臂、铆接装置等机械设备,成本高且占用空间大,无法满足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需求。因而现有技术亟需一种更加优异的解决方式,可以实现端子带裁切、与母带铆接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裁切铆接复合模具,该裁切铆接复合模具特别适用于这种端子带宽度大于母带宽度的产品的裁切与铆接。该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包括:一下刀座,具有一上平台用于传送端子带及一水平隧道孔用于传送母带;一浮升压料块,一侧紧靠下刀座,其具有一横向凹槽,且侧视为凹字形,凹槽用于供母带传送通过;一上刀座,设置于浮升压料块的上方,且与下刀座二者刀口垂直相错,用于将端子带裁切成各端子,上刀座内具有至少一垂直孔道;以及一铆接装置,穿设于上刀座的垂直孔道内。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浮升压料块的二上端面与下刀座上平台水平对齐,一下端面与隧道孔水平对齐。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浮升压料块凹槽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块。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支撑弹簧,设置于浮升压料块下方。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组送料机,包括设置于上平台的端子带送料机,以朝向浮升压料块的方向传送端子带,及设置于隧道孔内的母带送料机,以与端子带相同或相反的方向传送母带。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端子具有至少一铆接孔,母带与端子铆接的位置具有与铆接孔数量相等的铆接钉。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铆接装置具有与铆接孔数量相等的铆接冲头。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铆接冲头直径小于或等于铆接孔的部分突出于上刀座的下表面,以在裁切及铆接过程中同时实现端子与母带的定位。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铆接冲头可沿上刀座的垂直孔道活动,而进一步突出于上刀座的下表面,挤压铆接钉而铆接端子和母带。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端子及母带各具有至少一个对位孔,上刀座的下表面还具有至少一定位针,在裁切与铆接过程中,依序插入所述端子与所述母带的对位孔,实现对位。本技术通过裁切铆接复合模具设计,将端子带的裁切与母带的铆接集合在一台设备上完成,且无需额外提供机械手臂等装置,节省了设备成本,且占用空间小。端子带的裁切不浪费,对位精准度高,生产效率高。可实现端子带与母带的快速准确铆接,有利于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端子带与母带及铆接后的样品示意图。图2为一种传统的可批量生产的铆接组装工艺中端子带的图形设计。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示意图。图4为图3沿A方向观察下刀座的示意图。图5为图3沿B方向观察浮动压料块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裁切铆接复合模具1母带50下刀座10端子带60上刀座20端子61铆接装置30支撑弹簧70浮升压料块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示意图。裁切铆接复合模具1包括:下刀座10、浮升压料块40、上刀座20和铆接装置30,其中浮升压料块40一侧紧靠下刀座10,上刀座20设置于浮升压料块40上方,且与下刀座10二者刀口垂直相错,铆接装置穿设于上刀座20之中。更具体来说,请进一步参照图4,图4为图3沿A方向观察下刀座的示意图(即下刀座的侧视图)。刀座10具有一上平台11,在一实施例中,一端子带送料机(图未示)与上平台11水平对齐设置于下刀座10远离浮升压料块40之一侧,将一端子带60往浮升压料块40的方向传送至上平台11上;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端子带送料机还可直接设置于上平台11,以朝向浮升压料块40的方向传送端子带60。下刀座10还设置有一隧道孔12,水平地贯穿于下刀座10,一母带送料机(图未示)设置于隧道孔12之一侧,或设置于隧道孔12内,以与端子带相同或相反的方向传送母带50。请再进一步参照图5,图5为图3沿B方向观察浮动压料块的示意图(即浮升压料块的侧视图)。浮升压料块40侧视为凹字形,即一凹槽41水平地设置于浮升压料块40的上侧,凹槽41的设置使浮升压料块40具有二上端面42及一下端面43,上端面42用于裁切后与上刀座20一起夹持端子,下端面43则同样用于供母带50传送通过。在一实施例中浮升压料块40的凹槽41的二上端面42与下刀座10的上平台11水平对齐,下端面43与隧道孔12水平对齐。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浮升压料块40的上端面还可设置一限位块(图未示),用以阻止端子带60进一步传送,使端子带60刚好在浮升压料块40上保持一个端子61的大小。此外,如图3,在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裁切铆接复合模具1还包括一支撑弹簧70,设置于浮升压料块40下方,用以支撑浮升压料块40。上刀座20与下刀座10刀口垂直相错,用于将所述端子带裁切成各端子61,上刀座20内具有至少一垂直孔道21;铆接装置30,穿设于上刀座20的垂直孔道21内。请同步参照图1及图3,在本技术中端子61具有至少一铆接孔611,母带50与端子60铆接的位置具有与铆接孔611数量相等的铆接钉511,而铆接装置30则具有与铆接孔611数量相等的铆接冲头311。铆接冲头311以远离铆接钉511的方向,具有一直径递增的曲面。在一实施例中,铆接冲头311直径小于或等于铆接孔的部分突出于上刀座20的下表面,以在裁切及铆接过程中同时用作端子与母带的对位装置。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端子61及母带50各具有至少一个对位孔(图未示),上刀座20的下表面还具有至少一定位针(图未示),在裁切与铆接过程中,依序插入所述端子与所述母带的对位孔,实现对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针对位方式和铆接冲头对位方式可同时存在。为了使本技术各元件的构成和配置更加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刀座,具有一上平台用于传送端子带及一水平隧道孔用于传送母带;一浮升压料块,一侧紧靠所述下刀座,其具有一横向凹槽,且侧视为凹字形,所述凹槽用于供所述母带传送通过;一上刀座,设置于所述浮升压料块的上方,且与所述下刀座二者刀口垂直相错,用于将所述端子带裁切成各端子,所述上刀座内具有至少一垂直孔道;以及一铆接装置,穿设于所述上刀座的垂直孔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刀座,具有一上平台用于传送端子带及一水平隧道孔用于传送母带;一浮升压料块,一侧紧靠所述下刀座,其具有一横向凹槽,且侧视为凹字形,所述凹槽用于供所述母带传送通过;一上刀座,设置于所述浮升压料块的上方,且与所述下刀座二者刀口垂直相错,用于将所述端子带裁切成各端子,所述上刀座内具有至少一垂直孔道;以及一铆接装置,穿设于所述上刀座的垂直孔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升压料块凹槽的二上端面与所述下刀座上平台水平对齐,一下端面与所述隧道孔水平对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升压料块凹槽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弹簧,设置于所述浮升压料块下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铆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送料机,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平台的端子带送料机,以朝向所述浮升压料块的方向传送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永治罗外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和德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