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配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964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配管结构,其具备:一次配管,内部至少流通汽油或汽油以外的油类的液体;二次配管,和该一次配管保持规定缝隙地覆盖设置于该一次配管的外侧;油泄漏检测线,沿着所述缝隙呈直线状配设,检测所述汽油或汽油以外的油类的液体从所述一次配管的泄漏,所述缝隙位于所述一次配管的下部下表面和所述二次配管的下部上表面;及漏油通知装置,基于该油泄漏检测线检测到的信号,向外部通知配管的油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油等油类的配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双重设置配管的双重配管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油(汽油)泄漏导致的土壤污染及燃气泄漏导致的灾害等正逐渐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油泄漏及燃气泄漏等,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长年使用导致配管老化及配管腐蚀而引发的。因此,现有的供油处或地下储罐储藏处等处理危险品的设施中,使用钢配管(钢制配管)作为配管,且对其外表面实施用于抗腐蚀的涂敷或涂布处理。对于地下储罐来说,可以利用检查口定期检查内部腐蚀及孔腐蚀,并视需要进行修补、修复。然而,对于通向地下储罐的注油管及供油管来说,管子较细,无法实现内部检查。此外,对于地下储罐来说,例如像专利文献(日本专利厅发布的公开公报2003-261195号)公开的那样,还提出了一种合成树脂制埋壳储罐,不需要先进的加工技术,且施工手续少。但是,如上所述,难以对配管进行内部检查,对于因长年使用导致配管发生腐蚀、尤其是埋设在地下的配管、受到盐害影响的沿岸配管、或者远距离配管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问题。例如,如上所述,地下配管会引起土壤污染,沿岸配管(地上配管)会引起火灾或爆炸。而且,远距离配管则难以特定出泄漏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重配管结构,将配管设为双重结构,在配管缝隙配设线状检测传感器,在早期时检测油泄漏的发生,且能特定出发生部位。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双重配管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该双重配管结构具备:一次配管,内部至少流通汽油或汽油以外的油类的液体;二次配管,和一次配管保持规定缝隙地覆盖设置于该一次配管的外侧;油泄漏检测线,沿着该缝隙呈直线状配设,检测该汽油或汽油以外的油类从该一次配管的泄漏,该缝隙位于该一次配管的下部下表面和该二次配管的下部上表面;以及漏油通知装置,基于该油泄漏检测线检测到的信号,向外部通知配管的油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类配管结构的系统构成图。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类配管结构的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注油管的立体图。图4a是注油管的截面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A部的放大图。图5是包括图4b的截面图(C-C线截面图)、及圆圈D部的放大图和圆圈E部的放大图在内的图。图6是说明将油泄漏检测线拿到外部的配管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漏油检测装置中使用的漏油检测电路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图8是表示漏油检测装置中使用的漏油检测电路的另一例子的电路图。图9是表示漏油检测装置中使用的漏油检测电路的再一例子的电路图。主要部件附图标记:1-地下储罐2-注油管3-供油管4-通气管5-液面计6-注油口7-配套设备8、9-阀10-通气口11、12-油泄漏检测线13-电缆线14-漏油检测监视器15-一次配管16-二次配管17-缝隙19-吸油部20-检测部21-元件22-配线取出部23、24-配管25、26、27-油漏检测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双重配管结构的概略图。此外,图1所示的图,是将本例的双重配管结构应用于向地下储罐储藏油(汽油)时的配管。而且,地下储罐在本例中表示的是埋设于加油站的地下的储罐的例子。在图1中,地下储罐1设有注入油(汽油)的注油管2、从地下储罐1抽吸油(汽油)的供油管3、进行地下储罐1的通气的通气管4、及计量地下储罐1内储藏的油(汽油)的液面高的液面计5。而且,地下储罐1被埋设于距地表规定深度的地方,并在地下储罐1上设置图未示的混凝土。另外,注油管2在地表设有注油口6,从注油口6进行油(汽油)的注油。此外,供油管3在地表设有计量器、泵等配套设备7,从地下储罐1抽吸油(汽油),并对抽吸的油(汽油)进行计量。而且,在注油管2上设有阀8,在供油管3上设有阀9,执行地下储罐1的修补/修复作业时,是在关闭该阀8及9之后再进行。此外,在通气管4设有通气口10,排出地下储罐1内产生的气体。另一方面,在所述注油管2内设有检测油(汽油)泄漏的线状油泄漏检测线11,在供油管3内也设有检测油(汽油)泄漏的线状油泄漏检测线12。此外,关于油泄漏检测线11及12的具体配设构成将在下文叙述。而且,这些油泄漏检测线11、12构成为,被收纳在电缆线13内,一直延伸设置至漏油检测监视器14,检测注油管2及供油管3的油泄漏。图2是上述图1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此外,图2所示的截面图特别显示包含上述注油管2及电缆线13的截面结构。如上所述,在注油管2上设有注油口6,从注油口6注入油(汽油),并通过注油管2向地下储罐1内储藏油(汽油)。如图2所示,注油管2为双重结构,该结构以树脂制的一次配管15为基管,并用同样树脂制的二次配管16覆盖设置于一次配管15上。于此,更详细地说明本例的注油管2的双重结构的特征。图3是本例的注油管2的立体图。如上所述,注油管2是在树脂制的一次配管15上覆盖设置同为树脂制的二次配管16,并在一次配管15和二次配管16之间形成规定宽度的缝隙17。该缝隙17中配设该油泄漏检测线11。此外,一次配管15及二次配管16的材料并不限于聚乙烯或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还可以使用酚系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图4a是上述注油管2的截面图(图3的B-B线截面图),图4b是图4图a的虚线圆圈部A的放大图。如上所述,注油管2为双重结构,在一次配管15上覆盖设置二次配管16。另外,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一次配管15和二次配管16的缝隙17内配设上述油泄漏检测线11,检测一次配管15的油泄漏。该油泄漏检测线11呈直线状配设在一次配管15的下表面(二次配管16的上表面)。因此,这种结构下,即便一次配管15内流通的汽油(油类)从例如一次配管15上形成的缺陷部漏出,泄漏的汽油也会沿着一次配管15的外侧面向下流,能够确切地被油泄漏检测线11检测到。而且,二次配管16还能变成承接器皿,防止泄漏的汽油(油类)流到外部而污染土壤。图5是上述图4b的截面图(C-C线截面图),表示的是配设在上述一次配管15和二次配管16的缝隙17内的油泄漏检测线11的配线结构。如图5所示,油泄漏检测线11是沿着一次配管15的下部下表面(二次配管16的下部上表面)呈直线状配设,可以确切地检测从一次配管15的缺陷部漏出的汽...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重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一次配管,内部至少流通汽油或汽油以外的油类的液体;二次配管,和所述一次配管保持规定缝隙地覆盖设置于所述一次配管的外侧;油泄漏检测线,沿着所述缝隙呈直线状配设,检测所述汽油或汽油以外的油类的液体从所述一次配管的泄漏,所述缝隙位于所述一次配管的下部下表面和所述二次配管的下部上表面;及漏油通知装置,基于所述油泄漏检测线检测到的信号,向外部通知配管的油泄漏。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0 JP 2014-2355981.一种双重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次配管,内部至少流通汽油或汽油以外的油类的液体;
二次配管,和所述一次配管保持规定缝隙地覆盖设置于所述一次配管的
外侧;
油泄漏检测线,沿着所述缝隙呈直线状配设,检测所述汽油或汽油以外
的油类的液体从所述一次配管的泄漏,所述缝隙位于所述一次配管的下部下
表面和所述二次配管的下部上表面;及
漏油通知装置,基于所述油泄漏检测线检测到的信号,向外部通知配管
的油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泄漏检测线由吸油部和检测部构成,用吸油部抽吸汽油或汽油以
外的油类的油分,用所述检测部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圣弗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