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吸能手套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716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3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内吸能手套箱,包箱盖及箱体;箱体包括底部及围绕底部的周壁,形成前端开口;箱盖设置在箱体前端用以封闭箱体前端开口;箱体沿底部与周壁的相交处倒角一圈形成有箱体底部弱化结构,箱体底部弱化结构的壁厚比箱体的底部和周壁的壁厚薄;箱体上具有至少一个箱体中部弱化结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为绕箱体的周壁一圈的阶梯结构,阶梯结构中的台阶部分的壁厚比箱体的周壁的壁厚薄。所设计的车内吸能手套箱通过箱体上的弱化结构很容易由于剪切作用而变形断裂失效,弱化结构通过变形或断裂破坏来吸收撞击能量,中断了撞击力传递路径,从而减小对乘客腿部造成的伤害,提高了车辆在碰撞中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车内吸能手套箱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大量汽车行驶在路上,发生汽车碰撞的概率越来越高,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发生意外碰撞事故时,不仅对汽车车身结构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车内乘客生命安全保护和减少对乘客身体伤害方面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参考之一的NCAP评级中有对腿部伤害的考察,因此各个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开发中,对腿部碰撞安全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特别关注内饰在腿部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手套箱,在车辆碰撞过程中,手套箱箱体底部会遭到前围钣金或空调的挤压,手套箱箱盖会遭受乘员腿部的撞击,如果手套箱结构不能有效吸收这些撞击能量,很可能造成乘员腿部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车内吸能手套箱,其能够在车辆碰撞中溃缩吸能以降低腿部伤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车内吸能手套箱,包箱盖及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部及围绕所述底部的周壁,形成前端开口;所述箱盖设置在所述箱体前端用以封闭所述箱体前端开口;所述箱体沿底部与周壁的相交处倒角一圈形成有箱体底部弱化结构,所述箱体底部弱化结构的壁厚比所述箱体的底部和周壁的壁厚薄;所述箱体上具有至少一个箱体中部弱化结构,所述箱体中部弱化结构为绕所述箱体的周壁一圈的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的台阶部分的壁厚比箱体的周壁的壁厚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中部弱化结构的台阶部分所在的面平行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在的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上设有二个平行的所述箱体中部弱化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底部弱化结构的壁厚是所述箱体的底部与周壁的壁厚的0.5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中部弱化结构的壁厚是所述箱体的周壁的壁厚的0.5倍。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车内吸能手套箱通过箱体上的弱化结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箱体底部弱化结构)很容易由于剪切作用而变形断裂失效,弱化结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箱体底部弱化结构)通过变形或断裂破坏来吸收撞击能量,中断了撞击力传递路径,从而减小对乘客腿部造成的伤害,提高了车辆在碰撞中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内吸能手套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车内吸能手套箱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车内吸能手套箱的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车内吸能手套箱的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车内吸能手套箱在汽车发生碰撞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箱盖10、箱体20、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吸能手套箱,手套箱设置在车内副驾驶位的前方,其包括箱盖10及箱体20。箱体20包括底部及围绕底部的周壁,形成前端开口。箱盖10设置在箱体20的前端,用于封闭箱体20前端的开口。箱体20的四周设置有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和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和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为围绕箱体20的四周壁形成整圈。请参阅图2和图3,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为围绕箱体20四周壁的阶梯结构,阶梯结构中的连接部分与汽车前围钣金平行(与箱体20的底部平行),且阶梯结构中的连接部分的壁厚比箱体20的四周壁的壁厚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的壁厚是箱体20的壁厚的0.5倍。在图示实施例中,箱体20上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靠近箱体20的底部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的周圈尺寸小于靠近箱盖10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的周圈尺寸。在其它实施例中,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的数量可为一条或三条。箱体20上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的数量可根据汽车的具体碰撞设计参数的要求和手套箱的尺寸等因素来确定。请参阅图2和图4,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为围绕箱体20底部与四周壁之间的倒角的薄壁结构。换而言之,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围绕箱体20底部与四壁之间的倒角设置,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的壁厚比箱体20的底部和四壁的壁厚薄。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的壁厚是箱体20的壁厚的0.5倍。请结合参阅图5,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车体前围钣金发生了向车内方向变形移动,前围钣金移动挤压空调系统,空调系统30向车内方向发生移动挤压手套箱。手套箱的箱体20的底部会遭到前围钣金或空调的挤压(如图中左侧箭头方向所示)。当手套箱的箱体20承受的力达到一定程度,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受力变形破裂;当时空调系统继续向车内移动时,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受力变形破裂。在整个手套箱受力挤压变形过程,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分别依次破裂,从而保护手套箱不向车内方向较大变形移动,对乘客的膝部产生伤害,从而达到在整车碰撞时对乘客膝部保护。本技术的车内吸能手套箱通过箱体上的弱化结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很容易由于剪切作用而变形断裂失效,弱化结构(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通过变形或断裂破坏来吸收撞击能量,中断了撞击力传递路径,从而减小对乘客腿部造成的伤害,提高了车辆在碰撞中的安全性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内吸能手套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内吸能手套箱,包括箱盖(10)及箱体(20);所述箱体(20)包括底部及围绕所述底部的周壁,形成前端开口;所述箱盖(10)设置在所述箱体(20)前端用以封闭所述箱体(20)前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0)沿底部与周壁的相交处倒角一圈形成有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所述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的壁厚比所述箱体(20)的底部和周壁的壁厚薄;所述箱体(20)上具有至少一个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所述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为绕所述箱体(20)的周壁一圈的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的台阶部分的壁厚比箱体(20)的周壁的壁厚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吸能手套箱,包括箱盖(10)及箱体(20);所述箱体(20)包括底部及围绕所述底部的周壁,形成前端开口;所述箱盖(10)设置在所述箱体(20)前端用以封闭所述箱体(20)前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0)沿底部与周壁的相交处倒角一圈形成有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所述箱体底部弱化结构(24)的壁厚比所述箱体(20)的底部和周壁的壁厚薄;所述箱体(20)上具有至少一个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所述箱体中部弱化结构(22)为绕所述箱体(20)的周壁一圈的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的台阶部分的壁厚比箱体(20)的周壁的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王熙泉张馨李承霖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