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弹放电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382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反弹放电电路,包括防反弹电压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分压电路;分压电路包括电压接入端、接地端和分压节点;电压接入端连接防反弹电压端,分压节点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地端接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在电路掉电时第一开关管截止、第二开关管导通,使电路上存储的能量被第二电阻快速消耗,避免出现反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反弹放电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由开关管直接控制着与其相连的感性元件(电感或变压器),通过感性元件的储能及放能过程,实现电压或电流变换的一种电源。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电源已普遍采用集成电子芯片作为主开关管的控制电路,其通过调整主开关管导通和截止的时间比例,维持稳定的输出信号,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通信办公、家庭消费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专利技术人在实施本技术的过程,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电路设置有其局限性。开关电源通过主开关管和变压器完成AC(直流)-DC(交流)反激转换后接DC-DC转换电路,在掉电时常出现输出反弹的现象。因为当AC掉电后,后端拉载较大,输出电压快速下降,下降到DC-DC管理芯片的使能电压以下,芯片关闭,反激输出瞬间变成轻载的状态。此时,变压器原边线圈的输入滤波大电解上仍然有能量,继续放电。而由于输出轻载,输出电压瞬间飘高,又达到芯片的使能电压,DC-DC转换电路再次工作,反激输出电压又被拉低,如此反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反弹放电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其能避免出现输出电压反弹的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反弹放电电路,包括防反弹电压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压接入端、接地端和分压节点;所述电压接入端连接所述防反弹电压端,所述分压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接地端接地;所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防反弹放电电路通过分压电路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在电路正常时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二开关管截止,因此电路正常时不受防反弹放电电路影响,在掉电时第一开关管截止、第二开关管导通,可以使电路上存储的能量被第二电阻快速消耗,避免出现反弹现象。进一步地,所述分压电路还包括稳压管和第三电阻;所述稳压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压接入端,所述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分压节点。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NPN三极管,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管为第二NPN三极管,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采用阻值为r1的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采用阻值为r2的电阻器;其中,r1>r2。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变压器、主开关管、主开关管控制电路以及所述防反弹放电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主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主开关管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防反弹放电电路的防反弹电压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防反弹放电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防反弹放电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防反弹放电电路的结构框图。本技术提供的防反弹放电电路10,包括防反弹电压端Vdd、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以及分压电路101;分压电路101包括电压接入端、接地端和分压节点;电压接入端连接防反弹电压端Vdd,分压节点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地端接地;防反弹电压端Vdd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接地;防反弹电压端Vdd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本技术提供的防反弹放电电路10通过分压电路101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在电路正常时,分压节点的电压较高,第一开关管Q1导通,而第二开关管Q2因为控制端接地而不能导通,因此电路正常时不受防反弹放电电路影响;在掉电时分压节点的电压低,第一开关管截止,而第二开关管因为控制端被第一电阻R1上拉而导通,可以使电路上存储的能量被第二电阻R2快速消耗,避免出现反弹现象。下面通过具体的原理图说明本技术防反弹放电电路的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防反弹放电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本实施例中分压电路还包括稳压管Z1和第三电阻R3;稳压管Z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压接入端,稳压管Z1的正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分压节点。利用稳压管Z1和第三电阻R3串联成分压电路,电路工作时,稳压管Z1被击穿,电流流过Z1使第一开关管Q1导通,电路掉电时输出电压下降,稳压管Z1无法导通,因此第一开关管因控制端接地而截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压电路也可以采用其他电路元件,比如两个电阻器串联,使电路工作时分压节点电压高,电路掉电时分压节点电压低。相比采用电阻器分压,本实施例采用稳压管Z1作为分压元件,其控制状态比较便于设置,且不必浪费功耗在电阻器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R1和第二开关管R2均选用NPN三极管,其中第一开关管Q1为第一NPN三极管,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Q2为第二NPN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都可替换为N型场效应管或其他三端控制开关器件或派生器件。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采用阻值为r1的电阻器,第二电阻采用阻值为r2的电阻器;其中,r1>r2。电路工作时第一开关管导通,因此第一电阻选用阻值大的电阻器以保证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参见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该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反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反弹电压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压接入端、接地端和分压节点;所述电压接入端连接所述防反弹电压端,所述分压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接地端接地;所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反弹电压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压接入端、接地端和分压节点;所述电压接入端连接所述防反弹电压端,所述分压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接地端接地;所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防反弹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还包括稳压管和第三电阻;所述稳压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压接入端,所述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分压节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反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NPN三极管,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