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车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9069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车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运车支撑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运车支架,第一运车支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一车轮支撑件,第一车轮支撑件与第一立柱连接,第一车轮支撑件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使用时,车辆的前端和后端中的一端布置于第一车轮支撑件上并且与第一车轮支撑件一起沿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车辆前后两端形成倾斜角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取消了现有的整体结构的二层平台,减轻了运车支撑装置的重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应多种车辆的集装箱化的运输。

Vehicle supporting device and container with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supporting device and a container with the same. Transport vehicle support device comprises at least a first truck bracket, the first truck bracket comprises a first column and the first wheel supporting member, a first wheel sup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lumn, the first wheel supporting member can move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column of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among them, when in use, one end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vehicle and layout in the back-end on the first support member and the first wheel and the wheel supporting member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lumn can move between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vehicle and the two ends form an inclination angle.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vehicle, to cancel the two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platform, reduce vehicle weight supporting device,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dapt to a variety of containerized transport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运车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外的车辆运输,一般采用专用的特种集装箱,或者采用具有可升降二层平台的车辆架,将车辆开到低位的二层平台并将车辆固定到二层平台后,再将二层平台进行举升,使得车辆的车体倾斜,从而充分利用箱内空间,多装运车辆。但是上述的具有二层平台的车辆运输架,其由于带有可举升的二层平台,须将整个车辆固定到二层平台上且进行举升。但因为二层平台上固定了车辆的前后轮胎,那么二层平台为整体结构,故而使得该车辆运输架的结构较为复杂且重量较重,搬运及固定均比较麻烦。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运车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车支撑装置,用于固定、举升和降下车辆,其特征在于,运车支撑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运车支架,第一运车支架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一车轮支撑件,第一车轮支撑件与第一立柱连接,第一车轮支撑件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使用时,车辆的前端和后端中的一端布置于第一车轮支撑件上并且与第一车轮支撑件一起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车辆前后两端形成倾斜角度。可选地,第一立柱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第一车轮支撑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第一左车轮支撑件连接至第一左立柱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同时第一右车轮支撑件连接至第一右立柱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可选地,第一运车支架还包括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连接。可选地,横杆包括上横杆,上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连接,并随着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可选地,上横杆与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为一体结构。可选地,上横杆与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可拆分。可选地,横杆还包括下横杆,下横杆固定设置在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之间。可选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孔位,第一车轮支撑件通过调节孔位可拆卸地与第一立柱连接。可选地,第一运车支架包括滚轮,滚轮与第一立柱的底部连接,使得在将车轮固定到第一运车支架后,通过移动第一运车支架即可将车辆装入集装箱内。可选地,所述运车支架还包括第二运车支架,第二运车支架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车轮支撑件,第二车轮支撑件与第二立柱连接,第二车轮支撑件沿高度方向在第二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第二运车支架的第二车轮支撑件与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一车轮支撑件彼此分离,并且分别支撑车辆的前后两端,使得在运输车辆时,车辆形成倾斜角度。可选地,第一运车支架的总高度高于第二运车支架的总高度。可选地,运车支撑装置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运车支架和第二运车支架连接的连接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上述的运车支撑装置。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着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取消了现有的整体结构的二层平台,减轻了运车支撑装置的重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应多种车辆的集装箱化的运输,并且在通过运车支撑装置运输车辆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箱内空间,确保集装箱内能够极大程度的装载车辆,在未有车辆运输时,也可以将运车支撑装置中的各零部件拆卸下来,打包回运。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又一主视图;图4a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其中,车辆的一端与第一运车支架连接;图4b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其中,第一运车支架举升车辆的一端;图5a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5b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5c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运车支架的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8a-图8e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运车支撑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以及图9a-图9e为根据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运车支撑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运车支撑装置;110、第一运车支架;120、第一立柱;121、第一左立柱;122、第一右立柱;123、第一连接梁;124、第二连接梁;125、调节位孔;126、立柱;130、第一车轮支撑件;131、第一左车轮支撑件;132、第一右车轮支撑件;140、滚轮;150、横杆;151、上横杆;152、下横杆;153、第三横杆;154、第四横杆;160、第二运车支架170、第二立柱;180、第二车轮支撑件;190、连接件;200、201、202、203车辆;300、铲车;400、集装箱。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运车支撑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运车支撑装置100(如图8b所示)包括第一运车支架110,第一运车支架110包括第一立柱120和第一车轮支撑件130,第一车轮支撑件130与第一立柱120连接。第一运车支架110可以用于固定、举升和降下待运输的车辆200的一端,使得车辆前后两端形成倾斜角度。其中,车辆200可以为汽车,其具有四个轮胎。第一车轮支撑件130可以为轮胎固定位。当使用运车支撑装置运输车辆200时,车辆200的轮胎可以固定在轮胎固定位上。如图2所示,轮胎固定位的宽度大于车辆200的轮胎的底部宽度,如图1所示,两个轮胎固定位之间的长度与汽车的轮距相适应,以使得车辆200的轮胎固定至轮胎固定位。当然,轮胎固定位不仅可以用于固定轮胎,也可以用于固定车辆200的任一一个部位,譬如汽车底盘。第一立柱120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地,如图4a所示,第一车轮支撑件130位于第一立柱120的第一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车支撑装置,用于固定、举升和降下车辆,其特征在于,运车支撑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运车支架,第一运车支架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一车轮支撑件,第一车轮支撑件与第一立柱连接,第一车轮支撑件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使用时,车辆的前端和后端中的一端布置于第一车轮支撑件上并且与第一车轮支撑件一起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车辆前后两端形成倾斜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车支撑装置,用于固定、举升和降下车辆,其特征在于,运车支撑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运车支架,第一运车支架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一车轮支撑件,第一车轮支撑件与第一立柱连接,第一车轮支撑件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使用时,车辆的前端和后端中的一端布置于第一车轮支撑件上并且与第一车轮支撑件一起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车辆前后两端形成倾斜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立柱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第一车轮支撑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第一左车轮支撑件连接至第一左立柱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同时第一右车轮支撑件连接至第一右立柱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运车支架还包括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杆包括上横杆,上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连接,并随着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沿高度方向在第一立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横杆与第一左车轮支撑件和第一右车轮支撑件为一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春翟建兴滕志斌王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