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伟涛专利>正文

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179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0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关节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定复位关节,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部件、凸壳、轴和弹性体,所述的部件上设有与凸壳外壁配合的凹陷,所述的弹性体固定在所述的凸壳的内壁上,所述的凸壳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的轴穿过第二过孔,所述的轴的上部与弹性体连接,轴的下部与部件连接,所述的第二过孔与轴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形变后的可回复的特点使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具有可回复的特点,可应用在活动拐杖防滑垫、机械臂、控制柄及摇杆开关等产品,使得产品更灵活、减损耗、易操控及更耐用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关节轴承
,具体涉及自定复位关节。
技术介绍
关节轴承是一种球面滑动轴承,其滑动接触表面是一个内球面和一个外球面,运动时可以在任意角度旋转摆动,它采用表面磷化、炸口、镶垫、喷涂等多种特殊工艺处理方法制作而成。关节轴承具有载荷能力大,抗冲击,抗腐蚀、耐磨损、自调心、润滑好等特点。关节轴承的结构比滚动轴承简单,其主要是由一个有外球面的内圈和一个有内球面的外圈组成。关节轴承一般用于速度较低的摆动运动(即角运动),由于滑动表面为球面形,亦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作倾斜运动(即调心运动),在支承轴与轴壳孔不同心度较大时,仍能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少有用自动复位关节结构,且都是使用金属弹簧或气体弹簧等弹簧作为复位的动力,结构复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531484.4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复位关节,包括由第一螺杆、十字轴和第二摆杆连接构成的十字万向节,第一螺杆内开设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内安装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复位套,第一复位套的外端位于第一内腔外设有第一复位面,第一复位面位于第一螺杆的两个第一叉耳之间;第二叉耳的端部设有第二复位端面,第二复位端面与第一复位面平面配合。它安装有复位套和复位弹簧,复位套的复位面与叉耳的复位端面平面配合。外力使摆杆转动时,会通过复位套压缩弹簧储能,一旦外力撤消后,弹簧会释放能量使摆杆复位,并且,复位面和复位端面配合能确保摆杆恢复至初始位置,满足用户希望关节可自动复位的要求。但该技术的摆杆只能在一个平面内摆动,不能摆动立体角。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056250.7该技术涉及机械传动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球关节万向节。该球关节万向节包括两个万向节叉和关节球,每个万向节叉均包括叉头和相对设置的卡板,叉头包括叉臂,所述卡板位于相应的叉臂上,卡板的内侧设有与关节球对应的球窝,另外,卡板的内侧设有圆锥形的回转面,所述回转面形成的圆锥形自卡板内侧向外逐渐变大,关节球被卡在两个万向节叉的卡板之间,两万向节叉的相邻的卡板的回转面相切贴合。该关节具有万向连接功能但不具有可复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定复位关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包括第一凹壳、第二凹壳、轴和弹性体,所述的第一凹壳和所述的第二凹壳呈球壳状,第二凹壳嵌在第一凹壳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凹壳的内壁可紧密贴合所述的第二凹壳的外壁,所述的弹性体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凹壳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凹壳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的第二凹壳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的轴依次穿过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分别与第一凹壳、弹性体连接,所述的轴与第二过孔间隙配合。本技术的实现过程如下:所述的第一凹壳嵌在所述的第二凹壳内,所述的第二凹壳外壁贴着第一凹壳内壁并能在第一凹壳内任意摆动,轴依次穿过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分别与第一凹壳、弹性体连接,由于第二过孔与轴间隙配合,所以第二凹壳能在第二过孔的限制的范围内沿第一凹壳内壁转动,弹性体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凹壳的内壁上,轴依次穿过第二过孔与弹性体连接,当第二凹壳沿第一凹壳内壁转动时,轴与第一凹壳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则使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的弹力使弹性体回复原来的形状,弹性体回复原状时,与弹性体固接的轴也回复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前轴与第二凹壳的相对位置,完成自动回复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装配前的剖视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装配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具体实施例装配前的剖视图,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包括第一凹壳1、第二凹壳2、轴4和弹性体3,轴4的第二凹壳2内侧设有第二卡头6,所述的轴4在第二凹壳2的内侧设有第二卡头6,所述的弹性体3内设有腔体8和通孔9,所述的腔体8与第二卡头6相配合,所述的通孔9一端与弹性体3的外侧连通,所述通孔9另一端与腔体8连通,如图2所示,第二卡头6可卡在腔体8内,轴4依次穿过穿孔9、第二过孔11、第一过孔10,轴4在第一凹壳1端设有第一卡头5,第一卡头5与轴4螺纹连接,第一卡头5与第一凹壳1之间设有弹簧7,所述的弹簧7一端与第一卡头5接触,所述的弹簧7另一端与第一凹壳1接触,第一卡头5旋紧弹簧7,弹簧7产生的弹力牵引轴4,轴4带动第二卡头6下压使第一凹壳1与第二凹壳2贴合更加紧密,利于控制第一凹壳1与第二凹壳2之间的压力,第一过孔10与轴4紧密配合,第二过孔11与轴4间隙配合,工作时,第一过孔10与轴4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移动,由于第二过孔11与轴4间隙配合,所以第二凹壳2能在第二过孔11的限制下沿第一凹壳1内壁摆动,当第二凹壳2沿第一凹壳1内壁摆动时,轴4与第一凹壳1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弹性体3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凹壳2的内壁上,轴4与弹性体固接,则使弹性体3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的弹力使弹性体3回复原来的形状,弹性体3回复原状时,与弹性体3固接的第二凹壳2也回复弹性体3发生弹性形变前轴4与第二凹壳2的相对位置,完成自动回复过程。为方便将第一凹壳1和第二凹壳2之间分开,同时方便第一凹壳1和第二凹壳2之间摆动时限定其摆动角度,在第一凹壳1和第二凹壳2的上边缘设有第一边环12和第二边环13。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形变后的可回复的特点使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具有可回复的特点,可应用在活动拐杖防滑垫、机械臂、控制柄及摇杆开关等产品,使得产品更灵活、减损耗、易操控及更耐用等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复位关节结构

【技术保护点】
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凹壳(1)、第二凹壳(2)、轴(4)和弹性体(3),且所述第一凹壳(1)内壁与第二凹壳(2)的外壁相配合,所述的弹性体(3)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凹壳(2)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凹壳(1)上设有第一过孔(10),所述的第二凹壳(2)上设有第二过孔(11),所述的轴(4)依次穿过第一过孔(10)、第二过孔(11),所述的轴(4)的一端与弹性体(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凹壳(1)连接,所述的第二过孔(11)与轴(4)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凹壳(1)、第二凹壳(2)、轴(4)和弹性体(3),且所述第一凹壳(1)内壁与第二凹壳(2)的外壁相配合,所述的弹性体(3)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凹壳(2)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凹壳(1)上设有第一过孔(10),所述的第二凹壳(2)上设有第二过孔(11),所述的轴(4)依次穿过第一过孔(10)、第二过孔(11),所述的轴(4)的一端与弹性体(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凹壳(1)连接,所述的第二过孔(11)与轴(4)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4)在第二凹壳(2)的内侧设有第二卡头(6),所述的弹性体(3)内设有腔体(8)和通孔(9),所述的腔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吕伟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