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7257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包括喙突侧钳,锁骨侧钳和手柄,喙突侧钳钳尖设置一球形基座,在所述球形基座表面接触喙突侧形成一锥尖样突起,锁骨侧钳钳尖设置一可旋转的空心导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一次性完成肩锁关节的复位和喙突、锁骨间的“中心化线性钻孔”;(2)钻孔导向精确,避免了喙突、锁骨的骨折;(3)钻孔导向精确和喙突钳夹端的球形设计,避免了术中喙突内侧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4)通过钳夹远端的刻度尺,以“外测量”的方式精确测量锁骨和喙突的间距,从而选择复位固定所需的襻环的合适长度;(5)器械操作简捷,安全,将手术创伤降低到最小,实现了真正的“微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讲,涉及应用于骨外科领域的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
技术介绍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约占肩部损伤的12%,占全身骨关节脱位的4.4-5.98%,其中43.5%见于20余岁的年轻人。肩锁关节脱位常因肩部外侧触地或患肢手臂撑地的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引起肩部疼痛,患侧上肢上举或外展时疼痛加重,肩锁关节局部可触及压痛或出现畸形,肩峰外侧端隆起,往下推压出现反弹性的琴键征,X线片主要表现为卩彖锁间隙增大。Rockwood等按韧带损伤情况将肩锁关节脱位分为6型(Rockwood CA, Williams G, Young C.1njuries to the acrom1clavicutar joint.// Rockwood CA, Green D, Bucholz R, eds.Philadelphia:Lippicott-Raven,1996:1341-1414.)。目前普遍认为,根据肩锁关节脱位损的伤程度不同,1、11型急性脱位应行保守治疗;IV、V、VI型急性脱位应行手术治疗;111型肩锁关节脱位,虽然残留美观上的问题,但对于肩关节的功能并无明显影响,因此倾向于先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失败关节持续疼痛或对少数年轻及活动度需求较大的病人则推荐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方法繁多,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手术。传统治疗方法如经肩锁关节克氏针、螺纹针固定,喙锁螺钉固定等坚强固定方法限制肩锁关节微动,且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失败等并发症并不少见,临床上已基本不使用。现较为常用的方法是Weaver-Dunn术式和锁骨钩钢板,术后虽有一定的优良率,但肩锁关节不稳、肩痛、肩峰撞击、肩峰下骨溶解、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及上肢力量减弱、复发脱位等并发症却影响临床效果。随着对肩锁关节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特征的研宄不断深入,临床上逐渐寻求对肩锁关节脱位的解剖重建从而恢复肩锁关节解剖结构及力学稳定型,治疗上要求完全复位、固定可靠,且保留肩锁关节微动功能,允许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较新的治疗方法为带襻纽扣钢板(Endobutton CL)解剖重建缘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该法虽可满足上述治疗要求且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但对手术操作者的要求则较高。术中需充分显露术野,皮肤切口多长为8-lOcm ;喙突及锁骨孔道的反复钻孔或定位不精确常导致喙突及锁骨骨折;反复钻孔至孔道过大,易使Endobutton钢板从隧道中滑出;因喙突内侧存在臂丛神经和腋动脉等重要结构,术中喙突侧的操作可能伤及这些毗邻的重要结构;襻环选择时尺寸测量困难,或肩锁关节未解剖复位,皆会导致襻环尺寸选择偏大而出现术后半脱位,降低术后的效果。虽有报道应用关节镜行术中监视来提高手术精度并减少术中并发症,但此方法对术者的要求则更为严格,很难普及。因此,我们通过在临床中的反复实践和摸索,认为非常有必要自主研发和设计一套微创肩锁关节复位和固定的立体定向系统,可使手术切口缩短至2.5-3.5cm,一次性完成肩锁关节复位和喙突、锁骨骨道的钻孔,术中不触及臂丛神经和腋动脉,可精确测量所需襻环长度,从而使手术过程更为安全,更为简化,明显缩短操作时间,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且更易于掌握和在基层单位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一次性完成肩锁关节的复位和喙突、锁骨间的“中心化线性钻孔”的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以下技术方案: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包括喙突侧钳,锁骨侧钳和手柄,其特征在于,喙突侧钳钳尖设置一球形基座,在所述球形基座表面接触喙突侧形成一锥尖样突起,锁骨侧钳钳尖设置一可旋转的空心导向装置。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可旋转的空心导向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固定关节和导向套筒,所述可旋转的固定关节上设有螺纹,有一螺母与螺纹配合,可旋转的固定关节一侧与锁骨侧钳钳尖部位连接,另一侧与导向套筒连接。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导向套筒可容纳导针通过,其指向锥尖样突起。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两个手柄中间设置刻度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I) 一次性完成肩锁关节的复位和喙突、锁骨间的“中心化线性钻孔”;(2)钻孔导向精确,避免了喙突、锁骨的骨折;(3)钻孔导向精确和喙突钳夹端的球形设计,避免了术中喙突内侧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4)通过钳夹远端的刻度尺,以“外测量”的方式精确测量锁骨和喙突的间距,从而选择复位固定所需的襻环的合适长度;(5)器械操作简捷,安全,将手术创伤降低到最小,实现了真正的“微创”;(6)器械操作易于掌握,有利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的标号为: I一一喙突侧钳;11一一喙突侧钳钳尖;12—一球形基座;13—一锥尖样突起;2—一锁骨侧钳;21—一锁骨侧钳钳尖;22—一可旋转的空心导向装置;221—一可旋转的固定关节,222--导向套筒;3--手柄;31--刻度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见图1,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包括喙突侧钳1,锁骨侧钳2和手柄3,喙突侧钳钳尖11设置一球形基座12,在所述球形基座表面接触喙突侧形成一锥尖样突起13,锁骨侧钳钳尖21设置一可旋转的空心导向装置22。可旋转的空心导向装置22包括可旋转的固定关节221和导向套筒222,所述可旋转的固定关节221上设有螺纹,有一螺母与螺纹配合,可旋转的固定关节221—侧与锁骨侧钳钳尖部位连接,另一侧与导向套筒222连接。导向套筒222可容纳2.0mm的导针通过,其指向锥尖样突起。两个手柄中间设置刻度尺31。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首先是恢复已脱位的肩锁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即复位,相应地自然恢复了锁骨和喙突的正常解剖关系,然后再于锁骨和喙突上钻孔,放入内植物,从而达到维持复位的效果。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复位和钻孔是完全分开的两个步骤,先复位再钻孔。而为完成钻孔,必须首先应用2-3枚钢针穿过关节起到临时固定和复位关节的作用。这必然会对关节和相应的骨骼造成损伤,并沿长了手术时间。喙突位于肩锁关节内侧,距离约3cm。本专利技术的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可直接钳夹于喙突底端和其上方相应的锁骨的上表面,此处骨质坚硬,可直接应用外力夹持,从而在不需要干扰关节和相应骨端的情况下完成肩锁关节的复位;然后,再通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钳型肩锁关节复位导向系统,包括喙突侧钳,锁骨侧钳和手柄,其特征在于,喙突侧钳钳尖设置一球形基座,在所述球形基座表面接触喙突侧形成一锥尖样突起,锁骨侧钳钳尖设置一可旋转的空心导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铭唐坚朱振安孙月华俞超龚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