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鞋内底、鞋大底以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026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7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特定的片状层叠体形成的新型鞋底、鞋内底、鞋大底以及具有该鞋底的鞋,通过由将多张布状体层叠、进行加热压缩而一体化得到的片状层叠体形成的鞋底来解决该技术课题,其中该布状体使用将热可塑性树脂延伸而得到的线条体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鞋内底、鞋大底以及鞋,具体而言,涉及由加热压缩而一体化的片状层叠体形成的新型鞋底、鞋内底(靴の中底)、鞋大底(靴の本底)以及鞋。
技术介绍
鞋底的前足部(脚尖部)具有柔软性以便在脚趾弯曲时能够容易弯曲,并且,从中足部(脚心部)到后足部(脚后跟部)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以便能够支撑脚掌。例如,现有的鞋内底,一般其前足部使用较为柔软的原材料,中足部和后足部使用较为坚硬的原材料,加工成脚掌形状。专利文献1记载了使用纸浆板作为运动鞋内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03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述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鞋底对穿着该鞋的使用者的身体能力的发挥,特别是敏捷性的发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特定的片状层叠体用作鞋底,可以获得现有的内底所无法获得的各种特别的效果,尤其适合作为足球、橄榄球、棒球、田径等田赛运动和跑步、健走等运动中使用的鞋底,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由特定的片状层叠体形成的新型鞋底、鞋内底、鞋大底以及具有该鞋底的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课题通过以下记载来明确。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上述课题通过以下各专利技术来解决。1、一种鞋底,由将多张布状体层叠、进行加热压缩而一体化得到的片状层叠体形成,其中,所述布状体使用将热可塑性树脂延伸得到的线条体而形成。2、根据上述1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线条体包含熔点等于或低于加热温度的低熔点树脂成分、和熔点高于加热温度的高熔点树脂成分。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低熔点树脂成分和所述高熔点树脂成分为同种树脂成分。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一体化得到的片状层叠体通过在多个所述布状体之间夹着粘接用膜,将该粘接用膜的一部分或全部熔融而形成。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层叠体的单面或双面上贴合有无纺织布或绉纸,或者进行了粗面加工。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形成有肋条。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布状体的层叠张数在部分是不同的。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布状体通过将所述线条体用于经线和纬线而织成,所述线条体的编入根数在所述布状体内局部不同。9、一种鞋内底,由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构成。10、一种鞋大底,由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构成。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鞋大底,其中,所述层叠体上突出设置有钉状物。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鞋大底,其中,所述钉状物以向所述层叠体的底面侧突出的形式形成,在形成于该钉状物的与突出侧相反面侧的凹部中填充有填充材料。13、根据上述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大底,一体地具有由所述层叠体形成的鞋跟稳定器(カウンター)。14、一种鞋,具有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由特定的片状层叠体形成的新型鞋底、鞋内底、鞋大底以及具有该鞋底的鞋。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a)是表示前足部弯曲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b)是表示从中足部到后足部弯曲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对脚的卷扬(windlass)机理(機構)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xii)-(xii)线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八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5(a)~(e)是对线条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的图表。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鞋底是指与穿鞋者的脚掌相比更靠地面侧配置的鞋的构成部件,包括鞋内底和鞋大底。因此,以下的鞋底1的说明如果没有特别提示,则与内底1A和大底1B通用。(鞋底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中的大圆将小圆的部分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举了由片状层叠体2形成的鞋底1(内底1A、大底1B)。图中,11为前足部(脚尖部),12为中足部(脚心部),13为后足部(脚后跟部)。层叠体2通过以下工序一体形成:使用将热可塑性树脂延伸得到的线条体3而形成布状体4(布状体形成工序),然后将多张所获得的布状体4层叠(层叠工序),之后进行加热压缩(加热压缩工序),再进行冷却压缩(冷却压缩工序)。在此,作为所述线条体3,只要能够形成布状体4则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布带、纱线、分纱、单丝、复丝等。另外,作为构成线条体3的热可塑性树脂,使用延伸效果大的树脂,一般使用结晶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高密度聚乙烯、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等烯烃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等。其中,从加工性和经济性、进而比重小的观点考虑,优选高密度聚乙烯、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聚合物。所述布状体4是使用线条体3形成的片状体。如图1所示,布状体4一般形成有由经线3A和纬线3B织成的织布。将这样形成的层叠体2按照要求的尺寸和要求的形状裁剪。裁剪后,根据需要,按照脚掌的表面形状等使其弯曲来成形鞋底1。经过本专利技术人确认发现,对于使用这种片状层叠体2所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的鞋底1来说,其弯曲性与现有的鞋底同样良好,但是从在迈步时脚趾背曲使得如图2(a)所示成为使前足部11弯曲的状态(实线表示的状态),到恢复到原来的平整状态(单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时的恢复较快(恢复弹性高),由此辅助迈步动作中的脚的卷扬(windlass,ウィンドラス)机理,能够产生更强的推动力。如图3所示,卷扬机理是指,在进行迈步动作以使脚趾背曲时,随着脚趾背曲,从脚趾到脚后跟形成的脚底筋膜(脚底腱膜)会从脚后跟向脚尖侧在图中A方向上卷起,结果使得从脚趾的根部到脚后跟形成的足弓从图中的单点划线的状态(平常时)如粗实线所示向B方向大幅弯曲并上仰而动作。要恢复原状的力在上仰的足弓上运作,由此脚趾伸展并在复原时会强力地蹬踏地面,形成用于使脚前进的推动力。与裸足时相比,在穿着使脚背固定的鞋时该卷扬机理被认为会减退。现有的鞋底以前足部体现适度的弯曲性的形式形成,以便在迈步时脚趾背曲之际灵活地随之弯曲。因此,在恢复到原来的平整状态时,恢复缓慢(恢复弹性低)。结果导致现有的鞋底无法辅助脚的卷扬机理,在从脚趾背曲的状态复原时不能使蹬踏力充分施展。但是,本专利技术的鞋底1在使脚趾背曲并迈步时,可以和现有的鞋底一样灵活地随之弯曲,而且从弯曲状态复原的弹性高。因此,通过卷扬机理上仰的足弓要复原并且背曲脚趾要伸展成原来的状态的力,将由鞋底1的高恢复弹性来辅助。由此,脚趾可以迅速且强力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其结果,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鞋底、鞋内底、鞋大底以及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由将多张布状体层叠、进行加热压缩而一体化得到的片状层叠体形成,其中,所述布状体使用将热可塑性树脂延伸得到的线条体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5 JP 2014-034286;2014.04.28 JP 2014-093111.一种鞋底,由将多张布状体层叠、进行加热压缩而一体化得到的片状层叠体形成,其中,所述布状体使用将热可塑性树脂延伸得到的线条体而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线条体包含熔点等于或低于加热温度的低熔点树脂成分、和熔点高于加热温度的高熔点树脂成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低熔点树脂成分和所述高熔点树脂成分为同种树脂成分。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一体化得到的片状层叠体通过在多个所述布状体之间夹着粘接用膜、将该粘接用膜的一部分或全部熔融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层叠体的单面或双面上贴合有无纺织布或绉纸,或者进行了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洋平水岛洋一伊藤健
申请(专利权)人:迪亚特克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