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层叠体前驱体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739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提供机械特性提高,且层间粘接性优异的层叠体为课题,该课题通过下述的层叠体来解决:在层叠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而形成的布基层叠体(2)的至少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3)、共聚聚酰胺层(4)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5)而形成的层叠体;或者,在层叠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而形成的布基层叠体(2)的至少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3)、共聚聚酰胺层(4)和聚酰胺系树脂层(6)而形成的层叠体。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scade, Cascade Precursor and Casc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体、层叠体前驱体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体、层叠体前驱体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机械特性提高、层间粘接性优异的层叠体、层叠体前驱体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层叠包括取向化聚合物股线的多个纺布、并进行热压接来制造层叠聚合物产品的方法。专利文献1阐述了所得的层叠聚合物产品的机械特性良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382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即使上述层叠聚合物产品的机械特性良好,但仍要求机械特性的进一步提高。例如,作为其方法,考虑在层叠聚合物产品的表面层叠耐磨性部件的方法。然而,得到这样的层叠体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将不同组成的部件彼此层叠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层间粘接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特性提高且层间粘接性优异的层叠体、层叠体前驱体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课题通过以下的记载而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1层叠体的特征在于,是在布基层叠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而形成的,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形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层叠体的特征在于,是在布基层叠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聚酰胺系树脂层而形成的,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形成的。在上述第1或第2层叠体中,优选在上述布基层叠体的另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或聚酰胺系树脂层而形成。在上述层叠体中,优选上述改性聚烯烃层为选自酸改性的改性聚丙烯或酸改性的改性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在上述层叠体中,优选上述改性聚烯烃层和上述共聚聚酰胺层为薄膜。本专利技术的第1层叠体前驱体的特征在于,是在布基层叠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而形成的,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形成的。在上述第1层叠体前驱体中,优选在上述布基层叠体的另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准备布基层叠体,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后进行热压接而形成,在上述布基层叠体的单面或双面上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再于上述改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层叠共聚聚酰胺层,然后,在上述共聚聚酰胺层的上表面层叠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或聚酰胺系树脂层。在上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改性聚烯烃层和上述共聚聚酰胺层为薄膜,将上述布基层叠体设置在模具内,在上述布基层叠体的单面或双面上设置上述改性聚烯烃层,在上述改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设置上述共聚聚酰胺层,从上述共聚聚酰胺层的上表面侧向上述模具内注入形成上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的树脂或形成上述聚酰胺系树脂层的树脂。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前驱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准备布基层叠体,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后进行热压接而形成,在上述布基层叠体的单面或双面上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在上述改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层叠共聚聚酰胺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前驱体的另一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准备多个布状体,所述多个布状体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在上述多个布状体的单面或双面上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在上述改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层叠共聚聚酰胺层。在上述层叠体前驱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改性聚烯烃层和上述共聚聚酰胺层为薄膜、并且是通过热压接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准备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上述层叠体前驱体,将上述层叠体前驱体设置在模具内,从上述层叠体前驱体的上述共聚聚酰胺层的上表面侧向上述模具内注入形成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的树脂或形成聚酰胺系树脂层的树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机械特性提高、且层间粘接性优异的层叠体。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可获得包括布基层叠体、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的层叠体前驱体,提供通用性高的层叠体。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有助于提高产率的上述层叠体、上述层叠体前驱体的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层构成之一例的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层构成的另一例的图。图3是显示用于得到布基层叠体的布基层叠体前驱体之一例的截面图。图4是说明线条体的结构的图。图5是说明层叠体的形成之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1层叠体)首先,参照图1(a),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层叠体的层构成之一例进行说明。图1(a)所示的层叠体1是在布基层叠体2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3、共聚聚酰胺层4、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5而形成的。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布基层叠体2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5之间按照上述顺序设置改性聚烯烃层3和共聚聚酰胺层4,可以得到机械特性提高的层叠体。特别是,通过按照上述顺序层叠各层,在各层间发挥所期望的粘接性,发挥不使其发生层间剥离的功能。布基层叠体2可以适宜使用将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再进行热压接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本方案中的布基层叠体2,可以是将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一块布条体弯折再进行热压接而得到的层叠体,也可以是层叠多个弯折的布条体再进行热压接而得到的层叠体。改性聚烯烃层3包括改性聚烯烃。改性聚烯烃层3不仅与布基层叠体2牢固粘接,还与共聚聚酰胺层4牢固粘接。共聚聚酰胺层4包括共聚聚酰胺。共聚聚酰胺层4不仅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5牢固粘接,还与改性聚烯烃层3牢固粘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5包括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由此,层叠体1能够发挥优异的耐磨性等。层叠体1可以通过在布基层叠体2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来制造。[布基层叠体]首先,准备布基层叠体2。布基层叠体2使用将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后进行热压接而形成的层叠体。图3是显示供热压接的、由多个布状体21构成的布基层叠体前驱体2a之一例的截面图。图3的方案是层叠2块布状体21、21,再使中间层22介于该2块布状体21、21之间,形成布基层叠体前驱体2a。在图3的方案中,布状体21为织物。布状体可以使用包括已拉伸的热塑性树脂的单丝、带、纱线、分股纱线、复丝、短纤维等的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来形成。布状体可以是织制的纺布,或者,可以是通过将多个包括热塑性树脂的线条体以垂直的方式排列而形成面状、再将其交点接合而得到的交叉结合布(ソフ),另外,也可以是使用包括上述热塑性树脂的线条体形成的针织品或编织物。线条体是以熔点高于热压接温度的高熔点树脂成分为主体构成的,但可以包含熔点低于热压接温度的低熔点树脂成分。线条体的结构可以例示如图4所示的方案。图4(a)是线条体210为只有基层220的单层的例子。在该例的情况下,构成线条体的树脂虽然由高熔点树脂成分构成,但在不损及本专利技术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低熔点树脂成分。图4(b)、(c)显示线条体210为在基层220的单面或双面上层叠有包括熔点低于基层220的热塑性树脂的表面层230的层叠结构的例子。图4(d)、(e)是包括熔点低于基层220的热塑性树脂的表面层230覆盖基层220周围而形成了皮芯结构的例子。图4(f)是并排结构(sidebyside)的例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是在布基层叠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而形成的,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06 JP 2017-019760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是在布基层叠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而形成的,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形成。2.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是在布基层叠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聚酰胺系树脂层而形成的,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是在所述布基层叠体的另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或聚酰胺系树脂层而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层为选自酸改性的改性聚丙烯或酸改性的改性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层和所述共聚聚酰胺层为薄膜。6.一种层叠体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前驱体是在布基层叠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而形成的,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体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前驱体是在所述布基层叠体的另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改性聚烯烃层、共聚聚酰胺层而形成的。8.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布基层叠体,所述布基层叠体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线条体的多个布状体层叠后进行热压接而形成,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島洋一伊藤健田辺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迪亚特克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