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2822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其主要是设置于电动轮椅的车架与各前轮之间,所述前悬吊系统的前轮架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车架上的前枢轴,另一端结合前轮,透过将前避震器设置于水平形态的前轮架的第一躯段而能增加前轮架的向上枢摆角度范围,提高前轮能通过凸起承载面的承受范围;再透过于前枢轴上穿套弹性抗力件,弹性抗力件一端与前轮架带动结合,另一端靠抵于车架上的抵座,当前轮通过颠簸承载面时能同时带动前轮架枢摆,而前轮架带动扭转弹性抗力件,弹性抗力件被扭转而自然产生反作用力施予前轮架,据此确保前轮通过颠簸路面时具有反向的抵抗力,避免整体车架过度仰翻或前倾而翻覆,提高行驶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轮椅的悬吊结构,其是与车辆的悬架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悬吊系统,泛指一种由减震装置及连杆所构成的车用系统,且主要是用以连接于车辆与车轮之间,透过悬吊系统系统的配置减缓颠簸路面对于行车产生的弹跳或震动,而能保持乘客乘坐于车体内的舒适性。如图1所示为一种电动轮椅C1,所述电动轮椅C1系于一承载面G上平移,所述电动轮椅C1的一车架C11前端设置二前悬臂C12,二所述前悬臂C12上分别结合设置一前避震器C13,所述车架C11的后端设置二后悬臂C14,二所述后悬臂C14分别结合设置一后避震器C15,藉前、后避震器C13、C15缓冲所述车架C11通过颠簸时产生的振动或起伏,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然而,就所述前悬臂C12来说,所述前悬臂C12系由一第一躯段C121衔接一第二躯段C122所构成,所述第一躯段C121是呈与所述承载面G具有夹角的倾斜状态,所述电动轮椅C1的所述前悬臂C12的所述第一躯段C121与所述承载面G之间的夹角约有30度的夹角,而所述第二躯段C122则呈与所述承载面G平行的水平状态,所述第一躯段C121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车架C11上,另一端衔接所述第二躯段C122,而所述第二躯段C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躯段C121衔接,另一端则设置前轮C16;且所述前避震器C13的一端系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躯段C121上,当所述电动轮椅C1的前轮C16必须跨越凸起的障碍物时,所述前轮C16通过障碍物时就必须带动所述前悬臂C12枢转以让所述前轮C16顺利通过障碍物。由此可知,所述电动轮椅C1能顺利跨越凸起障碍物的可承受高度范围与所述前旋臂C12的枢转范围有关,一旦所述前悬臂C12的枢转范围越大,所述电动轮椅C1能跨越凸起障碍物的可承受高度范围也就越大,对于承载面G的颠簸承受度也就越高。而由于所述前悬臂C12除了一端枢接于所述车架C11外更同时受到所述前避震器C13的拘束,因此所述前悬臂C12的枢转角度范围主要与所述前悬臂C12的态样及所述前避震器C13的组设位置息息相关,而由于所述电动轮椅C1的所述前避震器C13是枢
接于所述前悬臂C12的第一躯段C121,而所述第一躯段C121成形为向前避震器C13靠近并倾斜于承载面G的倾斜态样,如此代表所述前悬臂C12的枢转起始位置系由与所述承载面G倾斜的第一躯段C121的角度位置作为起始位置,而枢转的中止位置则是枢转至所述前避震器C13的位置,即所述前悬臂C12的枢转角度范围界于所述前避震器C13与所述第一躯段C121之间的角度区间,由于所述第一躯段C121向所述前避震器C13靠近倾斜的态样使得所述前悬臂C12的枢转角度区间大幅缩小,使所述电动轮椅C1跨越凸起障碍物的可承受高度范围受到限制。此外,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电动轮椅车的车体结构,所述车体结构C2主要包含一主车架C2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一前轮架C22及一后轮架C23,所述前轮架C22及所述后轮架C23分别供以结合前轮C24及后轮C25,而所述车体结构C2的前悬吊系统则包含所述前轮架C22与垂直设置于所述前轮架C22上的一弹簧C26,透过所述弹簧C26的弹性位移能力提供前轮架C22可带动所述前轮C24适应颠簸路面位移,当所述车体行驶于平坦或微幅颠簸的路面时,所述前轮架C22对于所述弹簧C26的压缩量的方向与所述弹簧C26的压缩方向相同,所述弹簧C26能发挥最佳的缓冲及吸震的能力。然而,当所述前轮C24必须越过大幅颠簸路面而带动前轮架C22位移时,所述前轮架C22则会成为倾斜态样压缩所述弹簧C26,如此,所述前轮架C22变成于所述弹簧C26的侧方向施力,所述前轮架C22施力的方向与所述弹簧C26的压缩方向不同,则所述前轮架C22对于所述弹簧C26的施力便可能造成所述弹簧C26的弯折而影响压缩效果,当然也会因此影响其缓冲之效;此外,当所述前轮C24越过的路面越颠簸(路面斜度越大)时,所述前轮架C22的受力也越大,当所述前轮架C22的受力越大时,仅能靠所述弹簧C26的弹性复位力量抵抗所述前轮架C22向上压缩的力道,一旦所述弹簧C26的弹性复位力量无法抵抗所述前轮架C22向上压缩的力量时,所述车体结构C2即有向后翻覆的可能,如此也就导致所述车体结构C2无法确保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的安全性,因而有亟待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改善一般前悬吊系统跨越凸起障碍物的承受度待改善以及车体行驶于颠簸路面时仍有行车安全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供以装配于一车架上并结合前轮,所述前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一端,另一端则设置后轮,所述车架的两端之间则透过一枢轴可枢转地结合一装配架的一端,且所述前悬吊系统包含一前枢轴、一前轮架、一弹性抗力件以及一前避震器,所述前枢轴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且所述前轮架的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前枢轴及所述前轮;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一抵座;所述前轮架面对所述车架的一面具有一带动结合部,所述前轮架由依序衔接的一第一躯段、一第二躯段以及一第三躯段所构成,所述第一躯段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与一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二躯段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弹性抗力件穿套于所述前枢轴并位于所述车架与所述前轮架之间,所述弹性抗力件包含依序成形的一带动段、一抗力段以及一定止段,所述抗力段为环绕成形为螺旋形态的结构,而所述带动段及所述定止段分别衔接于所述抗力段的两端,且所述带动段及所述定止段朝不同方向延伸,且所述带动段可带动地结合于所述带动结合部,而所述定止段则限止并靠抵于所述抵座上;所述前避震器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所述前轮架的第一躯段,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所述装配架的另一端,所述前避震器连接两端的延伸线相较于第一方向具有1~10度的夹角,且所述前避震器结合于所述装配架的一端朝所述后轮方向倾斜。本专利技术透过将前避震器设置于水平形态的前轮架的第一躯段而能增加前轮架的向上枢摆角度范围,提高前轮能通过凸起承载面的可承受高度范围;再透过于车架与前轮架之间设置弹性抗力件,且弹性抗力件的一端带动结合于前轮架,另一端则直接靠抵于车架上的抵座,据此,前轮经过颠簸路面带动前轮架枢摆时,弹性抗力件被带动扭紧而自然产生反作用力,弹性抗力件产生的反作用力施予前轮架确保前轮稳定地贴抵于承载面,而靠抵于车架上的弹性抗力件另端则同时被拉引而能直接下压车架,避免车架发生后仰或翻覆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动轮椅车的车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电动轮椅车的车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运用于电动轮椅车架上的使用状态。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设置于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设置于车架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设置于车架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与车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设置于车架并承载于平坦承载面的状态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设置于车架并越过凸起承载面的状态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设置于车架并越过凹陷承载面的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电动轮椅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供以装配于一车架上并结合前轮,所述前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一端,另一端则设置后轮,所述车架的两端之间则透过一枢轴可枢转地结合一装配架的一端,且所述前悬吊系统包含一前枢轴、一前轮架、一弹性抗力件以及一前避震器,所述前枢轴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前轮架的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前枢轴及所述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一抵座;所述前轮架面对所述车架的一面具有一带动结合部,所述前轮架由依序衔接的一第一躯段、一第二躯段以及一第三躯段所构成,所述第一躯段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与一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二躯段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弹性抗力件穿套于所述前枢轴并位于所述车架与所述前轮架之间,所述弹性抗力件包含依序成形的一带动段、一抗力段以及一定止段,所述抗力段为环绕成形为螺旋形态的结构,而所述带动段及所述定止段分别衔接于所述抗力段的两端,且所述带动段及所述定止段朝不同方向延伸,且所述带动段可带动地结合于所述带动结合部,而所述定止段则限止并靠抵于所述抵座上;以及所述前避震器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所述前轮架的第一躯段,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所述装配架的另一端,所述前避震器连接两端的延伸线相较于第一方向具有1~10度的夹角,且所述前避震器结合于所述装配架的一端朝所述后轮方向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27 CN 20141042600081.一种电动轮椅的前悬吊系统,供以装配于一车架上并结合前轮,所述前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一端,另一端则设置后轮,所述车架的两端之间则透过一枢轴可枢转地结合一装配架的一端,且所述前悬吊系统包含一前枢轴、一前轮架、一弹性抗力件以及一前避震器,所述前枢轴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前轮架的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前枢轴及所述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一抵座;所述前轮架面对所述车架的一面具有一带动结合部,所述前轮架由依序衔接的一第一躯段、一第二躯段以及一第三躯段所构成,所述第一躯段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与一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二躯段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弹性抗力件穿套于所述前枢轴并位于所述车架与所述前轮架之间,所述弹性抗力件包含依序成形的一带动段、一抗力段以及一定止段,所述抗力段为环绕成形为螺旋形态的结构,而所述带动段及所述定止段分别衔接于所述抗力段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必翔
申请(专利权)人:电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维尔京群岛;V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