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屏蔽部件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592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屏蔽部件及电连接器,其能抑制筒形状的底摆部的直径变大为必要以上,能够小型化,并且,能抑制相对于基板的安装面积增大。屏蔽部件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其在内部具备使前方向外部敞开的空心孔;筒形状的底摆部,其设于主体部的后方,在内部具备与空心孔连通的使后方向外部敞开的空心孔,并且,比主体部的直径大,与主体部同轴;以及连结部,其连结主体部与底摆部,并且,沿与主体部及底摆部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平坦,由通过一次镀金属处理而形成的金属镀层覆盖全表面,并且,连结部与主体部的连接部的外缘、连结部与底摆部的连接部的内缘以规定的最小曲率半径以上的曲率半径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导电性的触点进行屏蔽的屏蔽部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电连接器相对于导电性的触点的较高的屏蔽性能的要求提高,为了遮蔽来自触点的干扰,设有屏蔽部件。该屏蔽部件连接于基板的接地,由于导电性优异等理由,由使用了锌或铝的压铸件形成。参照图14至图16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安装于该电连接器的屏蔽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图14是现有的电连接器100的主视图,图15是现有的电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16是现有的屏蔽部件130的立体图。现有的屏蔽部件130包括筒形状的主体部133、设在主体部133的后方的底摆部134、连结主体部133与底摆部134的连结部132、以及从底摆部134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设置的脚部131。另外,近年来,相对于搭载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要求提高,即使对搭载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小型化的要求也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365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屏蔽部件及电连接器中,为了利用压铸形成屏蔽部件,具有在小型化上产生界限,无法减少成本之类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本申请人专利技术了进行包括对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进行深切加工的折弯加工而形成屏蔽部件。但是,在该情况下,当屏蔽部件的底摆部的轴心方向的长度过长时,在折弯加工时,在折弯部位产生褶皱。在产生褶皱的情况下,不仅沿规定的形状或尺寸的加工困难,在褶皱的凸部还产生金属镀层的剥离,因此,对导电性或焊接性带来不良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弊害,为了不产生褶皱,需要使用具有用于褶皱按压的部件的复杂的金属模具进行折弯加工,因此,无法使制造工序简单化,具有无法减少制造成本之类新的课题。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部件及电连接器,其通过即使不使用具有用于褶皱按压的部件的金属模具也不会在折弯部位产生褶皱,能够使用简单的金属模具进行折弯加工,能使制造工序简略化,并且能减少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屏蔽部件是对电连接器的触头进行屏蔽的屏蔽部件,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其在内部具备使前方向外部敞开的第一空心孔;筒形状的底摆部,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后方,在内部具备与上述第一空心孔连通的使后方向外部敞开的第二空心孔,并且,比上述主体部的直径大,与上述主体部同轴;连结部,其连结上述主体部与上述底摆部;以及多个脚部,其从上述底摆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设置,通过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形成,并且,上述底摆部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是规定值以下。通过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形成的屏蔽部件的底摆部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是规定值以下,在折弯板状部件而形成底摆部时,即使不使用具有从上下夹持折弯部位的周围的用于褶皱按压的部件,也不会在折弯部位产生褶皱。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外壳,其具备向前方开口且能插入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孔;多个触头,其具有配置于上述插入孔的连接部以及向上述外壳的外部后方突出的端子部,固定于上述外壳,具有导电性;以及屏蔽部件,其固定于上述外壳,对上述触头进行屏蔽,上述屏蔽部件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其在内部具备使前方向外部敞开的第一空心孔;筒形状的底摆部,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后方,在内部具备与上述第一空心孔连通的使后方向外部敞开的第二空心孔,并且比上述主体部的直径大,与上述主体部同轴;连结部,其连结上述主体部与上述底摆部;以及多个脚部,其从上述底摆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设置,向上述外壳的外部后方突出,上述屏蔽部件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形成,并且上述底摆部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是规定值以下。通过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形成的屏蔽部件的底摆部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是规定值以下,在折弯板状部件而形成底摆部时,即使不使用具有从上下夹持折弯部位的周围的用于褶皱按压的部件,也不会在折弯部位产生褶皱。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即使不使用具有用于褶皱按压的部件的金属模具也不会
在折弯部位产生褶皱,能够使用简单的金属模具进行折弯加工,能使制造工序简略化,并且能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上方的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上方的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图7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的上方的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8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的上方的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的侧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的仰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与外壳的配合部的放大图。图12是图7的B-B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14是现有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15是现有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6是现有的屏蔽部件的立体图。图中:1—电连接器,5—基部,6—配合孔,7—保持部,8—底面,9—配合凹部,10—外壳,11—插入孔,12—贯通孔,13—贯通孔,14—突出部,15—轮毂,16—连接部,17—底座部,18—槽部,19—环状凹部,20—触点,21—连接部,22—端子部,23—端子部,30—屏蔽部件,31—主体部,32—底摆部,33—脚部,34—连结部,35—空心孔,36—空心孔,37—连接部,38—连接部,50—板材,51—圆形部,52—放射状片,53—圆弧状孔,54—端部,55—唇部,55a—外侧部,55b—内侧部,56—顶面,60—冲头,61—上部模具,62—下部模具,63—内壁,100—电连接器,110—外壳,120—触点,121—端子部,130—屏蔽部件,131—脚部,321—突出部,331—卡定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适当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及电连接器。图中,x轴、y轴及z轴呈三轴正交坐标系,将y轴的正方向作为前方,将y轴的负方向作为后方,将x轴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z轴的正方向作为上方,将z轴的负方向作为下方进行说明。(电连接器的结构)以下参照图1至图12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的结构。电连接器1具备外壳10、触点20、屏蔽部件30。外壳10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外壳10由嵌合部16及底座部17构成。嵌合部16具备在前方开口的插入孔11。插入孔11能插入未图示的对象侧连接器。在嵌合部16的上方形成配合凹部9,该配合凹部9从嵌合部16的前端延伸设置到后端,使前方及后方向外部敞开,并且,下方与插入孔11连通,在对象侧连接器的未图示的配合部能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状态下,与对象侧连接器的配合部配合。嵌合部16具有与对象侧连接器的配合突起嵌合的从上方观察为四边形的配合孔6,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使配合凹部9与外部连通。嵌合部16通过使配合孔6与对象侧连接器的配合突起配合而成为锁定状态,防止对象侧连接器向前方脱落。底座部17与嵌合部16一体地设在嵌合部16的后方,从后方观察是四边形。底座部17具备向前方突出的基部5、从基部5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并向插入孔11突出,并且从插入孔11的上下左右的内壁离开地配置的多个保持部7。在底座部17上,在以轴心P1为中心的圆的同一圆周上,形成多个在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3,并且,在贯通孔13的外周,在以轴心P1为中心的圆的同一圆周上,形成多个在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屏蔽部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部件,其对电连接器的触点进行屏蔽,该屏蔽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其在内部具备前方朝外部敞开的第一空心孔;筒形状的底摆部,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后方,在内部具备与上述第一空心孔连通的后方朝外部敞开的第二空心孔,并且,直径大于上述主体部的直径,与上述主体部同轴;连结部,其连结上述主体部与上述底摆部;以及多个脚部,其从上述底摆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设置,上述屏蔽部件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形成,并且上述底摆部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是规定值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29 JP 2014-1756501.一种屏蔽部件,其对电连接器的触点进行屏蔽,该屏蔽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其在内部具备前方朝外部敞开的第一空心孔;筒形状的底摆部,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后方,在内部具备与上述第一空心孔连通的后方朝外部敞开的第二空心孔,并且,直径大于上述主体部的直径,与上述主体部同轴;连结部,其连结上述主体部与上述底摆部;以及多个脚部,其从上述底摆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设置,上述屏蔽部件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形成,并且上述底摆部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是规定值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屏蔽部件的板厚越厚,上述规定值越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屏蔽部件的板厚是0.2mm,上述规定值是0.9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屏蔽部件的板厚是0.3mm,上述规定值是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晴彦义浦康夫佐佐木良兴津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