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4575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1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拆模装置,包括主杆体、第一撬钩、尾翘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撬钩与尾翘之间的第二撬钩,所述第一撬钩包括连接部、支撑部以及第一钩持部,所述第一钩持部的横截面面积自其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撬钩包括基部以及第二钩持部;所述尾撬固定于所述主杆体的另一端,所述尾撬的远离所述主杆体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尾撬的靠近所述主杆体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钩持部均朝所述主杆体的同一侧凸出。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用性强、拆模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铝合金模板的一种拆模工具。

技术介绍

铝合金模板是近年来建筑施工中逐渐流行的一种新型模板,具有重量轻、承载能力大、重复利用次数多等优点。由于铝合金模板现场安装后,装配精度较高,模板之间缝隙小,需要使用专用的拆模装置。
相关技术中的拆模装置包括拆卸杆、手柄和拆卸头,手柄固定于拆卸杆的一端,拆卸头固定于拆卸杆的另一端,拆卸头包括两支杆,两支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拆卸杆上,另一端均斜向延伸于拆卸杆外,两支杆形成V型,且至少一支杆的远离拆卸杆的一端内侧设有凸柱,用于与模板上设置的通孔配合进行拆模。但这种拆模装置只能拆卸直立的墙体模板,无法拆卸或较难拆卸楼面模板、梁底模板等其它位置的模板,且即使拆卸成功亦损伤砼接触面。因而,相关技术的拆模装置存在通用性较弱、拆模效率较低、拆模效果较差的不足。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拆模装置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强、拆模效率高、效果好的拆模装置。
本技术一种拆模装置,包括主杆体、第一撬钩、尾撬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撬钩与尾撬之间的第二撬钩,所述第一撬钩包括与所述主杆体的一端固定相连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主杆体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钩持部,所述第一钩持部的横截面面积自其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撬钩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杆体上的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顶部朝所述第二撬钩的远离所述尾撬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钩持部;所述尾撬固定于所述主杆体的另一端,所述尾撬的远离所述主杆体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尾撬的靠近所述主杆体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钩持部均朝所述主杆体的同一侧凸出。
优选的,所述第二撬钩到所述第一撬钩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撬钩到所述尾撬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钩持部垂直于所述主杆体,所述基部垂直于所述主杆体。
优选的,所述主杆体外套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尾撬与所述主杆体的夹角为100-120°。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撬钩和增设的第二撬钩,可以将拆模装置应用于绝大多数位置铝模板的拆卸,通用性极强;尾撬的设置,既有利于松动铝模板,可提高下一步拆模动作的效率,又较好的保护第一撬钩和第二撬钩,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拆模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拆模装置巧妙的利用了杠杆原理,第一撬钩和第二撬钩可以灵活使用,呈弧状的支撑部多抵顶于凝固的砼体或铝模板壁板,对砼体和铝模板表面损伤少,且更好地保护了相邻铝模板,拆模效果较好。从而,通用性更强、拆模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拆模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M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N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拆模装置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拆模装置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照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拆模装置100,包括主杆体1、第一撬钩2、尾撬11以及位于第一撬钩2与尾撬11之间的第二撬钩3。
第一撬钩2包括与主杆体1的一端固定相连的连接部21,自连接部21的远离主杆体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部22,以及自支撑部22的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钩持部23。第一钩持部23的横截面面积自其靠近支撑部22的一端朝远离支撑部22的一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钩持部23呈圆锥状。
第二撬钩3包括固定连接于主杆体1上的基部31,以及自基部31的顶部朝第二撬钩3的远离尾撬1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钩持部32。
尾撬11固定于主杆体1的另一端,即主杆体1的一端与第一撬钩2相连,另一端与尾撬11相连。尾撬11的远离主杆体1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尾撬11的靠近主杆体1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尾撬的侧视图呈等腰三角形。
支撑部22和第二钩持部32均朝主杆体1的同一侧凸出。
为了提高主杆体1握持的舒适度及操作的便利度,可将主杆体1设为圆柱体。本技术提供的拆模装置的一种使用方式是,先使用尾撬11撬动铝模板的底部,再将第一撬钩2的第一钩持部23伸入相邻铝模板上的安装孔内,操作主杆体1撬动铝模板,即可拆除一铝模板。
参照图4所示,当拆除楼面模板6时,以支撑部22为杠杆支点,顶抵于砼体5,将第一钩持部23伸入楼面模板6的安装孔内,即可按照杠杆原理,撬动楼面模板6,使楼面模板6脱离砼体5接触面,从而实现楼面模板的拆除。其它楼面模板的拆除依照此原理进行。
参照图5所示,当拆除墙面模板时,同样以第一撬钩2的支撑部22为杠杆支点,顶持其中一墙面模板72,将第二撬钩3的第二钩持部32伸入所述墙面模板72的相邻墙面模板71内进行钩持,再操纵主杆体1撬动墙面模板71,使其脱离砼接触面,从而实现墙面模板71的拆除。其它墙面模板的拆除依照此原理进行。
以上仅对本技术提供的拆模装置的使用方式的举例,并未穷举。事实上,本技术提供的拆模装置通过第一撬钩和增设的第二撬钩,可以应用于绝大多数位置铝模板的拆卸,通用性极强;尾撬的设置,既有利于松动铝模板,可提高下一步拆模动作的效率,又较好的保护第一撬钩和第二撬钩,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拆模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提供的拆模装置巧妙的利用了杠杆原理,第一撬钩和第二撬钩可以灵活使用,呈弧状的支撑部多抵顶于凝固的砼体或铝模板壁板,对砼体和铝模板表面损伤少,且更好地保护了相邻模板,拆模效果较好。
更为具体地,第二撬钩3到第一撬钩2的距离小于第二撬钩3到尾撬11的距离。由此,既便利于工作人员灵活操纵拆模装置,又省力。
更为具体地,第一钩持部23垂直于主杆体1,基部31垂直于主杆体1。由此,有利于第一撬钩2与铝模板所设安装孔的校位,又提高了整个拆模装置的强度,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更为具体地,主杆体1外套设有防滑套4。由此,增加了操作人员手臂与主杆体1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握持效果,有效防止了打滑所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
更为具体地,尾撬11与主杆体1的夹角为100-120°。由此,有利于前期对铝模板的松动操作,又保证了尾撬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用性强、拆模效率高、效果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拆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体、第一撬钩、尾撬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撬钩与尾撬之间的第二撬钩,所述第一撬钩包括与所述主杆体的一端固定相连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主杆体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钩持部,所述第一钩持部的横截面面积自其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撬钩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杆体上的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顶部朝所述第二撬钩的远离所述尾撬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钩持部;所述尾撬固定于所述主杆体的另一端,所述尾撬的远离所述主杆体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尾撬的靠近所述主杆体的一端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钩持部均朝所述主杆体的同一侧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体、第一撬钩、尾撬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撬钩与尾撬之间的第二撬钩,所述第一撬钩包括与所述主杆体的一端固定相连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主杆体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钩持部,所述第一钩持部的横截面面积自其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撬钩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杆体上的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顶部朝所述第二撬钩的远离所述尾撬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钩持部;所述尾撬固定于所述主杆体的另一端,所述尾撬的远离所述主杆体的一端的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福龙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