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管、导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换热器技术

技术编号:1319199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9:27
在管内表面(10B)上具有凹凸部12的导热管(10)是通过将形成有凹凸部(12)的金属板(11)卷成筒状且将卷绕重叠的部分接合而形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热管、导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JP特开2000-121270号公报中披露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等的铜制的导热管。这种导热管是通过将形成有多个槽(包含连续槽以及不连续槽)的铜板以使槽朝向内侧的方式弯曲成筒状,使两端部相抵接并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焊接在JP特开2000-121270号公报中披露的导热管的铜板的两端部,所以该焊接部分容易被腐蚀,在因腐蚀导致产生孔的情况下,有流体泄漏的危险。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性良好且长期地防止流体泄漏的导热管、导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导热管的换热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是一种在管内表面具有第一凹凸部的导热管,该导热管是将形成有所述有第一凹凸部的金属板卷成筒状且将卷绕重叠的部分接合而形成的。就第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在管内表面上具有第一凹凸部,例如与管内表面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管内表面的表面积较大,所以从流体向导热管以及从导热管向流体的热传导效率提高,即,导热性良好。在此,由于上述导热管是将预先形成有第一凹凸部的金属板卷成筒状而形成的,所以与例如通过在挤出方法形成的金属管的内表面上后来再加工槽(凹凸部)的情况相比,不限制第一凹凸部的形状和/或图案,即,第一凹凸部的设计自由度较高。因此,就上述导热管而言,通过调整金属板上形成的第一凹凸部的形状和/或图案,能够更加提高流体与导热管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另外,就上述导热管而言,由于将金属板卷成筒状且将卷绕重叠的部分接合,与例如弯曲金属板来接合(焊接)两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长度,所以即使在接合部分的腐蚀较快的情况下,也能够延长接合部分从管外侧被腐蚀到达管内侧(或者从管外侧腐蚀到达管内侧)的时间。即,若采用上述导热管,能够长期地防止流体泄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导热管,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中,在卷成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外表面,在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卷绕方向外侧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外侧台阶面,所述卷绕方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外侧台阶面相抵接并被接合。就第二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卷绕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卷成筒状的金属板的外侧台阶面相抵接并被接合,所以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长度更长。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导热,在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导热管中,在卷成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内表面,在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卷绕方向外侧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内侧台阶面,所述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所述内侧台阶面相抵接并被接合。就第三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卷成筒状的金属板的内侧台阶面相抵接并被接合,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长度更长。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的导热管,在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中,在卷成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卷绕重叠的部分的内表面形成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部的形状不同的第二凹凸部。就第四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在卷成筒状的金属板的卷绕重叠的部分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凹凸部,与例如上述内表面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接合面积增加,所以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长度更长,且,卷绕重叠的部分的接合强度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的导热管,在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种形态的导热管中,所述金属板由铝构成。就第五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由铝构成金属板,所以能够既确保热传导率,又减轻重量且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的导热管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在管内表面具有凹凸部的导热管的制造方法,在金属板上形成所述凹凸部,以使所述凹凸部朝向内侧的方式将所述金属板卷成筒状,将卷成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卷绕重叠的部分接合。就第六技术方案的导热管的制造方法而言,首先,在金属板上形成所述凹凸部。接着,以使凹凸部朝向内侧的方式将金属板卷成筒状。然后,将卷成筒状的金属板的卷绕重叠的部分接合,形成在管内表面具有凹凸部的导热管。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导热管起到与第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同样的作用效果。即,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导热管的导热性良好且能够长期地防止流体泄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技术方案的换热器具有: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金属制的散热片,形成为板状,形成有贯通板厚方向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中插入有所述导热管,并且所述导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壁被接合。就第七技术方案的换热器而言,由于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的外周表面与形成于散热片的贯通孔的孔壁接合,所以从导热管向散热片以及从散热片向导热管的热传导效率提高。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专利技术的导热管的导热性良好且能够长期地防止流体泄漏。【附图说明】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剖视图。图1B是用图1A所示的导热管的箭头B指出的部分的细节放大图。图2是图1A所示的导热管的管内表面的展开图,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体图。图3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导热管的沿着3X-3X线的截面。图4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换热器的主视图,以截面示出散热片的局部。图5是成形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成形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图5的成形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用于成形图1A的导热管的金属板的沿着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在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凸部。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第一变形例的管内表面的展开图,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体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第二变形例的管内表面的展开图,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体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第三变形例的管内表面的展开图,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体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沿着轴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沿着轴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沿着垂直与轴向方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4是用于成形图13的导热管的金属板的沿着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在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图1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散热片的变形例的一部分的截面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热管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10以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热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10的制造方法。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热管10在安装于空调设备中的换热器50上使用。该换热器50用于对空调设备的热交换部中使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结构,换热器50可以安装于冰箱等中用于冷却冰箱的冷却部中使用的冷媒(流体的一个例子),也可以安装于汽车中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水(流体的一个例子)。即,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50只要是用于对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用途即可,能够应用于任意的设备。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50具有导热管10和散热片52。散热片52是将金属材料(例如铝)形成为板状而成的(所谓的金属板),形成有贯通板厚方向的贯通孔54。导热管10插入该贯通孔54,并且作为导热管10的外周表面的管外表面1A与孔壁54A接合。通过这种接合,高效率地从导热管10向散热片52传导热,以及高效率地从散热片52向导热管10传导热。此外,换热器50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热管,在管内表面具有第一凹凸部,其中,该导热管是将形成有所述第一凹凸部的金属板卷成筒状且将卷绕重叠的部分接合而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直哉远藤琢磨
申请(专利权)人: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