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3463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若干模块及与所述模块交替堆叠设置的若干屏蔽片,各所述模块包括导电本体、安装在导电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模组、及线缆组件,所述本体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收容在相应的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均包括一对差分端子及固持该对差分端子的绝缘件,所述差分端子包括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前接触部、及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后尾部,各线缆组件包括与各端子模组对应的线缆,各所述线缆包括一对差分芯线及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差分芯线物理及电性连接到对应的一对所述差分端子,所述接地部物理及电性连接到相邻的屏蔽片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完全屏蔽堆叠的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许多现有技术文献公开了高速高密度的连接器组件与屏蔽结构。2004年3月23日,美国专利第US6,709,294号公开了一种多层电导体电连接器。每层包括本体和若干电导体。各电导体包括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上,及在第一、第二接触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本体包括围绕每个所述电导体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沿电导体的中间部延伸。所述本体还包括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沿电导体的中间部延伸。第二区域由导电粘合填料制成,在信号导体之间提供屏蔽。此外,可通过在塑料上涂覆金属以提供屏蔽,但也有通过塑料和金属组合达不到效果的,例如塑料不理想的热能或机械能,电镀技术不具有选择性等。美国专利第US6,471,549号于2002年10月29日公开了一种屏蔽的插件连接器,该插件连接器包括插片,所述插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和对应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的边缘连接器。所述边缘连接器或在其本身以外的区域,已经至少有部分屏蔽片。为了实现插入式连接器的屏蔽,除了在边缘连接器设置屏蔽板,还要在插片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元件的屏蔽组。屏蔽组的第一元件是一U形轨道的基部。在边缘连接器上的屏蔽片包括平板和弯折片,两个弯折片和在两个弯折片之间的平板组成的配对件对应于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件与基部封闭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美国专利第US7,581,990号于2009年9月1日公开了一种触片化电连接器结合电损耗材料,其选择性地定位以减少衰减信号的串扰。芯片可以形成整体或通过材料注射模制部分以形成其周围芯片条的壳体。可以采用一种双射成型操作,使得壳体由不同材料特性的两种材料形成,即形成在第一个槽的绝缘部和第二个槽的损耗部。所述壳体包括插槽,创造相邻信号导体在空气中,以提供偏移信号导体的差分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使所述线缆组件与电连接器模块之间连接方便、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若干模块及与所述模块交替堆叠设置的若干屏蔽片,各所述模块包括导电本体、安装在导电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模组、及线缆组件,所述本体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收容在相应的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均包括一对差分端子及固持该对差分端子的绝缘件,所述差分端子包括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前接触部、及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后尾部,各线缆组件包括与各端子模组对应的线缆,各所述线缆包括一对差分芯线及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差分芯线物理及电性连接到对应的一对所述差分端子,所述接地部物理及电性连接到相邻的屏蔽片上。具体实施结构如下:所述屏蔽片设有若干通道供所述差分芯线延伸通过。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固持板,所述固持板设有若干安装通道供所述差分芯线对延伸通过。所述固持板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接地部是接地芯线,所述接地芯线延伸通过所述凹槽。所述屏蔽板设有若干凹口,所述接地部是接地芯线,所述接地芯线延伸通过所述凹口。所述屏蔽板设有若干凹口,所述接地部是屏蔽编织层,所述屏蔽编织层与相应的凹口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使所述线缆组件与电连接器模块之间的组装方法方便、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模块,所述模块包括导电本体,所述导电本体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在横向方向上开口;提供端子模组,从所述横向方向上组装若干端子模组到相应的收容槽内,各端子模块包括一对差分端子及固持该对差分端子的绝缘件;提供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若干线缆,各所述线缆包括一对差分芯线及一个接地部;组装屏蔽片到相应的模块上,所述屏蔽片在所述横向方向上覆盖所述模块及所述开口;及将差分芯线分别与差分端子焊接,将接地部与屏蔽片焊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所述导电本体设有若干收容槽,进一步提供若干屏蔽片插入到相应的收容槽内,各屏蔽片设置在相邻的两对差分芯线之间。所述模组、屏蔽片及线缆组件组装成一个整体,若干个所述整体堆叠设置形成若干模组与屏蔽片在横向方向上交替排列。进一步包括在焊接区域加入热熔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述线缆组件的差分芯线与对应的差分端子物理及电性连接,所述接地部与屏蔽片物理及电性连接,从而便于安装,连接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单一模组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向上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向上的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6为图5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7为图5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8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单一模组的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向上的立体图。图10为图8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11为图8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向上的部分分解图。图12为图10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13为图1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14为图1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15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单一模组的立体图。图16为图15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向上的立体图。图17为图15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18为图15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向上的部分分解图。图19为图17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20为图19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前面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21为图19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后部进一步向下的部分分解图。图22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步骤。图23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步骤。图24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三步骤。图25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四步骤。图26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五步骤。图27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六步骤。图28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七步骤。图29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八步骤。图30为组装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九步骤。图31为组装图8-1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步骤。图32为组装图8-1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三步骤。图33为组装图1-7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若干模块及与所述模块交替堆叠设置的若干屏蔽片,各所述模块包括导电本体、安装在导电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模组、及线缆组件,所述本体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收容在相应的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均包括一对差分端子及固持该对差分端子的绝缘件,所述差分端子包括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前接触部、及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后尾部,各线缆组件包括与各端子模组对应的线缆,各所述线缆包括一对差分芯线及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差分芯线物理及电性连接到对应的一对所述差分端子,所述接地部物理及电性连接到相邻的屏蔽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29 US 62/056634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若干模块及与所述模块交替堆叠设置的若干屏蔽片,各所述模块包括导电本体、安装在导电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模组、及线缆组件,所述本体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收容在相应的收容槽,所述端子模组均包括一对差分端子及固持该对差分端子的绝缘件,所述差分端子包括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前接触部、及暴露在绝缘件外面的后尾部,各线缆组件包括与各端子模组对应的线缆,各所述线缆包括一对差分芯线及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差分芯线物理及电性连接到对应的一对所述差分端子,所述接地部物理及电性连接到相邻的屏蔽片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设有若干通道供所述差分芯线延伸通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固持板,所述固持板设有若干安装通道供所述差分芯线对延伸通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板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接地部是接地芯线,所述接地芯线延伸通过所述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板设有若干凹口,所述接地部是接地芯线,所述接地芯线延伸通过所述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杨安仁郑捷邹德成黄君彬曹备赵欣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