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系统及具有润滑系统的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3315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所提供的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油回收容器(100),与润滑油回收容器(100)连通的回油管路(200),以及驱动润滑油实施回油流动的润滑泵;上述润滑系统还包括辅助负压管路(300)及辅助负压源;其中:辅助负压源通过辅助负压管路(300)与润滑油回收容器(100)连通,以确保润滑油回收容器(100)的内腔处于负压环境;负压环境与润滑泵均用于对流经回油管路(200)的润滑油施加使其向润滑油回收容器(100)的内腔流动的作用力。上述方案能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润滑系统无法及时回油或回油较慢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润滑系统的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润滑
,尤其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具有润滑系统的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化石能源的利用已导致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为了缓解化石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清洁能源的开发及利用越来越普遍。风能,作为一种已开发的清洁能源,已经较为普遍地应用在多个领域。其中,利用风能发电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领域。风力发电机组(下文简称风电机组)是实现风能发电的重要设备,其通过叶轮的转动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换。由于风力发电过程包括动能向电能的转换,因此风电机组内的零部件需要润滑油来润滑,进而保证运动部件的可靠运转。目前,风电机组的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润滑油回收容器、回油管路及润滑泵。回油管路设置在回油点,回油管路与润滑油回收容器连通。润滑泵布置在润滑系统的润滑油流通线路上,用于驱动润滑油实施回油流动。润滑油参与润滑工作后在润滑泵的作用下自回油点流至润滑油回收容器内,从而完成对润滑油的回收。但是在上述润滑油回收的过程中,由于回油管路的阻力较大,即便在润滑泵的作用下也很难及时或较快地将润滑油排至润滑油回收容器中。此种情况下,润滑油经常从压力较小的轴承油封处泄漏,进而导致风电机组的机舱环境被污染。同时,由于润滑油不能及时或较快地被回收,因此会使得轴承的滚动体与待回收的润滑油接触时间较长,进而使得滚动体磨损较大及轴承工作时的噪音也较大。专利技术人在研发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不仅仅风电机组存在上述问题,其它具有类似或相同润滑系统的设备,例如发动机、减速机等,都存在回油不及时或回油较慢的问题,而且润滑油回收不及时或较慢都会对设备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目前润滑系统无法及时回油或回油较慢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润滑系统无法及时回油或回油较慢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油回收容器,与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连通的回油管路,以及驱动润滑油流动的润滑泵;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辅助负压管路及辅助负压源;其中:所述辅助负压源通过所述辅助负压管路与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连通,以确保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的内腔处于负压环境;所述负压环境与所述润滑泵均用于对流经所述回油管路的润滑油施加使其向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的内腔流动的作用力。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回油管路的排油口距离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的内腔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辅助负压管路的连接口距离所述内腔底部的距离。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辅助负压源为压电微泵,所述压电微泵包括泵基座、压电振子、入口阀、出口阀和电控单元;其中:所述泵基座包括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及凹陷,所述压电振子密封封盖在所述凹陷上以形成暂存腔,所述暂存腔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入口通道通过所述入口阀与所述暂存腔连通;所述出口通道通过所述出口阀与所述暂存腔连通;所述入口阀和所述出口阀为单向常闭阀;所述入口阀向着所述暂存腔方向开启以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暂存腔;所述出口阀向着所述出口通道方向开启以连通所述出口通道和所述暂存腔;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压电振子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压电振子往复振动以通过改变所述暂存腔的内腔压力来交替开启所述入口阀和出口阀。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入口阀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座固定于所述入口通道与所述暂存腔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阀座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入口通道与所述暂存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阀门密封封盖于所述第一通孔,且一端与所述泵基座或所述第一阀座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阀座朝向所述暂存腔的一侧;所述出口阀包括第二阀座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座固定于所述出口通道与所述暂存腔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阀座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出口通道与所述暂存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阀门密封封盖于所述第二通孔,且一端与所述泵基座或所述第二阀座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阀座朝向所述出口通道的一侧。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第一通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入口通道的通流面积;所述第二通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出口通道的通流面积。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压电微泵至少为两个,且串联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压电微泵的所述压电振子错相位振动。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压电微泵还包括与最末端的所述出口通道相连通的警示集油槽;所述警示集油槽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警示集油槽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润滑油报警。基于上述润滑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润滑系统的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优选的,上述设备中,所述设备为风电机组、发动机或减速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在
技术介绍
所述润滑系统的基础之上增加辅助负压管路及辅助负压源,辅助负压源通过辅助负压管路使得润滑油回收容器的内腔环境为负压环境,此负压环境能够使得回油管路具有与润滑泵协同的负压吸附作用,进而使得润滑油在更大的作用力下自回油点被排走。相比于单纯地通过润滑泵来实现润滑油回收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润滑系统无疑具有更为强大的回油能力,进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回油,最终实现回油较快或者能较及时地回油。可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能解决
技术介绍
所述的润滑系统无法及时回油或回油较慢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润滑系统部分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微泵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微泵的剖视图,为了便于对图的理解,图4未示出第一阀座4152及第二阀座4161,图4中的直线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附图标记说明:润滑油回收容器100、回油管路200、辅助负压管路300、压电微泵400、L形连接板500;微泵主体410、电控单元420、上壳体430、下壳体440、观察窗441、封盖450;泵基座411、凹陷412、入口通道413、压电振子414、入口阀415、出口阀416、入口管接头417、出口管接头418、出口通道419、暂存腔4110;第一阀门4151、第一阀座4152、第二阀座4161、第二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油回收容器(100),与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100)连通的回油管路(200),以及驱动润滑油实施回油流动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辅助负压管路(300)及辅助负压源;其中:所述辅助负压源通过所述辅助负压管路(300)与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100)连通,以确保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100)的内腔处于负压环境;所述负压环境与所述润滑泵均用于对流经所述回油管路(200)的润滑油施加使其向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100)的内腔流动的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油回收容器(100),与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100)连通的回油
管路(200),以及驱动润滑油实施回油流动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辅助
负压管路(300)及辅助负压源;其中:
所述辅助负压源通过所述辅助负压管路(300)与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100)连通,以
确保所述润滑油回收容器(100)的内腔处于负压环境;
所述负压环境与所述润滑泵均用于对流经所述回油管路(200)的润滑油施加使其向所述
润滑油回收容器(100)的内腔流动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路(200)的排油口距离所述
润滑油回收容器(100)的内腔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辅助负压管路(300)的连接口距离所述
内腔底部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负压源为压电微泵(400),所述
压电微泵(400)包括泵基座(411)、压电振子(414)、入口阀(415)、出口阀(416)和电
控单元(420);其中:
所述泵基座(411)包括入口通道(413)、出口通道(419)及凹陷(412),所述压电振
子(414)密封封盖在所述凹陷(412)上以形成暂存腔(4110),所述暂存腔(4110)连通所
述入口通道(413)和出口通道(419);
所述入口通道(413)通过所述入口阀(415)与所述暂存腔(4110)连通;所述出口通
道(419)通过所述出口阀(416)与所述暂存腔(4110)连通;
所述入口阀(415)和所述出口阀(416)为单向常闭阀;所述入口阀(415)向着所述暂
存腔(4110)方向开启以连通所述入口通道(413)和所述暂存腔(4110);所述出口阀(416)
向着所述出口通道(419)方向开启以连通所述出口通道(419)和所述暂存腔(4110);
所述电控单元(420)与所述压电振子(414)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压电振子(414)往复
振动以通过改变所述暂存腔(4110)的内腔压力来交替开启所述入口阀(415)和出口阀(4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王晓东贾文强姜宏伟吴建华朱少辉宁文钢薛晓云王晓宇丁欣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