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接线模块以及电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204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接线模块以及电控设备,其中,线缆接线模块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中间导电件、以及与中间导电件连接的线缆端连接端子,壳体设有连通壳体内外且至少设有两个的第一外接孔口,第一外接孔口放置有线缆端连接端子,线缆端连接端子包括压线紧固件,以及设于第一外接孔口并封堵第一外接孔口的接线柱,接线柱在外露于壳体的外露部开设用于供线缆电导线插入的接线盲孔,接线柱设有连通至接线盲孔的压线孔,压线紧固件穿设于压线孔,且沿压线孔向接线盲孔移动以将线缆电导线压紧于接线盲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接线盲孔和压线紧固件的配合,只需将线缆的电导线插入接线盲孔,再由压线紧固将线缆的电导线压紧即可,接线过程简单、快捷、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接线模块以及电控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控领域,电控设备需要与线缆的电导线进行连接,而目前的线缆接线模块,需 要在线缆的末端(或自由端)连接有线耳朵或线鼻子等,才能将线缆固定连接至电控设备, 而在线缆的末端(或自由端)添加线耳朵或线鼻子等,增加了需要增加一道连接工序,影响 了线缆与接线端子的连接效率。 此外,基于目前线缆接线模块,当作业人员手头上没有可供使用的线耳朵或线鼻 子等时,影响了线缆与电控设备之间的连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其旨在提高线 缆与电控设备的连接效率。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种线缆接线模块,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导电件、以及与所述中间导 电件连接的线缆端连接端子,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内外且至少设有两个的第一外接 孔口,其中,所述第一外接孔口放置有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包括压线 紧固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接孔口并封堵所述第一外接孔口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在外 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露部开设用于供线缆电导线插入的接线盲孔,所述接线柱设有连通至所 述接线盲孔的压线孔,所述压线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压线孔,且沿所述压线孔向所述接线盲 孔移动以将所述线缆电导线压紧于所述接线盲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护槽,所述外露部设于所述防护槽内。 可选地,所述接线柱还包括内藏于所述壳体内的内部件,所述压线孔开设于所述 内部件,其中,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压线孔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引导孔,所述压线紧固件经所 述引导孔并穿设至所述压线孔,且所述压线紧固件封堵所述引导孔和压线孔。 可选地,所述压线紧固件呈杆状设置,并设有压线外螺纹,所述压线孔和所述引导 孔均设有与所述压线外螺纹配合的压线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压线紧固件背离所述接线柱设有供旋钮的手柄或用于与螺丝刀配合 的螺丝头。 可选地,所述接线盲孔的开孔方向朝向所述中间导电件,所述接线盲孔的孔底开 设有贯通至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通孔,所述中间导电件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应位置处开设有 第二螺孔,所述接线柱与所述中间导电件的连接通过第一螺钉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螺 孔螺接来实现。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有第二外接孔口;所述线缆接线模块包括用于遮挡所述 第二外接孔口的防护组件。 可选地,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防护门体以及在弹性恢复力的 作用下驱动所述防护门体旋转闭合所述第二外接孔口的闭门装置。 可选地,所述防护门体的侧边设有旋转轴,并通过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连接于所述 壳体内侧;所述闭门装置通过其弹性恢复力驱动所述防护门体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并在所 述壳体内侧闭合所述第二外接孔口。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控设备,包括上述的线缆接线模块。 本专利技术通过线缆端连接端子的结构设置,将线缆的电导线直接插入接线盲孔,再 由压线紧固压紧于接线盲孔内即可,接线过程简单、快捷、效率高,无需在线缆的自由端添 加线耳朵或线鼻子等。 此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由于接线柱设于第一外接孔口并封堵该第一外接孔口, 且接线盲孔为盲孔结构设置,【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是本专利技术线缆接线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线缆接线模块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线路接线模块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线缆接线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线缆接线模块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 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 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缆接线模块,可应用于变电站交流系统、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 统、控制柜、配电柜、配电箱等电控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线缆接线模块包括壳体10、设于壳体10内的中间导电件20、以 及与中间导电件20连接的线缆端连接端子30;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0由绝缘塑料制成,当 然,该壳体10也可以由其他绝缘材料制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壳体10 可由多个相互之间可拆卸的壳件组成,以便于打开壳体10,并对壳体10内的零部件进行装 配、维护等。 在本专利技术中,壳体10设有连通壳体10内外且至少设有两个的第一外接孔口 11,如 图1至图5所示,第一外接孔口 11放置有线缆端连接端子30,而线缆端连接端子30包括压线 紧固件32,以及设于第一外接孔口 11并封堵第一外接孔口 11的接线柱31,接线柱31在外露 于壳体10的外露部(图中未标注)开设用于供线缆电导线插入的接线盲孔311,接线柱31设 有连通至接线盲孔311的压线孔312,压线紧固件32穿设于压线孔312,且沿压线孔312向接 线盲孔311移动并将线缆电导线压紧于接线盲孔311。在本实施中,外露部具有外露端面,其 中,接线盲孔311开设于外露端面。基于上述结构,将线缆连接至该线缆接线模块的过程是:首先,将线缆中需要连接 至线缆接线模块的连接端绝缘保护层剥离,使线缆的导电线裸露;其次,将裸露的导电线插 入到压线孔312内;最后,压线紧固件32沿压线孔312向接线盲孔311移动并将线缆电导线压 紧于接线盲孔311,从而完成了整个连接过程。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图3和图4所不,壳体10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护槽13,外露部设于 防护槽13内。基于此结构,由于防护槽13的槽口边缘能够减少线缆接线模块外的零部件磕 碰到接线柱31,对接线柱31的外露部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接线柱31还包括内藏于壳体10内的内部件(图中未标 注),压线孔312开设于内部件,其中,壳体10在与压线孔312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引导孔12, 压线紧固件32经引导孔12并穿设至压线孔312,且压线紧固件32封堵引导孔12和压线孔 312。基于此结构,在确保压线紧固件32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锁紧线缆电导线在本实施中, 引导孔12孔轴的轴线与压线孔312孔轴的轴线相互垂直,且引导孔12孔轴的轴线经过压线 孔312孔轴的轴线。进一步地,压线紧固件32呈杆状设置,并设有压线外螺纹(图中未显示),压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导电件、以及与所述中间导电件连接的线缆端连接端子,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内外且至少设有两个的第一外接孔口,所述第一外接孔口放置有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所述线缆端连接端子包括压线紧固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接孔口并封堵所述第一外接孔口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在外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露部开设用于供线缆电导线插入的接线盲孔,所述接线柱设有连通至所述接线盲孔的压线孔,所述压线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压线孔,且沿所述压线孔向所述接线盲孔移动以将所述线缆电导线压紧于所述接线盲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罗德胜欧阳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