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0290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包括散热体及设于该散热体上的发热管,散热体上成型有沿散热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孔,发热管插置于该安装孔内;散热体的一侧具有沿散热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对应的,散热体的另一侧具有与相邻散热体上的卡勾相配合连接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散热体上直接成型有能将发热管隐藏其中的安装孔,装配时将发热管插置在安装孔内不仅确保了散热层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散热层结构的稳固性,也可以防止灰尘等覆盖在发热管上而影响发热效果;同时,由于相邻两散热体之间可通过卡勾及卡槽进行脱卸式连接,这为散热层结构的装配及连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暖用具
,具体指一种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用于室内取暖的设备,常见的取暖设备一般至少包括有散热层及安装在散热层上的发热管,发热管多为直接与空气接触,这样的结构不仅装配不够牢固,且由于室内较为干燥、空气中毛绒物较多,采用上述结构的取暖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3837088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申请号:CN201420214360.7)披露了一种结构,包括散热件、以及对散热件进行防护并固定安装在散热件两侧的防护管,散热件与防护管中固定贯穿安装有导热管,导热管与散热件、防护管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回流主管、下部固定安装有进流主管,回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与回流右堵片,回流主管向上设有排气孔,进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与入流右堵片,进流主管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上述结构的散热器采用组合式连接在一起,导热管设置在散热件与防护管中,避免了导热管直接裸露导致的安全问题。但是由于上述散热器中相邻散热体之间无法进行连接,只能在生产时根据需要将散热体生产为一个整体,这为散热器的装配及使用带来了不便。因此,对于目前散热装置的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结构稳固的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包括散热体及设于该散热体上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上成型有沿散热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孔,所述的发热管插置于该安装孔内;所述散热体的一侧具有沿散热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对应的,所述散热体的另一侧具有与相邻散热体上的卡勾相配合连接的卡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体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散热层,该第一散热层的后侧面与第二散热层的前侧表面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壁,所述的安装孔成型于第一连接壁上。上述结构减少了散热体的重量,且增大了散热体的散热面积,从而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体的散热效果,所述第一散热层的前侧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壁,该第二连接壁上连接有第三散热层。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第二散热层的后侧设置有一侧板,所述第二散热层脱卸式连接于该侧板上。所述第二散热层的后侧面上具有向后延伸的第三连接壁,该第三连接壁的边缘成型有沿第三连接壁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滑块,对应的,所述侧板的前侧面上具有与上述第一滑块导向配合的滑槽。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为散热体的装配提供了便利。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散热体的顶部连接有一接头,该接头的一端设置有能包覆于安装孔外周并将安装孔的上端堵住的连接部。采用上述结构,以防止发热管的热量从安装孔上端散出,以使散热体具有较高的散热效果。优选地,所述接头的前侧成型有装饰面,装配完成状态下,所述装饰面与第三散热层相齐平。所述接头的后侧成型有第四连接壁,该第四连接壁的边缘具有与所述侧板上的滑槽导向配合的第二滑块。上述结构一方面使装配后的散热层结构较为美观,另一方面也为散热层结构的装配提供了便利。优选地,所述接头的一侧具有向外延伸的插接部,对应的,所述接头的另一侧具有与相邻接头上的插接部相匹配插接的插口,以便于将相邻的接头组装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的卡勾成型于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散热层的一侧边上,所述的卡槽成型于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散热层的另一侧边上。作为改进,所述散热体的顶部脱卸式连接有一能将散热体顶部遮盖的顶盖,该顶盖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上述顶盖一方面起到装配、装饰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发热管的热量自发热管上端通过出风口传出,并且,顶盖与散热体连接,可以接收散热体上的热量并进一步传导,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散热体的散热面积,提高了加热器的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中只能从侧面散热的加热器相比,本技术的加热器可以从顶部及侧面散热,散热面积更大,取暖效果更佳。优选地,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散热翼片。所述散热翼片包括第一散热翼片及第二散热翼片,所述第一散热翼片为两个并分别布置于顶盖的顶部边缘处,所述第二散热翼片为至少一个并沿顶盖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散热翼片优选为三个并前后平行布置,且第二散热翼片成型有一向散热体前侧弯折的弧度,这样的结构可以对热量起到导流作用,增强散热效果。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发热管为储热式电热管,该储热式电热管是将发热丝装置于铁管中后填充石英砂,并在填充孔封堵塞头制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散热体上直接成型有能将发热管隐藏其中的安装孔,装配时将发热管插置在安装孔内不仅确保了散热层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散热层结构的稳固性,也可以防止灰尘等覆盖在发热管上而影响发热效果;同时,由于相邻两散热体之间可通过卡勾及卡槽进行脱卸式连接,这为散热体结构的装配及连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相邻两散热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部分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多个散热体连接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包括散热体1、发热管2、侧板3及接头4。散热体1上成型有沿散热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孔11,发热管2插置于该安装孔11内。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管2为储热式电热管,该储热式电热管是将发热丝装置于铁管中后填充石英砂,并在填充孔封堵塞头制成的。散热体1的一侧具有沿散热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12,对应的,散热体1的另一侧具有与相邻散热体1上的卡勾12相配合连接的卡槽13。利用上述卡勾12与卡槽13结构可以将多个散热体结构连接为一体,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两个散热体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具体的,散热体1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卡勾12成型于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一侧边上,卡槽13成型于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另一侧边上。第一散热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包括散热体(1)及设于该散热体(1)上的发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1)上成型有沿散热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孔(11),所述的发热管(2)插置于该安装孔(11)内;所述散热体(1)的一侧具有沿散热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12),对应的,所述散热体(1)的另一侧具有与相邻散热体(1)上的卡勾(12)相配合连接的卡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包括散热体(1)及设于该散热体(1)上的发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1)上成型有沿散热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孔(11),所述的发热管(2)插置于该安装孔(11)内;所述散热体(1)的一侧具有沿散热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卡勾(12),对应的,所述散热体(1)的另一侧具有与相邻散热体(1)上的卡勾(12)相配合连接的卡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1)具有前后间隔布置的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该第一散热层(14)的后侧面与第二散热层(15)的前侧表面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壁(101),所述的安装孔(11)成型于第一连接壁(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14)的前侧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壁(102),该第二连接壁(102)上连接有第三散热层(16);所述第二散热层(15)的后侧设置有一侧板(3),所述第二散热层(15)脱卸式连接于该侧板(3)上;所述的卡勾(12)成型于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一侧边上,所述的卡槽(13)成型于第一散热层(14)及第二散热层(15)的另一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热管式加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层(15)的后侧面上具有向后延伸的第三连接壁(103),该第三连接壁(103)的边缘成型有沿第三连接壁(103)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滑块(104),对应的,所述侧板(3)的前侧面上具有与上述第一滑块(104)导向配合的滑槽(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辉余文达袁庆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宁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