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826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9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取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一体成型的上侧板与后侧板、一体成型的前侧板与下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拼接而成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加热器模块及加热器固定条,所述加热器固定条一端扣接在加热器模块上,另一端卡接在前侧板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模块的长度小于前侧板的长度,所述加热器模块的宽度小于上侧板的宽度,所述加热器模块的高度小于左侧板的高度,所述加热器模块通过加热器固定条固定在壳体中心,由于取暖器除空气外没有其他的介质参与工作,这样降低了噪音的产生,当加热器模块在做升温工作时,由于加热器模块与壳体之间的空间较大,这样降低壳体表面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取暖装置,特别是新型取暖器
技术介绍
自然对流取暖器(自然对流指的是流动的流体(气体或液体)将热带走的热传递方式)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暖气由下至上,取暖器罩壳上为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通电后电热管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但是现有的取暖器的内部加热装置周围还设有其他工作部件,这样在取暖器升温时,容易产生噪音,同时,由于加热装置与壳体的间隙空间比较小,容易使取暖器的外壳发热,在关闭加热装置后,取暖器的外壳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壳体表面的温度,减少噪音的新型取暖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取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一体成型的上侧板与后侧板、一体成型的前侧板与下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拼接而成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加热器模块及加热器固定条,所述加热器固定条一端扣接在加热器模块上,另一端卡接在前侧板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模块的长度小于前侧板的长度,所述加热器模块的宽度小于上侧板的宽度,所述加热器模块的高度小于左侧板的高度,所述加热器模块通过加热器固定条固定在壳体中心。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在上侧板上开设有出气口,在下侧板上安装有进气口,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两侧底部各卡接有一个底脚,所述前侧板的右上角上安装有控制板,所述下侧板上安装有卡线,所述右侧板上的安装有防倾倒开关、按钮开关、电源板及可控硅,所述防倾倒开关与按钮开关并行排列且位于电源板上方,所述可控硅卡接在电源板一侧。为了方便底脚的安装或拆卸,所述底脚上凸设有卡块,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的底部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口,所述底脚通过卡块与卡口的配合连接在左侧板与右侧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打开开关按钮,使加热器模块升温,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热空气从上侧板上的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则从下侧板的进气口进入进行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从而使室内温度提高,由于取暖器除空气外没有其他的介质参与工作,这样降低了噪音的产生,当加热器模块在做升温工作时,由于加热器模块与壳体之间的空间较大,这样降低壳体表面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1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示意图。 壳体1、上侧板2、后侧板3、前侧板4、下侧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加热器模块8、加热器固定条9、控制板10、防倾倒开关11、按钮开关12、电源板13、可控硅14、底脚15、卡块16、卡口 17、出气口 18、进气口 19、卡线2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新型取暖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由一体成型的上侧板2与后侧板3、一体成型的前侧板4与下侧板5、左侧板6及右侧板7拼接而成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加热器模块8及加热器固定条9,所述加热器固定条9 一端扣接在加热器模块8上,另一端卡接在前侧板4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长度小于前侧板4的长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宽度小于上侧板2的宽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高度小于左侧板6的高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通过加热器固定条9固定在壳体1中心,在上侧板2上开设有出气口 18,在下侧板5上安装有进气口 19,所述左侧板6与右侧板7两侧底部各卡接有一个底脚15,所述前侧板4的右上角上安装有控制板10,所述下侧板5上安装有卡线20,所述右侧板7上的安装有防倾倒开关11、按钮开关12、电源板13及可控硅14,所述防倾倒开关11与按钮开关12并行排列且位于电源板13上方,所述可控硅14卡接在电源板13 —侧,如图3所示,所述底脚15上凸设有卡块16,所述左侧板6与右侧板7的底部设有与卡块16相配合的卡口 17,所述底脚15通过卡块16与卡口 17的配合连接在左侧板6与右侧板7上。工作时,如图1、图2所示,通过打开按钮开关12,使加热器模块8升温,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热空气从上侧板2上的出气口 18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则从下侧板5的进气口 19进入进行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从而使室内温度提高,由于取暖器除空气外没有其他的介质参与工作,这样降低了噪音的产生,当加热器模块8在做升温工作时,由于加热器模块8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较大,这样降低壳体1表面的温度,而底脚15的卡接在左侧板6与右侧板7的底部,方便底脚15的拆卸与安装,而右侧板7设置的可控硅14与防倾倒开关11的设置既能提高取暖器的工作效率也能使取暖器在摔倒时及时关闭电源,防止发生事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取暖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由一体成型的上侧板(2)与后侧板(3)、一体成型的前侧板(4)与下侧板(5)、左侧板(6)及右侧板(7)拼接而成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加热器模块(8)及加热器固定条(9),所述加热器固定条(9) 一端扣接在加热器模块⑶上,另一端卡接在前侧板⑷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长度小于前侧板(4)的长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宽度小于上侧板(2)的宽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高度小于左侧板(6)的高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通过加热器固定条(9)固定在壳体(1)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是:在上侧板(2)上开设有出气口(18),在下侧板(5)上安装有进气口(19),所述左侧板(6)与右侧板(7)两侧底部各卡接有一个底脚(15),所述前侧板(4)的右上角上安装有控制板(10),所述下侧板(5)上安装有卡线(20),所述右侧板(7)上的安装有防倾倒开关(11)、按钮开关(12)、电源板(13)及可控硅(14),所述防倾倒开关(11)与按钮开关(12)并行排列且位于电源板(13)上方,所述可控硅(14)卡接在电源板(13) 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底脚(15)上凸设有卡块(16),所述左侧板(6)与右侧板(7)的底部设有与卡块(16)相配合的卡口(17),所述底脚(15)通过卡块(16)与卡口(17)的配合连接在左侧板(6)与右侧板(7)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取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一体成型的上侧板与后侧板、一体成型的前侧板与下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拼接而成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加热器模块及加热器固定条,所述加热器固定条一端扣接在加热器模块上,另一端卡接在前侧板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模块的长度小于前侧板的长度,所述加热器模块的宽度小于上侧板的宽度,所述加热器模块的高度小于左侧板的高度,所述加热器模块通过加热器固定条固定在壳体中心,由于取暖器除空气外没有其他的介质参与工作,这样降低了噪音的产生,当加热器模块在做升温工作时,由于加热器模块与壳体之间的空间较大,这样降低壳体表面的温度。【I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取暖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由一体成型的上侧板(2)与后侧板(3)、一体成型的前侧板(4)与下侧板(5)、左侧板(6)及右侧板(7)拼接而成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加热器模块(8)及加热器固定条(9),所述加热器固定条(9)一端扣接在加热器模块(8)上,另一端卡接在前侧板(4)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长度小于前侧板(4)的长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宽度小于上侧板(2)的宽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的高度小于左侧板(6)的高度,所述加热器模块(8)通过加热器固定条(9)固定在壳体(1)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安莱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