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阀门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745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减速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阀门减震器,包括上吊环、下吊环、上支座、下支座、活塞杆、压紧螺母、底部阀、压力筒、防尘罩、贮油缸壁、压力筒壁、贮油缸体、油封、滑动筒、固定螺母A、固定螺母B、阀门A、阀门B、阀门C、保护垫、过油孔A、过油孔B、过油环A、过油环B,所述上吊环在所述上支座的上面,所述防尘罩在所述上支座的下面,所述贮油缸体在所述防尘罩的里面,所述贮油缸壁包裹所述贮油缸体,所述下支座在所述贮油缸体的下面,所述下吊环在所述下支座的下面,所述压力筒在所述贮油缸体的里面,所述压力筒壁包裹所述压力筒,所述油封在所述压力筒的上面,所述底部阀在所述压力筒的底部,所述活塞杆在所述底部阀的上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减速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阀门减震器,包括上吊环、下吊环、上支座、下支座、活塞杆、压紧螺母、底部阀、压力筒、防尘罩、贮油缸壁、压力筒壁、贮油缸体、油封、滑动筒、固定螺母A、固定螺母B、阀门A、阀门B、阀门C、保护垫、过油孔A、过油孔B、过油环A、过油环B,所述上吊环在所述上支座的上面,所述防尘罩在所述上支座的下面,所述贮油缸体在所述防尘罩的里面,所述贮油缸壁包裹所述贮油缸体,所述下支座在所述贮油缸体的下面,所述下吊环在所述下支座的下面,所述压力筒在所述贮油缸体的里面,所述压力筒壁包裹所述压力筒,所述油封在所述压力筒的上面,所述底部阀在所述压力筒的底部,所述活塞杆在所述底部阀的上面。【专利说明】多阀门减震器
本技术属于减速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阀门减震器。
技术介绍
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我们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用下列方法检验减震器的工作是否良好。 如果减震器没有漏油的现象,则应检查减震器连接销、连接杆、连接孔、橡胶衬套等是否有损坏、脱焊、破裂或脱落之处。若上述检查正常,则应进一步分解减震器,检查活塞与缸筒间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缸筒有无拉伤,阀门密封是否良好,阀瓣与阀座贴合是否严密,以及减震器的伸张弹簧是否过软或折断,根据情况采取修磨或换件的办法修理。 另外,减震器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发出响声的故障,这主要是由于减震器与钢板弹簧、车架或轴相碰撞,胶垫损坏或脱落以及减震器防尘筒变形,油液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应查明原因,予以修理。 减震器在进行检查修复后应在专门试验台上进行工作性能试验,当阻力频率在100± Imm时,其伸张行程和压缩行程的阻力应符合规定。如解放CA1091伸张行程最大阻力为2156?2646N,压缩行程最大阻力为392?588N ;东风车伸张行程最大阻力为2450?3038Ν,压缩行程最大阻力为49(Γ686Ν。如果没有试验条件,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经验做法,即用一铁棒穿入减震器下端吊环内,用双脚踩住其两端,双手握住上吊环往复拉21次,当向上拉时阻力很大,向下压时不感到费力,而且拉伸的阻力与修理前相比有所恢复,无空程感,则表明减震器基本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阀门减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减震器阀门碰撞压力筒壁的问题。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阀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环、下吊环、上支座、下支座、活塞杆、压紧螺母、底部阀、压力筒、防尘罩、贮油缸壁、压力筒壁、贮油缸体、油封、滑动筒、固定螺母Α、固定螺母B、阀门Α、阀门B、阀门C、保护垫、过油孔Α、过油孔B、过油环Α、过油环B,所述上吊环在所述上支座的上面,所述防尘罩在所述上支座的下面,所述贮油缸体在所述防尘罩的里面,所述贮油缸壁包裹所述贮油缸体,所述下支座在所述贮油缸体的下面,所述下吊环在所述下支座的下面,所述压力筒在所述贮油缸体的里面,所述压力筒壁包裹所述压力筒,所述油封在所述压力筒的上面,所述底部阀在所述压力筒的底部,所述活塞杆在所述底部阀的上面,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油封、固定螺母Α、阀门Α、固定螺母B,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支座,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紧螺母,所述阀门A在所述压力筒壁的里面,所述阀门Α、阀门B、阀门C在所述滑动筒的内部,所述阀门A在所述固定螺母Α、固定螺母B之间,所述阀门B,所述阀门B在所述滑动筒、固定螺母A之间,所述过油环A贯穿所述阀门B,所述保护垫在所述阀门B的上面,所述保护垫在所述固定螺母A、过油环A之间,所述过油孔A、过油孔B贯穿所述阀门A,所述过油孔A在所述过油孔B的旁边,所述阀门C在所述滑动筒、固定螺母B之间,所述过油环B贯穿所述阀门C。 所述滑动筒的外直径和所述压力筒的内直径相等,所述活塞杆、过油孔A平行,所述固定螺母A、阀门A、固定螺母B平行。 所述过油孔A为直筒形,所述过油孔B为梯形,所述过油环A为梯形,所述过油环B为倒梯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I本多阀门减震器,设有保护垫,防止阀门碰撞压力筒壁,减少减震器因此损环的几率。 2多个阀门在滑动筒内部组成复合结构,滑动筒、固定螺母稳定了阀门在活塞杆上的位置,使阀门不致偏移,互相碰撞。 3阀门上下排列,加大了阻力有助于减少振动频率。 4阀门上有不同形状的过油环和过油孔,油料在阀门之间流动变速,增加了阻力,过油环和过油孔还可以减小阀门的重量,不影响减震器正常使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上吊环,2-下吊环,3-上支座,4-下支座,5-活塞杆,6-压紧螺母,7-底部阀,8-压力筒,9-防尘罩,10-贮油缸壁,11-压力筒壁,12-贮油缸体,13-油封,14-滑动筒,15-固定螺母A,16-固定螺母B,17-阀门A,18-阀门B, 19-阀门C,20-保护垫,21-过油孔A,22-过油孔B, 23-过油孔C,24-过油孔D。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上吊环1、下吊环2、上支座3、下支座4、活塞杆5、压紧螺母6、底部阀7、压力筒8、防尘罩9、贮油缸壁10、压力筒壁11、贮油缸体12、油封13、滑动筒14、固定螺母A15、固定螺母B16、阀门A17、阀门B18、阀门C19、保护垫20、过油孔A21、过油孔B22、过油环A23、过油环B24,上吊环I在上支座3的上面,防尘罩9在上支座3的下面,贮油缸体12在防尘罩9的里面,贮油缸壁10包裹贮油缸体12,下支座4在贮油缸体12的下面,下吊环2在下支座4的下面,压力筒8在贮油缸体12的里面,压力筒壁11包裹压力筒8,油封13在压力筒8的上面,底部阀7在压力筒8的底部,活塞杆5在底部阀7的上面,活塞杆5贯穿油封13、固定螺母A15、阀门A17、固定螺母B16,活塞杆5的一端连接上支座3,活塞杆5的另一端连接压紧螺母6,阀门A17在压力筒壁11的里面,阀门A17、阀门B18、阀门C19在滑动筒14的内部,阀门A17在固定螺母A15、固定螺母B16之间,阀门B18,阀门B18在滑动筒14、固定螺母A15之间,过油环A23贯穿阀门B18,保护垫20在阀门B18的上面,保护垫20在固定螺母A15、过油环A23之间,过油孔A21、过油孔B22贯穿阀门A17,过油孔A21在过油孔B22的旁边,阀门C19在滑动筒14、固定螺母B16之间,过油环B24贯穿阀门C19。 滑动筒14的外直径和压力筒8的内直径相等,活塞杆5、过油孔A21平行,固定螺母A15、阀门A17、固定螺母B16平行。 过油孔A21为直筒形,过油孔B22为梯形,过油环A23为梯形,过油环B24为倒梯形。 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多阀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环、下吊环、上支座、下支座、活塞杆、压紧螺母、底部阀、压力筒、防尘罩、贮油缸壁、压力筒壁、贮油缸体、油封、滑动筒、固定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阀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环、下吊环、上支座、下支座、活塞杆、压紧螺母、底部阀、压力筒、防尘罩、贮油缸壁、压力筒壁、贮油缸体、油封、滑动筒、固定螺母A、固定螺母B、阀门A、阀门B、阀门C、保护垫、过油孔A、过油孔B、过油环A、过油环B,所述上吊环在所述上支座的上面,所述防尘罩在所述上支座的下面,所述贮油缸体在所述防尘罩的里面,所述贮油缸壁包裹所述贮油缸体,所述下支座在所述贮油缸体的下面,所述下吊环在所述下支座的下面,所述压力筒在所述贮油缸体的里面,所述压力筒壁包裹所述压力筒,所述油封在所述压力筒的上面,所述底部阀在所述压力筒的底部,所述活塞杆在所述底部阀的上面,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油封、固定螺母A、阀门A、固定螺母B,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支座,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紧螺母,所述阀门A在所述压力筒壁的里面,所述阀门A、阀门B、阀门C在所述滑动筒的内部,所述阀门A在所述固定螺母A、固定螺母B之间,所述阀门B在所述滑动筒、固定螺母A之间,所述过油环A贯穿所述阀门B,所述保护垫在所述阀门B的上面,所述保护垫在所述固定螺母A、过油环A之间,所述过油孔A、过油孔B贯穿所述阀门A,所述过油孔A在所述过油孔B的旁边,所述阀门C在所述滑动筒、固定螺母B之间,所述过油环B贯穿所述阀门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原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