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包线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298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0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漆包线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和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焊接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弯曲形,其包括第一焊接部、与第一焊接部相对的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在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和所述第三焊接部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所述接线端的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接线端采用逆变式电阻焊接进行焊接时不需要去除接线端表面的绝缘层,可提高线圈绕制的产量,且可以避免因为焊接部的绝缘层未去除完整而导致爆焊的情况进而导致焊接不完整或为焊接的情况,并且将原本单面焊接的效果改良为双面焊接,可提高焊接的牢固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感器的漆包线圈与端子片之间通常是采用逆变式电阻焊接进行焊接。现有端子片的焊接位置设计为平面,其与漆包线圈的焊接工艺如图1所示,图1中,I为逆变流焊接机的上焊接头,2为逆变流焊接机的下焊接头,3为线圈焊接部分,4为端子。首先,剥除线圈焊接部分3的漆包膜,再将去除绝缘层的线圈焊接部分3和端子4放在上焊接头I与下焊接头2之间,在上焊接头I和下焊接头2上通入一定的电压与电流,并在线圈焊接部分3和端子4之间施予一定的压力使上焊接头I与下焊接头2导通,此时线圈焊接部分3和端子4会产生一定的电阻并产生温度,使线圈焊接部分3和端子4产生熔融,进而达到焊接的目的。以上结构的端子片焊接时,需先将线圈焊接部分去除绝缘层才能进行焊接,因为如没有将其绝缘层去除的话,上焊接头I与下焊接头2就无法导通并产生爆焊的情况,导致焊接不完整或为焊接的情况。但是在线圈绕制时如要去除漆包线的绝缘层时会使得绕制线圈的效率较低,且去除绝缘层的位置较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以在不剥除漆包线的漆包膜就可以采用逆变式电阻焊接进行焊接,以提高线圈绕制效率及牢固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和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焊接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弯曲形,其包括第一焊接部、与第一焊接部相对的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在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和所述第三焊接部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所述接线端的线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和所述第三焊接部为一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呈“V”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V”形的一个支臂构成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V”形的另一个支臂的自由端构成所述第二焊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呈“C”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形与其开口相对的部位构成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C”形的两个自由端构成所述第二焊接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漆包线,所述漆包线具有接线端;和所述的漆包线接线端子,所述漆包线接线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接线端采用逆变式电阻焊接进行焊接。本技术提供的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接线端采用逆变式电阻焊接进行焊接时不需要去除接线端表面的绝缘层,可提高线圈绕制的产量,且可以避免因为焊接部的绝缘层未去除完整而导致爆焊的情况进而导致焊接不完整或为焊接的情况,并且,将原本单面焊接的效果改良为双面焊接,可提高焊接的牢固性及可靠性。本技术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焊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a-图4d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焊接工艺流程图,其中,图4a为初始状态,图4b为压合时的状态,图4c为去除绝缘层时的状态,图4d为熔接时的状态;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图9中:10、漆包线接线端子;12、接线端子本体;14、焊接部;14a、第一焊接部;14b、第二焊接部;14c、第三焊接部;16、线槽;20、漆包线;22、接线端;30、上焊接头;40、下焊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如图2、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10包括接线端子本体12和焊接部14,其中,焊接部14用于与漆包线20的接线端22焊接,所述焊接部14为弯曲形,具体地,所述焊接部14为敞口朝向接线端子本体12外侧的“V”形,所述焊接部14包括第一焊接部14a、与第一焊接部14a相对的第二焊接部14b以及连接在第一焊接部14a与第二焊接部14b之间的第三焊接部14c,所述第一焊接部14a构成所述“V”形的一个支臂,所述第二焊接部14b构成所述“V”形另一个支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一焊接部14a、所述第二焊接部14b和所述第三焊接部14c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所述接线端22的线槽16。较优地,所述第一焊接部14a、所述第二焊接部14b和所述第三焊接部14c为一体结构,这样,所述焊接部14可以通过折弯工艺形成,结构简单。图4a-图4d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焊接工艺流程图。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采用逆变式电阻焊接进行焊接的工艺如下:步骤1、将漆包线20的接线端22放置在焊接部14的线槽16中,再将焊接部14和接线端22放在上焊接头30与下焊接头40之间(见图4a);步骤2、在上焊接头30与下焊接头40之间施加一定压力使焊接部14的第一焊接部14a和第二焊接部14b与接线端22接触(见图4b);步骤3、在上焊接头30和下焊接头40上通入一定的电压与电流,电流通过焊接部14的第一焊接部14a、第二焊接部14b和第三焊接部14c,因为第一焊接部14a、第二焊接部14b和第三焊接部14c存在电阻而产生高温,将接线端22表面的绝缘层破坏(见图4c);步骤4、再次在上焊接头30和下焊接头40上通入一定的电压与电流,电流通过焊接部14的第一焊接部14a、第二焊接部14b和第三焊接部14c产生高温将第一焊接部14a、第二焊接部14b和第三焊接部14c与已去除绝缘层的接线端22熔融而达到焊接的效果。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10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不需先将漆包线20接线端22表面的绝缘层去除,可提高线圈绕制的产量,且可以避免因为焊接部的绝缘层未去除完整而导致爆焊的情况进而导致焊接不完整或为焊接的情况,并且,将原本单面焊接的效果改良为双面焊接,可提高焊接的牢固性及可靠性。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左侧的漆包线接线端子未与漆包线焊接,右侧的漆包线接线端子已与漆包线焊接。实施例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7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焊接部14为敞口朝向接线端子本体12内侧的“V”形,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漆包线接线端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8、9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焊接部14呈开口朝上的“C”形,所述“C”形与其开口相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12);和用于与漆包线(20)的接线端(22)焊接的焊接部(14);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14)为弯曲形,其包括第一焊接部(14a)、与第一焊接部(14a)相对的第二焊接部(14b)以及连接在第一焊接部(14a)与第二焊接部(14b)之间的第三焊接部(14c),所述第一焊接部(14a)、所述第二焊接部(14b)和所述第三焊接部(14c)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所述接线端(22)的线槽(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安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经济特区宝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