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清专利>正文

一种双控调光电子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617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双控调光电子镇流器:提供一种基于桥式逆变器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基础上,增加了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过流与短路保护和软开关电路、双控开关调光电路、脉冲宽度调节电路、灯丝预热和限流起辉电路、灯管起辉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比例运算电路、亮度调节电路、三低灯管起辉电路和快速放电电路;虽然增加了许多电子元件,但是实际成本增加的并不是很多,却能使本电子镇流器成为具有灯丝预热、灯管限流起辉和快速恢复的新一代电子镇流器;对部分功能电路进行删减和添加少量电子元件,可以组成多种新功能的电子镇流器和节能灯;由于荧光灯的使用相当普遍,如果都能使用本电子镇流器,对于汞排放量和矿产资源消耗相对减少75~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照明电子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双控调光电子镇流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目前在市场上销售和消费者中普遍使用的荧光灯、节能灯和台式荧光的电子镇流器,基本都是采用“自激半桥式逆变器电路”(注:以下简称为“桥式逆变器电路”)的电路结构,其基本电路原理图见附图2所示;由于结构简单、使用元件较少、销售价格较低,特别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这种电子镇流器由于没有亮度调节功能,使其被点亮的“荧光灯管、节能灯管和台式荧光灯管”(注:以下简称为“灯管”)的亮度不能根据消费者的使用要求而改变而感到遗憾,对于节能减排任务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又由于没有灯丝预热和灯管限流起辉功能,致使灯管的累计使用寿命仅是连续使用寿命的1/3~1/10以下,当环境温度低于+10℃以下时,灯管的使用寿命缩短的更加明显;而现在具有调光和灯管限流起辉功能的电子镇流器,都是采用专用的集成电路和场效应功率管组成,可能由于技术或成本等原因,实际上并没有亮度可调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在现今市场上销售和在消费者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桥式逆变器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基础上,增加了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过流和短路保护与软开关电路、“电源开关调光和遥控器开关、调光电路”(注:以下简称“双控开关调光电路”)、脉冲宽度调节电路、“灯管灯丝预热和灯管限流起辉电路”(注:以下简称“灯丝预热和限流起辉电路”)、灯管起辉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比较运算电路、亮度调节电路、“低亮度时低气温或低电源电压灯管起辉电路”(注:以下简称“三低灯管起辉电路”)和“灯管灯丝预热和灯管限流起辉电路的时基电容器和三低灯管起辉电路的时基电容器的快速放电电路”(注:以下简称“快速放电电路”);虽然增加了许多电子元件,但是实际成本增加的并不是很多,却能使本专利技术成为具有双控开关调光功能、灯丝预热和限流起辉功能、三低荧光灯管正常起辉功能和快速恢复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的电子镇流器;并且能使被点亮灯管的使用寿命相对延长3~10倍以上,真正能做到既节电又省钱的效果;由于荧光灯的使用在目前还是相当普遍,如果都能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镇流器,对于汞排放量和矿产资源消耗相对减少75~90%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桥式逆变器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功能电路;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过流与短路保护和开关电路、桥式逆变器电路、灯管起辉电流检测电路、脉冲宽度调节电路、灯丝预热和限流起辉电路、亮度调节电路、双控开关调光电路、三低灯管起辉电路、电流比较运算电路、快速放电电路和无灯管保护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由集成电路、“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三极管”)、“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晶体发光二极管”(注:以下简称“发光二极管”)、“晶体稳压二极管”(注:以下简称“稳压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器(注:以下简称为“可控硅”)、电阻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熔断器、变压器和电感器所组成;所述各种功能电路连接关系见附图1中的方框图间的连线和箭头所示,方框图内的数字为本功能电路电源接通或断开后的工作顺序。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功能电路方框图见附图1所示,电路原理图见附图3所示;现在对各个功能电路的电子元件的组成和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详细说明。所述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由熔断器F1、二极管D1~D8、电解电容器C1~C3、电容器C4~C6、稳压二极管DW1、和集成稳压电路U1组成;所述二极管D1~D4和电解电容器C1组成工作电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N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O相连接;二极管D1、D3的负极与电解电容器C1正极相连接的节点A输出为工作电源的正电;所述二极管D2、D4的正极与电解电容器C1负极相连接的节点B输出为工作电源的负电;所述电容器C4~C6、二极管D5~D8、稳压二极管DW1、电解电容器C2~C3和集成稳压电路U1组成控制电源的整流、降压、滤波和稳压电路,其中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容器C4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4的另一端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二极管D8的负极与电容器C5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5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输入端O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D7的负极与电解电容器C2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相连接的节点D输出为控制电路电源的正电;所述二极管D6、D8的正极与电解电容器C2负极和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1脚与电路节点D相连接,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2脚与电容器C6的一端、电解电容器C3的正极与双控开关调光模块MK1的第1脚相接,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3脚与电容器C6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器C3的负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过流和短路保护与软开关电路:由可控硅DT1、发光二极管DL1、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9~D11、电阻器R1~R6和电解电容器C7组成;所述电阻器R1的一端与工作电源的正电输出端A点相连接,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可控硅DT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L1的负极、二极管D10的负极和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器C7的负极、电阻器R2的一端和工作电源的负电B点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1的控制极与电解电容器C7的正极和电阻器R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和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L1的正极与电阻器R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与控制电源输出端节点D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二极管D11的负极和电阻器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6一端和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BG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和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与桥式逆变器电路节点C相连接。所述无灯管保护电路和启动触发电路:所述无灯管保护电路由电阻器R7组成;所述电阻器R7一端与电容器C10的一端和灯管DG1一端灯丝的一端相连接,灯管DG1一端灯丝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正电A点相连接:所述启动触发电路由电阻器R7~R8、二极管D12、电容器C8和触发二极管DR1组成:所述电阻器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2的负极和电阻器R8的一端与桥式逆变器电路的节点C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二极管D12的正极和电容器C8的一端与触发二极管DR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器C8的另一端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触发二极管DR1的另一端与桥式逆变器电路的晶体管BG4基极相连接。所述桥式逆变器电路:由三极管BG3~BG4、二极管D13~D18、电容器C9~C10、电阻器R9~R11、脉冲变压器T1和电感器L1组成;所述三极管BG3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3的负极、灯管BG1的一端灯丝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的正电节点A相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控调光电子镇流器:一种基于桥式逆变器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过流或短路与软开关电路、桥式逆变器电路、灯管起辉电流检测电路、脉冲调宽电路、灯丝预热和限流起辉电路、亮度调节电路、三低灯管起辉电路、电流比例运算电路和快速放电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由集成电路、“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三极管”)、“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器(注:以下简称为“可控硅”)、电阻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熔断器、变压器和电感器所组成;根据市场的需求可对部分功能电路进行删减和添加少量电子元件,可组成具有灯丝预热、灯管限流起辉和快速恢复的“连续调光的荧光护眼台灯”、“群控调光电子镇流器”和“手动调光节能灯”;所述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由熔断器F1、二极管D1~D8、电解电容器C1~C3、电容器C4~C6、稳压二极管DW1、和集成稳压电路U1组成;所述二极管D1~D4和电解电容器C1组成工作电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N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O相连接;二极管D1、D3的负极与电解电容器C1正极相连接的节点A输出为工作电源的正电;所述二极管D2、D4的正极与电解电容器C1负极相连接的节点B输出为工作电源的负电;所述电容器C4~C6、二极管D5~D8、稳压二极管DW1、电解电容器C2~C3和集成稳压电路U1组成控制电源的整流、降压、滤波和稳压电路,其中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容器C4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4的另一端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二极管D8的负极与电容器C5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5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输入端O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D7的负极与电解电容器C2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相连接的节点D输出为控制电路电源的正电;所述二极管D6、D8的正极与电解电容器C2负极和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1脚与电路节点D相连接,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2脚与电容器C6的一端、电解电容器C3的正极与双控开关调光模块MK1的第1脚相接,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3脚与电容器C6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器C3的负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过流或短路保护与软开关电路:由可控硅DT1、发光二极管DL1、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9~D11、电阻器R1~R6和电解电容器C7组成;所述电阻器R1的一端与工作电源的正电输出端A点相连接,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可控硅DT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L1的负极、二极管D10的负极和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器C7的负极、电阻器R2的一端和工作电源的负电B点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1的控制极与电解电容器C7的正极和电阻器R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和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L1的正极与电阻器R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与控制电源输出端节点D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二极管D11的负极和电阻器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6一端和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BG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和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与桥式逆变器电路节点C相连接;所述桥式逆变器电路:由三极管BG3~BG4、二极管D13~D18、电容器C9~C10、电阻器R9~R11、脉冲变压器T1和电感器L1组成;所述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7的负极与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17的正极与二极管D18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二极管D18的正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灯管起辉电流检测电路:由变压器T2、电容器C11~C12、二极管D21~D22和电阻器R12~R13组成;所述变压器T2有两个初级绕组a、b和一个次级绕组c;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a的首端与电容器C10的一端相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a的尾端与灯管DG1一端灯丝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b的首端与电感器L1的一端相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b的尾端与灯管DG1一端灯丝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次级绕组c的一端与二极管D21的正极、电容器C12的一端和电阻器R12的一端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变压器T2的次级绕组c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器C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1的负极和二极管D22的正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控调光电子镇流器:一种基于桥式逆变器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过流或短路与软开关电路、桥式逆变器电路、灯管起辉电流检测电路、脉冲调宽电路、灯丝预热和限流起辉电路、亮度调节电路、三低灯管起辉电路、电流比例运算电路和快速放电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由集成电路、“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三极管”)、“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器(注:以下简称为“可控硅”)、电阻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熔断器、变压器和电感器所组成;根据市场的需求可对部分功能电路进行删减和添加少量电子元件,可组成具有灯丝预热、灯管限流起辉和快速恢复的“连续调光的荧光护眼台灯”、“群控调光电子镇流器”和“手动调光节能灯”;
所述复合式整流滤波电路:由熔断器F1、二极管D1~D8、电解电容器C1~C3、电容器C4~C6、稳压二极管DW1、和集成稳压电路U1组成;所述二极管D1~D4和电解电容器C1组成工作电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N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交流电源的输入端O相连接;二极管D1、D3的负极与电解电容器C1正极相连接的节点A输出为工作电源的正电;所述二极管D2、D4的正极与电解电容器C1负极相连接的节点B输出为工作电源的负电;所述电容器C4~C6、二极管D5~D8、稳压二极管DW1、电解电容器C2~C3和集成稳压电路U1组成控制电源的整流、降压、滤波和稳压电路,其中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容器C4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4的另一端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二极管D8的负极与电容器C5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5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输入端O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D7的负极与电解电容器C2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相连接的节点D输出为控制电路电源的正电;所述二极管D6、D8的正极与电解电容器C2负极和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1脚与电路节点D相连接,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2脚与电容器C6的一端、电解电容器C3的正极与双控开关调光模块MK1的第1脚相接,集成稳压电路U1的第3脚与电容器C6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器C3的负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
所述过流或短路保护与软开关电路:由可控硅DT1、发光二极管DL1、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9~D11、电阻器R1~R6和电解电容器C7组成;所述电阻器R1的一端与工作电源的正电输出端A点相连接,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可控硅DT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L1的负极、二极管D10的负极和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器C7的负极、电阻器R2的一端和工作电源的负电B点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1的控制极与电解电容器C7的正极和电阻器R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和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L1的正极与电阻器R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与控制电源输出端节点D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二极管D11的负极和电阻器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6一端和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BG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和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与桥式逆变器电路节点C相连接;
所述桥式逆变器电路:由三极管BG3~BG4、二极管D13~D18、电容器C9~C10、电阻器R9~R11、脉冲变压器T1和电感器L1组成;所述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7的负极与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17的正极与二极管D18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二极管D18的正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
所述灯管起辉电流检测电路:由变压器T2、电容器C11~C12、二极管D21~D22和电阻器R12~R13组成;所述变压器T2有两个初级绕组a、b和一个次级绕组c;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a的首端与电容器C10的一端相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a的尾端与灯管DG1一端灯丝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b的首端与电感器L1的一端相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b的尾端与灯管DG1一端灯丝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次级绕组c的一端与二极管D21的正极、电容器C12的一端和电阻器R12的一端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变压器T2的次级绕组c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器C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1的负极和二极管D22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22的负极与电容器C12的另一端和电阻器R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12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电流比较运算和亮度调节电路:由电阻器R14~R18、稳压二极管DW2、三极管BG5组成;所述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与电阻器R12的另一端、电阻器R14的另一端、电阻器R16的一端、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阻器R18的一端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与电阻器R14的一端和三极管BG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1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器C15的正极和二极管D19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脉冲宽度调节电路:由三极管BG6、可控硅DT2、二极管D20、电阻器R19~R21、电容器C13~C14组成;所述电阻器R19的一端、电容器C13的一端和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c的尾端相连接,电阻器R19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13的另一端、电阻器R21的一端和三极管BG6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2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20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14的一端和可控硅DT2的控制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2的阴极和电容器C14的另一端、二极管D20的正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所述可控硅DT2的阳极与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0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灯丝预热和限流起辉电路:由电解电容器C15、二极管D19和电阻器R22组成;所述电阻器R22的一端与三极管BG6的基极相连接,电阻器R2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电解电容器C15的正极相连接,电解电容器C15的负极与共用负电节点GND相连接;
所述双控开关调光电路:由双控开关调光模块MK1、电阻器R23~R26、三极管BG7~BG9组成;所述双控开关调光模块MK1的第1脚为无线或红外遥控接收信号输入端;双控开关调光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