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905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11:22
在端子中,弹性偏转部(2)包括:缩进部(4),该缩进部朝着其对向接触部(3)侧突出,对向接触部(3)在其弹性偏转部(2)侧包括前突出部(5)和后突出部(6),相对于配合端子的凸片部(11)的插入方向,前突出部(5)和后突出部(6)分别设置在缩进部(4)的上游和下游,前突出部(5)与后突出部(6)之间的空间具有使得凸片部(11)能够进入的尺寸,并且对向接触部(3)包括凹进面(7),该凹进面(7)形成在对向接触部(3)的弹性偏转部(2)侧的表面上,并且形成在前突出部(5)与后突出部(6)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上山??而f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与配合端子的稳定连接结构的端子。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0-150041公开了一种端子,该端子具有:盒部,配合端子将要插入到该盒部内;弹性偏转部,该弹性偏转部布置在盒部内;以及对向接触部,该对向接触部布置在弹性偏转部的对向侧,如图11所示。朝着彼此突出的缩进(indent)部23和16a分别设置在弹性偏转部和对向接触部上的互相面对的位置处。已经插入到端子内的配合端子通过缩进部23和16a而在两个点处与端子进行接触。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2-063961公开了突出型阴端子100,该突出型阴端子100具有从板部80 (基板)突出的第一接触点AlO和A20,如图12所示。通过第一接触点AlO和A20以及突出型阴端子100的上侧接触点,已经插入到突出型阴端子100内的配合端子与突出型阴端子100在三个点处进行接触。由于突出型阴端子100具有第一接触点AlO和A20,所以突出型阴端子100自身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当将配合端子的凸片部插入到端子内时,需要通过使弹性偏转部偏转变形而插入凸片部。另一方面,在插入完成位置,使用弹性偏转部的偏转返回力作为接触载荷。因此,在端子插入过程中,难以以小插入力插入,并且难以在插入完成位置得到强的接触载荷。另夕卜,由于在两个缩进部处建立接触,所以存在这样的缺点:接触状态不稳定,并且因此,接触阻抗变得不稳定,并且耐振动性差。另外,需要在不增大高度的情况下减小阳凸片插入(连接器嵌合)过程中的插入力,并且还需要制备接触稳定的连接器端子。因此,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端子,该端子使得能够在抑制端子自身的高度的同时,在端子插入过程中以小插入力插入配合端子,并且在插入完成位置得到强的接触载荷。另夕卜,本专利技术还意在提供一种端子,该端子的接触状态稳定,并且因此,接触阻抗稳定,并且耐振动性好。鉴于上述缺点而已经做出了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包括:盒部,配合端子将要插入到该盒部内;弹性偏转部,该弹性偏转部布置在所述盒部内;和对向接触部,该对向接触部布置在所述弹性偏转部的对向侧上,其中,已经插入到所述弹性偏转部与所述对向接触部之间的所述配合端子的凸片部由于所述弹性偏转部的偏转变形而插入,并且,通过利用所述弹性偏转部的偏转返回力作为接触载荷,所述凸片部与所述对向接触部进行接触。所述弹性偏转部包括朝着所述对向接触部侧突出的缩进部,所述对向接触部在其弹性偏转部侧包括相对于所述配合端子的所述凸片部的插入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缩进部的位置的上游和所述缩进部的位置的下游的前突出部和后突出部,并且所述前突出部与所述后突出部之间的空间具有使得所述配合端子的所述凸片部能够进入的尺寸。所述对向接触部包括凹进面,该凹进面形成在所述对向接触部的弹性偏转部侧的表面中,并且形成在所述前突出部与所述后突出部之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端子中,已经连接到所述后突出部的所述凹进面可以由曲面形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端子中,已经连接到所述后突出部的所述凹进面可以由锥面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端子的说明图。图2是说明壳体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说明端子的盒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4是图示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比较例中的凸片部的插入已经完成的状态的图。图5是说明将凸片部插入到端子内的说明图。图6是图5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7A是说明将凸片部插入到端子内的说明图。图7B是图7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8A是图示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比较例中的正在将凸片部插入到端子内的状态的图。图8B是图8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的说明图。图10是图9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图。图12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图。参考标记列表I 盒部2弹性偏转部3对向接触部4缩进部5前突出部6后突出部7 凹进面7a 曲面7b 锥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图1至SB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适于确保稳定接触的端子包括盒部I和适于确保电线的密封性的橡胶塞1A。另外,如图2所示,端子容纳在适于确保与外部绝缘的壳体IB中,并且形成为使得能够插入配合端子。如图3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端子包括:盒部1,配合端子将要插入到该盒部I内;弹性偏转部2,该弹性偏转部2布置在盒部I内;和对向接触部3,该对向接触部3布置在弹性偏转部2的对向侧。配合端子的凸片部11插入弹性偏转部2与对向接触部3之间,并且弹性偏转部2偏转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弹性偏转部2的偏转返回力作为接触载荷,经由弹性偏转部2和对向接触部3在配合端子的凸片部11与端子之间确保了稳定接触。弹性偏转部2包括朝着对向接触部3侧突出的缩进部4。对向接触部3在其弹性偏转部2侧上包括前突出部5和后突出部6,相对于配合端子的凸片部11的插入方向,该前突出部5和后突出部6分别设置在缩进部4的位置的上游和缩进部4的位置的下游。前突出部5与后突出部6之间的空间具有作为使得配合端子的凸片部11能够进入的长度的尺寸d。对向接触部3包括凹进面7,该凹进面7是形成在弹性偏转部2侧的面中,并且形成在前突出部5与后突出部6之间。位于凹进面7的前侧和后侧的前突出部5和后突出部6用作与凸片部11进行接触的接触点部。这里,“缩进部4的位置的上游”是指比缩进部4的位置更靠近盒部I的插入口的一侧,凸片部11将要通过该插入口插入。即,是指沿着配合端子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包括:盒部,配合端子将要插入到该盒部内;弹性偏转部,该弹性偏转部布置在所述盒部内;和对向接触部,该对向接触部布置在所述弹性偏转部的对向侧上,其中已经插入到所述弹性偏转部与所述对向接触部之间的所述配合端子的凸片部由于所述弹性偏转部的偏转变形而插入,并且通过使用所述弹性偏转部的偏转返回力作为接触载荷,所述凸片部与所述对向接触部进行接触,所述弹性偏转部包括朝着所述对向接触部侧突出的缩进部,所述对向接触部在所述弹性偏转部侧包括前突出部和后突出部所述前突出部和所述后突出部相对于所述配合端子的所述凸片部的插入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缩进部的位置的上游和所述缩进部的位置的下游,所述前突出部与所述后突出部之间的空间具有使得所述配合端子的所述凸片部能够进入的尺寸,并且所述对向接触部包括凹进面,该凹进面形成在所述对向接触部的弹性偏转部侧的表面中,并且形成在所述前突出部与所述后突出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味义史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