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430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22:33
一种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包括成型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产品,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斜导柱的一端与上模相接,第一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斜插孔,斜导柱的另一端插装在斜插孔中,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斜凸台设置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定位槽,斜凸台插装在定位槽中,行程挡块设置在下模上,拉杆的一端穿过行程挡块后与第一滑块相接,反拉弹簧压接在拉杆的另一端与行程挡块之间。下模上设置有斜面,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范围为30~40度。斜面朝上设置。斜插孔的轴线方向与定位槽的中心线方向呈相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
技术介绍
如附图1-图2所示的产品,其端部有二个紧挨着的半环结构:第一半环结构I的端部斜朝上设置,要水平方向出模;第二半环结构2的端部水平或斜朝下设置,相对于第一半环结构I的出模角度要摆过32度后出模。这种产品在出模的模具布置上,一是空间不够大,二是加工复杂,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生产效率高的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包括成型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产品,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斜导柱的一端与上模相接,第一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斜插孔,斜导柱的另一端插装在斜插孔中,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斜凸台设置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定位槽,斜凸台插装在定位槽中,行程挡块设置在下模上,拉杆的一端穿过行程挡块后与第一滑块相接,反拉弹簧压接在拉杆的另一端与行程挡块之间。进一步,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斜面,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斜面上。进一步,所述斜面的倾角范围为30?40度。进一步,所述斜面朝上设置。进一步,所述斜插孔的轴线方向与定位槽的中心线方向呈相交结构。进一步,所述产品的端部设置有紧靠在一起的第一半环结构和第二半环结构,第一半环结构的端部斜朝上设置,第二半环结构的端部水平或斜朝下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二半环结构的端部所在切线方向与第一半环结构的端部所在切线方向组成的夹角为30?40度。本专利技术中的斜导柱的一端与上模相接,第一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斜插孔,斜导柱的另一端插装在斜插孔中,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斜凸台设置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定位槽,斜凸台插装在定位槽中,行程挡块设置在下模上,拉杆的一端穿过行程挡块后与第一滑块相接,反拉弹簧压接在拉杆的另一端与行程挡块之间;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就能很快的定位产品,并能在产品成型后,很快的脱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生产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产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产品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合模后的不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开模时的示意图。图5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组装后横向翻转180度的立体示意图。图中:I为第一半环结构,2为第二半环结构,3为上模,4为下模,4.1为斜面,5为反拉弹簧,6为行程挡块,7为导柱,8为第一滑块,8.1为斜插孔,8.2为定位槽,9为第二滑块,9.1为斜凸台,10为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3-图6,本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包括成型于上模3和下模4之间的产品20,还包括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斜导柱7的一端与上模3相接,第一滑块8滑动的设置在下模4上,第一滑块8上设置有斜插孔8.1,斜导柱7的另一端插装在斜插孔8.1中,第二滑块9滑动的设置在下模4上,斜凸台9.1设置在第二滑块9上,第一滑块8上设置有定位槽8.2,斜凸台9.1插装在定位槽8.2中。行程挡块6设置在下模4上,拉杆10的一端穿过行程挡块6后与第一滑块8相接,反拉弹簧5压接在拉杆10的另一端与行程挡块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4上设置有斜面4.1,第二滑块9滑动的设置在斜面4.1上。所述斜面4.1的倾角范围为30?40度。所述斜面4.1朝上设置。所述斜插孔8.1的轴线方向与定位槽8.2的中心线方向呈相交结构。所述产品20的端部设置有紧靠在一起的第一半环结构I和第二半环结构2,第一半环结构I的端部斜朝上设置,第二半环结构2的端部水平或斜朝下设置。所述第二半环结构2的端部所在切线方向与第一半环结构I的端部所在切线方向组成的夹角为30?40度。在实际操作时,应该根据第一半环结构I和第二半环结构2的具体结构来选择最佳的夹角。开合模顺序:当模具开模时,下模向下运动,在反拉弹簧和斜导柱的作用,第一滑块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12_,碰到行程挡块的阻挡时才停止,在开始移动的时候,由于第一滑块上的定位槽8.2的带动,第二滑块沿斜面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停止,见图4。合模时,下模向上运动,当合到一定距离时,斜导柱带动第一滑块往右运动,第一滑块向右运动的同时,在斜面作用下,第二滑块沿斜面方向运动合模,到最终整个模具合紧。见图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包括成型于上模(3)和下模(4)之间的产品(20),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 斜导柱(7)的一端与上模(3)相接,第一滑块(8)滑动的设置在下模(4)上,第一滑块(8)上设置有斜插孔(8.1),斜导柱(7)的另一端插装在斜插孔(8.1)中, 第二滑块(9)滑动的设置在下模(4)上,斜凸台(9.1)设置在第二滑块(9)上,第一滑块(8)上设置有定位槽(8.2),斜凸台(9.1)插装在定位槽(8.2)中, 行程挡块(6)设置在下模(4)上,拉杆(10)的一端穿过行程挡块(6)后与第一滑块(8)相接,反拉弹簧(5)压接在拉杆(10)的另一端与行程挡块(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模(4)上设置有斜面(4.1),第二滑块(9)滑动的设置在斜面(4.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斜面(4.1)的倾角范围为30?4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斜面(4.1)朝上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斜插孔(8.1)的轴线方向与定位槽(8.2)的中心线方向呈相交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产品(20)的端部设置有紧靠在一起的第一半环结构(I)和第二半环结构(2),第一半环结构(I)的端部斜朝上设置,第二半环结构(2)的端部水平或斜朝下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半环结构(2)的端部所在切线方向与第一半环结构(I)的端部所在切线方向组成的夹角为30?40度。【专利摘要】一种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包括成型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产品,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斜导柱的一端与上模相接,第一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斜插孔,斜导柱的另一端插装在斜插孔中,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下模上,斜凸台设置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定位槽,斜凸台插装在定位槽中,行程挡块设置在下模上,拉杆的一端穿过行程挡块后与第一滑块相接,反拉弹簧压接在拉杆的另一端与行程挡块之间。下模上设置有斜面,第二滑块滑动的设置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范围为30~40度。斜面朝上设置。斜插孔的轴线方向与定位槽的中心线方向呈相交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定位拉出结构,包括成型于上模(3)和下模(4)之间的产品(20),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斜导柱(7)的一端与上模(3)相接,第一滑块(8)滑动的设置在下模(4)上,第一滑块(8)上设置有斜插孔(8.1),斜导柱(7)的另一端插装在斜插孔(8.1)中,第二滑块(9)滑动的设置在下模(4)上,斜凸台(9.1)设置在第二滑块(9)上,第一滑块(8)上设置有定位槽(8.2),斜凸台(9.1)插装在定位槽(8.2)中,行程挡块(6)设置在下模(4)上,拉杆(10)的一端穿过行程挡块(6)后与第一滑块(8)相接,反拉弹簧(5)压接在拉杆(10)的另一端与行程挡块(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炽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利群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