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0334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6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线支撑装置,包括:支架(10);支撑瓦(20),具有弧形支撑凹面(21),弧形支撑凹面(21)具有朝向上方的管线支撑状态;高度调节机构(30),设置在支架(10)上并调节支撑瓦(20)的高度,弧形支撑凹面(21)朝向远离高度调节机构(30)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线支撑装置提高了管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生产作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管线容易产生跳动,降低了管线的稳定性。此外,在管线开挖对焊过程中,经常因对焊管线不对中而导致焊接作业困难,例如两根管线中的一根管线翘起,导致两根管线无法对中,降低了管线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管线稳定性的管线支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线支撑装置,包括:支架;支撑瓦,具有弧形支撑凹面,弧形支撑凹面具有朝向上方的管线支撑状态;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架上并调节支撑瓦的高度,弧形支撑凹面朝向远离高度调节机构的方向。进一步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架具有穿设调节螺杆的螺纹通孔,支撑瓦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端上,支撑瓦的枢转轴线与调节螺杆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支撑瓦与调节螺杆可拆卸地连接,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块,固定在第二端上,限位块的外周面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备紧螺母,与调节螺杆相配合,螺纹通孔位于备紧螺母和限位块之间。进一步地,第一端具有朝向支撑瓦凸出的半球形凸面。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底座;两个支撑杆,设置在底座上,高度调节机构位于两个支撑杆之间;上支座,设置在两个支撑杆上,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上支座上,两个支撑杆位于底座和上支座之间。进一步地,底座具有两个防转孔,两个防转孔与两个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各支撑杆具有伸入对应的防转孔的第一伸入段,各防转孔的孔壁具有限位切面,各第一伸入段的外周面具有与对应的限位切面相接触的受限切面。 进一步地,上支座具有两个容纳孔,两个容纳孔与两个支撑杆一一对应配合,各支撑杆具有伸入对应的容纳孔的第二伸入段。进一步地,各容纳孔均为通孔,各支撑杆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在对应的支撑杆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支架还包括定位销,定位销具有伸入任一定位孔并支撑上支座的定位状态和拔出任一定位孔的解定状态。进一步地,弧形支撑凹面还具有朝向下方的管线按压状态。进一步地,底座在平行于水平面的截面上呈十字型。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弧形支撑凹面处于管线支撑状态时,能够管线放置在弧形支撑凹面上,弧形支撑凹面除了起到支撑作用外,还起到限位作用,管线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弧形支撑凹面上,避免管线的跳动,提高管线的稳定性。此外,高度调节机构能够调节弧形支撑凹面的高度,能够使弧形支撑凹面支撑不同高度的管线,由于弧形支撑凹面朝向远离高度调节机构的方向,因此,高度调节机构不会与管线产生干涉。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技术的管线支撑装置提高了管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线支撑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弧形支撑凹面处于管线支撑状态);图2示出了图1的管线支撑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弧形支撑凹面处于管线按压状态);图3示出了图1的管线支撑装置中高度调节机构的主视示意图(未示出备紧螺母);图4示出了图1的管线支撑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的管线支撑装置中支撑杆的主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管线支撑装置中上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支架;11、底座;12、支撑杆;13、上支座;14、防转孔;15、第一伸入段;16、容纳孔;17、定位孔;18、定位销;19、螺纹通孔;20、支撑瓦;21、弧形支撑凹面;30、高度调节机构;31、调节螺杆;32、限位块;33、备紧螺母;34、半球形凸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管线支撑装置包括支架10、支撑瓦20和高度调节机构30。支撑瓦20具有弧形支撑凹面21,弧形支撑凹面21具有朝向上方的管线支撑状态。高度调节机构30设置在支架10上并调节支撑瓦20的高度,弧形支撑凹面21朝向远离高度调节机构30的方向。应用实施例一的管线支撑装置,当弧形支撑凹面21处于管线支撑状态时,能够管线放置在弧形支撑凹面21上,弧形支撑凹面21除了起到支撑作用外,还起到限位作用,管线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弧形支撑凹面21上,避免管线的跳动,提高管线的稳定性。此外,高度调节机构30能够调节弧形支撑凹面21的高度,能够使弧形支撑凹面21支撑不同高度的管线,由于弧形支撑凹面21朝向远离高度调节机构30的方向,因此,高度调节机构30不会与管线产生干涉。由上述分析可知,实施例一的管线支撑装置提高了管线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弧形支撑凹面21还具有朝向下方的管线按压状态。采用上述方式,当需要焊接两个管线时,如果其中一个管线上翘,能够使弧形支撑凹面21按压在该管线上,以使两个管线对中,进而提高了管线的安装效率。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高度调节机构30包括调节螺杆31,调节螺杆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架10具有穿设调节螺杆31的螺纹通孔19,支撑瓦20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端上,支撑瓦20的枢转轴线与调节螺杆31的轴线重合。通过旋拧调节螺杆31即可调节支撑瓦20的高度。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支撑瓦20与调节螺杆31可拆卸地连接,高度调节机构30还包括限位块32和备紧螺母33。限位块32固定在第二端上,限位块32的外周面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也就是说,限位块32与调节螺杆31共同形成螺栓。备紧螺母33与调节螺杆31相配合,螺纹通孔19位于备紧螺母33和限位块32之间。通过设置备紧螺母33,能够将调节螺杆31稳定地固定在指定位置。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端具有朝向支撑瓦20凸出的半球形凸面34。半球形凸面34能够降低与支撑瓦20的摩擦力。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支架10包括底座11、上支座13和两个支撑杆12。两个支撑杆12设置在底座11上,高度调节机构30位于两个支撑杆12之间。上支座13设置在两个支撑杆12上,高度调节机构30设置在上支座13上,两个支撑杆12位于底座11和上支座13之间。上述结构简单且结构稳定,能够提高支撑强度。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底座11具有两个防转孔14,两个防转孔14与两个支撑杆12 —一对应设置,各支撑杆12具有伸入对应的防转孔14的第一伸入段15,各防转孔14的孔壁具有限位切面,各第一伸入段15的外周面具有与对应的限位切面相接触的受限切面。防转孔14为六边形。防转孔14为通孔。如图1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上支座13具有两个容纳孔16,两个容纳孔16与两个支撑杆12 —一对应配合,各支撑杆12具有伸入对应的容纳孔16的第二伸入段。如图1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各容纳孔16均为通孔,各支撑杆1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7,多个定位孔17在对应的支撑杆12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支架10还包括定位销18,定位销18具有伸入任一定位孔17并支撑上支座13的定位状态和拔出任一定位孔17的解定状态。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不同高度的定位孔17内穿设定位销18就能够调节上支座13的高度,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支撑瓦(20),具有弧形支撑凹面(21),所述弧形支撑凹面(21)具有朝向上方的管线支撑状态;高度调节机构(30),设置在所述支架(10)上并调节所述支撑瓦(20)的高度,所述弧形支撑凹面(21)朝向远离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0)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江赵令学张志超陈其亮徐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