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952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的中间传动杆装置,所述中间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中间传动杆(66、67),所述中间杆具有用于与摇杆装置(56、57)形成有效连接的工作曲面(60、61),其中,设有通过支承轴(71)绕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作用机构(75),其中,这样设置器件,从而使至少一个作用机构(75)的切点在旋转角度α时形成不同于圆弧的弓形,其中设有固定件(72、74、76),所述固定件将所述作用机构(75)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的中间杆装置,所述中间杆装置 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杆,所述中间杆具有与摇杆形成有效连接的工作曲面,其中,设有在支承 轴上绕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作用机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这种中间杆装置的 传动装置以及一种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 长久以来,在内燃机领域中就已知这种装置。例如,文献DE 10 2006 033559 A1中 和文献DE 10 2007 022 266 A1中描述了这种气门传动装置,所述气门传动装置具有与之相 关的换气阀的可调整的行程高度。对此,在这两种气门传动装置中设有中间杆装置,所述中 间杆装置一方面与凸轮轴形成连接,用以使换气阀产生周期性的运动,另一方面具有作用 机构,通过所述作用机构能对最大或最小的可达到的行程高度进行调整。然而,所有这些气 门传动装置都具有这样的缺点,即由于制备公差,在制备和随后的组装完成之后,所述气门 传动装置不具有恰如预期的气门行程。在要求所有气门和气缸的气门行程相同的情况下, 尤其当气门行程较小时则会导致不理想的发动机工作特性。 由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械可控制的气门传动装 置的中间杆装置,从而能克服上述缺点。 所述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设置器件或手段来解决的,即至少一个作用机构的切点 (Umfangspunkt ;亦即周向作用点)在旋转角度α时形成不同于圆弧的弓形,其中设有固定 件,所述固定件将作用机构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种中间杆装置的设 计,能够对气门传动装置不仅在预装状态下而且在组装到机动车中的状态下以简单的方式 对行程高度进行调整。制备公差或制备误差甚至磨损现象都能基于所期望的行程高度以这 种方式进行抵消。 在此可以这样设计所述器件或手段,即所述作用机构具有凸轮。在特别有利的实 施方式中,所述器件或手段被这样设计,即设有作用机构的偏心支承装置,其中,所述作用 机构被设计为圆形的。这种实施方式尤其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即所述作用机构能以简单的 方式通过大批量生产被制备。 固定件通过有利的方式由与支承轴的第一端部协同作用或相对应的弹簧件所构 成,通过所述弹簧件可将支承轴固定在确定的转动位置上。对分步式的准确调整来说有利 的是,所述支承轴在第二端部上具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支承轴的支承区域中的第 二齿轮协同作用或相对应。 中间杆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于,中间杆通过在相对于工作曲面反向设置 的端部上的连接轴而相互连接,其中,在所述中间杆上设有用于凸轮轴的动力传导的第一 滚子,而在所述中间杆之间设有第二滚子,以用于在滑槽中导引。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还通过带有这种中间杆装置的传动装置所解决,其中设 有摇杆装置,所述摇杆装置与中间杆装置形成有效连接,其中,每个中间杆与摇杆协同作用 或相对应。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还通过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所解决,所述气门传 动装置带有多个并排布置的换气阀,所述换气阀配属于相应的气缸,其中,两个换气阀配属 于一个传动装置,其中,每个传动装置借助支承装置可移动地支承在气缸盖上,其中,每个 传动装置与各自的气门行程调整装置和凸轮轴形成有效连接,其中,每个气门行程调整装 置具有带有偏心机构的可旋转的调整机构,所述偏心机构抵抗弹簧机构的预紧力地作用在 传动装置的作用机构上。 以下借助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尽的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门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本专利技术的中间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中中间杆装置的剖视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门传动装置10的实施方式,该气门传动装置带有多个 并排布置的换气阀12、14、16、18、20、22、24和26。在此情况下,每两个输入换气阀(或者说 进气阀)配属于内燃机的一个气缸。在此情况下,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10具有四个 传动装置29、31、33和35,每两个换气阀12、14 ;16、18 ;20、22 ;24、26分别配属于各自的所 述传动装置。在此,所述传动装置29、31、33和35以已知的方式借助支承装置支承在气缸 盖上。在此处的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用于支承传动装置35的摇杆56的支承装置36、 38。此外,所述传动装置29、31、33和35以已知的方式与凸轮40形成有效连接。此外,每 个传动装置29、31、33和35通过气门行程调整装置41的调整机构42、43、44、45、46、47和 48、49能够被如此调整,从而能对进气阀(或者说换气阀)12、14 ;16、18 ;20、22 ;24、26的较 低或较高的气门行程进行调整。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42、43、44、45、46、47和48、 49分别配属于进气阀12、14 ;16、18 ;20、22 ;24、26,并且被设计为偏心机构,所述偏心机构 设在偏心轴50上,并作用在作用机构75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偏心轴50通过传动机构 52以已知方式被驱动。当然也可以为每个传动装置配置单独一个换气阀。既能向前运行又 能向后运行的旋转传动装置可以被用作为传动机构52。所述偏心轴50由此可以被这样驱 动,使得根据当前位置通过采用相应的偏心机构而迅速且准确地选择与下一运行状态相应 的气门行程。由此甚至可以实现大于> 360°的旋转角。 在该实施例中,设有用于所述换气阀24和26的传动装置35。在此,所述传动装置 35由中间杆装置58和两个摇杆装置54和56组成,其中,所述中间杆装置58通过工作曲面 与摇杆装置54和56形成有效连接,并且其中,所述摇杆装置56利用端面作用在换气阀26 上,并且所述中间杆装置58与气门行程调整装置41和凸轮轴40形成有效连接。在此,所 述气门行程调整装置41的调整机构49克服弹簧55的预紧力作用在中间杆装置58未详细 示出的作用机构(例如滚子,见图2)上。所述中间杆装置58利用未在图1中详细示出的 工作曲面60、61作用在摇杆装置54、56上。 在图2中则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间杆装置58。在相对于工作曲面60、 61对置的一侧布置有第一滚子62、63,中间杆装置58借助所述第一滚子与凸轮轴40以已 知的方式形成有效连接。所述第一滚子62、63另一方面又支承在连接轴64上,所述连接轴 将两个相邻的中间杆66、67相互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滚子62、63之间还在所述轴64上 布置有第二滚子68,所述第二滚子被用作导向滚子,并支承在滑槽70(见图1)中。关于这 种传动装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方面可以详细参阅德文公开文本DE 10 140 635 A1。需要说 明的是,中间杆装置58也可以仅具有一个中间杆,其中,与工作曲面对置的滚子既与凸轮 轴40形成有效连接,也确保在滑槽70中的导引。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杆装置58具有两个中间杆66、67,并且相应地通过两个 工作曲面60、61与两个未详细示出的摇杆形成有效连接。尤其在气门行程较小的情况下, 应该确保每个换气阀的气门行程相互一致。为此则在该实施例中规定,作为滚子75形式的 作用机构借助支承轴71这样偏心地被支承,使得滚子62、63的切点在旋转角度α的情况 下形成不同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的中间杆装置,所述中间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杆(66、67),所述中间杆具有用于与摇杆装置(56、57)形成有效连接的工作曲面(60、61),其中,设有通过支承轴(71)绕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作用机构(75),其特征在于,这样设置器件,从而使至少一个作用机构(75)的切点在旋转角度α时形成不同于圆弧的弓形,其中设有固定件(72、74、76),所述固定件将所述作用机构(75)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30 DE 102012001633.61. 一种用于可机械控制的气门传动装置的中间杆装置,所述中间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 中间杆(66、67),所述中间杆具有用于与摇杆装置(56、57)形成有效连接的工作曲面(60、 61),其中,设有通过支承轴(71)绕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作用机构(75),其特征在于,这 样设置器件,从而使至少一个作用机构(75)的切点在旋转角度α时形成不同于圆弧的弓 形,其中设有固定件(72、74、76),所述固定件将所述作用机构(75)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设置器件,使得所述作用机构 (75)具有凸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设置器件,使得设有所述作用 机构(75)的偏心支承装置,其中,所述作用机构(75)被设计为圆形。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间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由与所述支承轴 (71)的第一端部协同作用的弹簧件(72)构成,通过所述弹簧件能将支承轴(71)固定在确 定的旋转位置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轴(71)在第二端部上具 有第一齿轮(74),所述第一齿轮与在所述支承轴(71)的支承区域中的第二齿轮(76)协同 作用。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诺瓦克K格里姆M布鲁尔H迪斯蒙
申请(专利权)人:科尔本施密特皮尔伯格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