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14554 阅读:5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涡流絮凝净化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旋式的微涡流絮凝装置,适宜于市政给水和污水处理等技术领域。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由絮凝环、支撑架和连接杆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分层布置,至少由三层组成,每层至少组装有四支絮凝环。该装置具有对水量、水质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絮凝效果好,安装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涡流絮凝净化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旋式的微涡流絮凝装置,适宜于市政给水和污水处理等
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由絮凝环、支撑架和连接杆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分层布置,至少由三层组成,每层至少组装有四支絮凝环。该装置具有对水量、水质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絮凝效果好,安装方便等特点。【专利说明】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涡流絮凝净化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旋式的微涡流絮凝装置。本专利技术适宜于市政给水和污水处理等
。【
技术介绍
】在水处理技术中,絮凝反应是水质净化工艺的核心环节,反应中所形成的矾花大小和密度,直接影响了后续处理工艺的出水效果。絮凝工艺形式较多,常用的絮凝工艺包括:隔板絮凝工艺、折板絮凝工艺和网格絮凝工艺等。各工艺的特征为:隔板絮凝工艺为大涡流,折板絮凝工艺为中涡流,网格絮凝工艺为小涡流。在絮凝剂统一的情况下,控制颗粒碰撞的机率,提高絮凝效果,是判断絮凝工艺优劣的重要标志。经过理论分析和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絮凝过程中涡流尺寸越小,越接近絮体尺寸,絮凝的效果就越显著,这种技术被称为微涡流技术。目前实现微涡流工艺有,网格絮凝工艺和多孔壳体絮凝工艺。网格絮凝工艺制作和安装比较复杂,当原水中含有悬浮物时易发生堵塞,需要定期清理。多孔壳体絮凝工艺为最新研究的工艺,较网格絮凝工艺能够产生更多微涡流,絮凝反应效果较好,但由于开的孔道密集,当有悬浮物或滋生生物附着时容易堵塞,也需定期清理。这两种微涡流技术当原水中有悬浮物时,都容易发生堵塞,需要定期清理,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最新研究专利技术申请号为200910101379.4公开了的一种Y型絮凝装置,把翼片设计为Y型相互之间呈 120°,,这种装置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每支Y型组合件固定在支撑轴上,并且Y型组合件的结构呈对称性,当水流冲击翼片时其对称结构容易达到平衡,正常运行中叶片不会转动。这种装置的组合翼片不能旋转时,该设备的絮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经过刻苦钻研多次试验,现提供一种对原水水量和水质适应性强,絮凝效果更好、安装方便、设计合理、运行成本低的絮凝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由絮凝环、支撑架和连接杆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分层布置,至少有3层,每层至少装配有4支絮凝环。所述支撑架和连接杆采用不锈钢结构,起到固定絮凝环支撑整个装置的作用。所述絮凝环,整体由改性聚丙烯材质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材质轻便,运行时处于漂浮状态。所述絮凝环的载面为风轮状,絮凝环上的叶片可以为三片、四片、五片、多片等结构。所述絮凝环采用中空结构,穿杆连接,在水流通过时每个絮凝环可以沿一定方向产生旋转。在实际运行中当表面附着沉积物时,具各自动翻转脱泥功能,避免藻类附着滋生粘带从而影响设备絮凝效果。本专利技术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理论上依据边界层脱离理论和颗粒碰撞的惯性效应,在垂直于水流的方向设置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当水流经过絮凝环时产生高效微涡流扰动,增加颗粒碰撞的次数,促进水体中絮凝颗粒的不断碰撞、不断揉搓壮大。依据上述理论,本专利技术安装层数比设计手册及设计规范数据一般情况下采用加倍布置,单层间隙加大,满足水力梯度符合理论和经验的需求下,增加单格内水流扰动频次,降低单层扰动强度,保证矾花形成和成长的连续性,避免强烈扰动而造成矾花的破碎。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网格、栅条反应设备相比,能够利用水流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动力,大幅度的增加湍流涡流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颗粒碰撞次数。与Y型翼片接触絮凝器、多孔壳体絮凝器和网格絮凝器相比,本专利技术对原水水质和水量的适应性加强,在水力不足的条件下絮凝效果仍显著。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淤泥,抑制藻类的滋生。经多次实践验证本装置运行稳定,能够长期有效的保证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设备安装方便,施工和管理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2.对原水水质适应性强,在地表水处理、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工程中均可使用。3.对原水水量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规模水量。4.絮凝环可沿一定方向产生旋转 ,防止藻类悬浮粘带,水流分配均匀。5.絮凝环采用改性聚丙烯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材质轻便,运行中处于漂浮状态,可自动翻转脱泥。6.设备低能耗、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絮凝环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标号:1.絮凝环,2.支撑架,3.连接杆,4.叶片,5.圆形开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由絮凝环1、支撑架2、连接杆3等部件构成,所述絮凝环I包括叶片4和圆形开孔5。絮凝环I整体由改性聚丙烯材质采用注塑工艺成形,其制造工艺用机械注塑模具一次成形,在装配时先把絮凝环I穿过连接杆3再固定到支撑架2上。所述支撑架2和连接杆3都采用不锈钢材质,装配时支撑架2与支撑架2之间,支撑架2与连接杆3之间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结构分层布置,至少有3层,每层至少装配有4支絮凝环,整个装置安装在垂直水流方向。当水流经过该装置时,由于絮凝环I所用材质轻便,在运行中处于漂浮状态,能够在水流作用下,产生高频微涡流,增加了颗粒的碰撞次数,提高了碰撞率,为药剂和水中颗粒充分接触提供良好的微水动力学条件,在反应器末端产生密实易沉淀的帆花颗粒。【权利要求】1.自旋式微涡流絮凝装置,包括絮凝环(1)、支撑架(2)等部件,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分层布置,至少有三层,每层至少装配有四支絮凝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支撑架(2)采用不锈钢材质,装配时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环(1),其特征在于,絮凝环(1)由改性聚丙烯材质采用注塑工艺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环(1),其特征在于,中部为空心圆结构,穿杆连接,在水流通过时每个絮凝环可以沿一定方向产生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环(1),其特征在于,絮凝环的载面为风轮状,絮凝环上的叶片可以为三片、四片、五片、多片等结构。【文档编号】C02F1/52GK103771568SQ201210395291【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专利技术者】金华增, 张华军 申请人:郑州江宇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金华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华增张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江宇水务工程有限公司金华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