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952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固定板、热流板、母模板和母模仁;其中,所述前固定板上设置有注塑口,所述热流板中设置有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设置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顶部与所述注塑口连接,所述热流道的底部通过多个热嘴与母模仁中的模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夹层式的分流板,即由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共同开设热流道,无需采用钻孔方式,热流道的孔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分别对两个分流板进行加工,避免了热流道中死角区域的产生,进而解决了轻型白色胶框产品产生的黄化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固定板、热流板、母模板和母模仁;其中,所述前固定板上设置有注塑口,所述热流板中设置有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设置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顶部与所述注塑口连接,所述热流道的底部通过多个热嘴与母模仁中的模腔连通。本技术采用夹层式的分流板,即由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共同开设热流道,无需采用钻孔方式,热流道的孔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分别对两个分流板进行加工,避免了热流道中死角区域的产生,进而解决了轻型白色胶框产品产生的黄化问题。【专利说明】热流道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依成型工艺可区分为传塑模具、吹塑模具、铸塑模具、热成型模具、热压模具(压塑模具)、注射模具等,其中注射模具以浇注系统不同又可分为冷流道模具、热流道模具两种。与传统的冷流道模具相比,热流道模具具有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如图1?2所示,目前的热流道模具中,热流道10设置在一整体式分流板中,SP,只有通过对分流板进行钻孔加工才能形成热流道10。而钻孔加工存在局限性,不仅热流道10孔径较大,且加工后热流道10的死角区域20太多,死角区域20易造成轻型白色胶框产品产生黄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流道模具,以解决轻型白色胶框产品产生的黄化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流道模具,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固定板、热流板、母模板和母模仁;其中,所述前固定板上设置有注塑口,所述热流板中设置有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设置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顶部与所述注塑口连接,所述热流道的底部通过多个热嘴与母模仁中的模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流板上设有若干支撑块。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流板与第二分流板之间通过螺钉固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的热流道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夹层式的分流板,即由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共同开设热流道,无需采用钻孔方式,热流道的孔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分别对两个分流板进行加工,避免了热流道中死角区域的产生,进而解决了轻型白色胶框产品产生的黄化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流道模具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热流道模具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热流道模具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热流道模具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中:10_热流道、20-死角区域;图3?4中:100-前固定板、110-注塑口、200-热流板、300-母模板、400-母模仁、510-第一分流板、520-第二分流板、600-热流道、700-热嘴、800-模腔、900-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照图3?4,本技术提供的热流道模具,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固定板100、热流板200、母模板300和母模仁400。其中,所述前固定板100上设置有注塑口 110,所述热流板200中设置有第一分流板510和第二分流板520,所述第一分流板510和第二分流板520中设置有热流道600,所述热流道600的顶部与所述注塑口 110连接,所述热流道600的底部通过多个热嘴700与母模仁400中的模腔800连通。具体地,注塑材料由注塑口110进入到模具中,经由热流道600分流至各个热嘴700中,并由热嘴700进入到模腔800中,从而成型成产品。本技术采用夹层式的分流板,即由第一分流板510和第二分流板520中共同开设热流道600,无需采用钻孔方式,热流道600的孔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分别对两个分流板进行加工,避免了热流道600中死角区域的产生,进而解决了轻型白色胶框产品产生的黄化问题。请重点参照图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流板510上设有若干支撑块900,所述支撑块900的存在及其大小由实际的产品高度决定,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请继续参照图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流板510与第二分流板520之间通过螺钉固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板510和第二分流板520中的热流道600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形成,便于精确控制热流道600的孔径大小,并且数控加工后的热流道600可进行精抛光,进一步避免了轻型白色胶框产品的黄化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的热流道模具,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固定板100、热流板200、母模板300和母模仁400。其中,所述前固定板100上设置有注塑口 110,所述热流板200中设置有第一分流板510和第二分流板520,所述第一分流板510和第二分流板520中设置有热流道600,所述热流道600的顶部与所述注塑口 110连接,所述热流道600的底部通过多个热嘴700与母模仁400中的模腔800连通。本技术采用夹层式的分流板,即由第一分流板510和第二分流板520中共同开设热流道600,无需采用钻孔方式,热流道600的孔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分别对两个分流板进行加工,避免了热流道600中死角区域的产生,进而解决了轻型白色胶框产品产生的黄化问题。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固定板、热流板、母模板和母模仁;其中,所述前固定板上设置有注塑口,所述热流板中设置有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设置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顶部与所述注塑口连接,所述热流道的底部通过多个热嘴与母模仁中的模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上设有若干支撑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与第二分流板之间通过螺钉固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的热流道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形成。【文档编号】B29C45/27GK203567073SQ201320614092【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专利技术者】童锋 申请人: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锋
申请(专利权)人: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