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扣带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925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黏扣带制造方法,设有一上模块及一下模块,上模块板体上设有槽穴,于槽穴内设一横向贯穿的滑轨,于滑轨上套入一挤压块及多个滑动模板,于滑动模板的底面设有上模穴;下模块于顶面设有下模穴。当上模块与下模块靠合时,使各滑动模板紧密地靠合一起能并合成具有钝头形勾状体相同的槽形。于上、下模块合模时注入弹性材质塑料于上模穴及下模穴中,藉以成形出黏扣带板体具有柱体及锥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尤指一种能将黏扣带一体成型制造具有一平面板体,且于板体上结合有多数勾合效应凸出的弹性勾状体,使黏扣带使用时可降低黏扣带撕离时所产生的噪音,且黏扣带使用寿命增长,并提升其质感与美观的效果。
技术介绍
按,一般常用的黏扣带构造,是包括一公扣带与一母扣带;公扣带表面均布有多个凸起且尾部呈勾状的毛毡面;母扣带表面则均布有曲卷缠绕的丝线呈一绒毛面,将该公、母扣带的毛毡面与绒毛面相互黏合,使勾状体勾于曲卷缠绕的丝线固定。虽然上述常用的黏扣带构造,可使需黏扣的结合物相互固定,但于撕离时却会发出极大的噪音声响,且公扣带勾状体的毛毡面会形成刺刺的表面,其刺状的勾体容易刮伤布料,或勾起针织布料的线头造成损伤,又该黏扣带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因重力拉扯容易使绒毛面的丝线断裂,或其它杂线毡黏公扣带的毛毡面上,而降低其黏合力,仍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应用特殊的制造模具将黏扣带制设为于单一板体上一体成型结合有多数的弹性勾状体,成为一新式的黏扣带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黏扣带结构不以车缝毛毡面或绒毛面,可使黏扣带于撕离时不会发出杂噪的声响,成为一种静音的黏扣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能制造出新型的黏扣带具有质地柔软的勾状体,不会损伤衣服布料的表面,且不易毡黏杂物于黏扣带表面,达到黏扣带上干净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能使黏扣结合效果经久耐用,较不会有结合效果衰减的缺点。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设有一上模块及一下模块,上模块板体上设有槽穴,于槽穴内设一横向贯穿的滑轨,于滑轨上套入一挤压块及多个滑动模板,于滑动模板的底面设有上模穴;下模块于顶面设有下模穴。当上模块与下模块靠合时,使各滑动模板紧密地靠合一起能并合成具有钝头形勾状体相同的槽形。于上、下模块合模时注入弹性材质塑料于上模穴及下模穴中,藉以成形出黏扣带板体具有柱体及锥体。黏扣带可由一对一体成型且相互对应的公、母扣带组成,亦可由一公扣带与一传统的绒毛面元件相扣结合。所制成的黏扣带可不伤衣物,且黏扣带撕离时不产生吵杂的声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黏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黏合后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勾状体设置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制造模具的立体外观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制造模具合模状态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制造模具的模穴局部构造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勾状体设置方式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不同黏扣带勾状体造型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勾状体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勾状体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勾状体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勾状体正方形头端系列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勾状体三角形头端系列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勾状体圆形头端系列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勾状体长方形头端系列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一公扣带与传统毛毡面构造分解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一公扣带与传统绒毛面元件结合后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勾状体外观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勾状体侧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勾状体上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黏扣带主要系由弹性材质制成,具有一对一体成型且相互对应的公扣带10及母扣带20所组成,公扣带10构造为于一板体11平面上均布设有多个柱体12,于该柱体12的端面设有直径较大的锥体13,使其呈一勾状体14。而母扣带20构造为制设相同于公扣带10,使母扣带20与公扣带10于结合时相互面对设置,使公扣带10的勾状体14呈相互错置于母扣带20的勾状体24间,使母扣带20于板体21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柱体22,于该柱体22的端面设有直径较大为钝头形的锥体23,使其呈一勾状体24。而于本图实施例中其柱体12设为圆形,而锥体13设为圆锥形,锥体顶端略呈斜平面尖状,如图3,而如果变更设计使得锥体13顶端呈伞状,如图10,使伞状部直径大于柱体12直径,同样可成为一勾状体。请参图3、图4所示,于公扣带10上所设置的柱体12a,12b,12c间隔空间,必需大于锥体23直径,以便能够容纳对合时母扣带20上锥体23置入,相对地母扣带20上所设置的柱体22a,22b,22c本身间隔空间,也相对地能够容纳对合时公扣带10上锥体13置入,当锥体13于强迫挤压勾入对应端锥体23时,因此形成两者弹性变形于锥体13,23,于勾入后保持一勾合定位效果。请参图3所示,而本专利技术该公扣体10上勾状体14底端至板体11间高度X,必需大于或等于对应侧勾状体24上锥体23的厚度Y,因此当公扣带10与母扣带20相互扣合时,彼此板体上的锥体13,23便能容纳入该空间15,25中。藉此,可使公、母扣带10,20相互勾扣黏合,并使二者表面的勾状体14,24相互扣合。请参图5~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生产黏扣带制造模具设备,设有一上模块30及一下模块40,于上模块30板体上设一槽穴31,于槽穴31内设一横向贯穿的滑轨32,于该滑轨32上套入一挤压块33及多个滑动模板34,并于挤压块33与滑动模板34的底面设有与黏扣带表面勾状体14,24相同槽形的上模穴35,且于挤压块33侧面设有斜面36。下模块40于顶面设有与黏扣带板体11,12相同槽形的下模穴41,于下模块的一侧螺锁一挡块42,于该挡块42的侧面设有斜面43,斜面43与斜面36可相对应而契合,故当上模块30与下模块40靠合时,将横向水平推动挤压块33,并使各滑动模板34紧密地靠合一起,而各滑动模板34上的上模穴35便能并合成锥体13,23相同的槽形。于上、下模块合模时,于该上模块30、下模块40间形成一注料空间,而该下模块40的挡块42嵌入于上模块30的挤压块33侧缘,使该挡块42的斜面43与挤压块33的斜面36相互契合,如图6所示,而上模块30的滑轨32则容纳于下模块40挡块42的嵌合槽44中而保持中心轴线定位。藉此,可使挤压块33挤压多个滑动模板34紧密靠拢,于注入料时使其不易产生毛边;当注入料完成欲脱模取出成品工件时,下模块40的挡块42脱离上模块30的挤压块33而未再斜面契合,可使上模块30的挤压块33与多个滑动模板34形成松动的状态,进而使该成品易于撕离上模穴35进而取出。请参图4、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公扣带10与母扣带20板体上的勾状体14,24布设排列方式,可由3支勾状体14对应1支勾状体2 4相互交错且均匀分布的方式设置,如图4所示,亦可由4支勾状体14对应1支勾状体24相互交错且均匀分布的方式设置,如图8所示。依此原则,当然亦可由6支勾状体14对应1支勾状体2 4相互交错分布,或由8支勾状体14对应1支勾状体24相互交错分布等变更设计,皆可达到相同使公扣带及母扣带结合的功效。请参图9所示,图式a.中黏扣带造型的公、母扣带所设计为具有相同的构造,图中显示公扣带构造可以于一板体平面上均布设有多个柱体12,于该柱体12的端面设有直径较大的三角形锥体16,使其呈一勾状体。使公扣带及母扣带的三角锥体可以相互嵌扣组合。图式b.中黏扣带造型则可以使柱体12上设为四角形锥体17。图式c.中黏扣带造型则可以使柱体12上设为六角形锥体18。图式d.中黏扣带造型则可以使不规则柱体12a上设为不规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黏扣带制造方法,设有一上模块及一下模块,其特征在于:上模块板体上设一槽穴,于槽穴内设一横向贯穿的滑轨,于该滑轨上套入一挤压块及多个滑动模板,并于滑动模板的底面设有上模穴,且于挤压块侧面设有斜面;下模块于顶面设有下模穴,于下模块的一侧设有一挡块,于该挡块的侧面设有斜面;当上模块与下模块靠合时,令上模块的挤压块侧面斜面与下模块的挡块侧面斜面相契合,使各滑动模板紧密地靠合一起能并合成具有钝头形勾状体相同的槽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圣
申请(专利权)人:立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