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8384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包含加热模块、调节模块、压缩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及相关连接管路;加热模块包含加热器盘管、风机、分气头、高压安全开关;调节模块包含毛细管、冷媒收集罐、压力调节阀、低压安全开关;压缩驱动模块含有压缩机、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由压缩机伸出的排气管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高压安全开关及分气头与加热器盘管的一端连接,加热器盘管的另一端与冷媒收集罐连接,另一路通过毛细管与冷媒收集罐连接;冷媒收集罐再通过压力调节阀和低压安全开关与所述吸气管路连接并与压缩机连通;由控制模块控制风机和压缩机的启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的运输保温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运行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包含加热模块、调节模块、压缩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及相关连接管路;加热模块包含加热器盘管、风机、分气头、高压安全开关;调节模块包含毛细管、冷媒收集罐、压力调节阀、低压安全开关;压缩驱动模块含有压缩机、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由压缩机伸出的排气管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高压安全开关及分气头与加热器盘管的一端连接,加热器盘管的另一端与冷媒收集罐连接,另一路通过毛细管与冷媒收集罐连接;冷媒收集罐再通过压力调节阀和低压安全开关与所述吸气管路连接并与压缩机连通;由控制模块控制风机和压缩机的启停。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的运输保温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运行性能稳定。【专利说明】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保温加热
,具体的说,是一种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运输保温加热技术中,加热机组主要有电加热机组、热泵加热机组及发动机冷却水加热机组三种方式。其中,电加热机组的加热采用的是电加热管或电热丝来实现加热的,采用的电源为车载发电机及车载电瓶。热泵加热机组的加热是依靠制冷机组的制冷逆向循环来实现的,加热时从低温环境中吸收部分热量并通过压缩机做功转换产生热量,然后用这两部分的热量来加热箱体内的空气的。发动机冷却水加热机组的加热是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高温来实现的,将温度很高的发动机冷却水引入箱体内的加热盘管,然后通过盘管来加热箱体内的空气。但是,现有的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就电加热机组来说,使用电热管或电热丝加热,其系统和结构简单,但耗电量大,需要大功率发电机组;此外,其导线粗,加热时可能产生异味且加热量会受到限制。就热泵加热机组而言,其系统复杂,成本高,且在低温制热时效率低,容易结霜并需要化霜。而发动机冷却水加热机组则需要在蒸发器内配置一套热水盘管,其重量大、风阻大,影响蒸发器的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机组,它利用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驱动加热系统进行加热,结构的重量轻,制热效率高,机组性能稳定,维护和保养简单方便,运行费用更节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为一由车载发动机的皮带驱动的加热系统,包含加热模块、调节模块、压缩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以及相关连接管路;所述加热模块包含加热器盘管、风机、分气头、高压安全开关,所述调节模块包含毛细管、冷媒收集罐、压力调节阀、低压安全开关,所述压缩驱动模块含有压缩机、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由所述压缩机伸出一吸气管路以及一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由管道连接并再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所述高压安全开关及分气头与加热器盘管的一端连接,在加热器盘管的后面设有风机,所述加热器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收集罐连接;所述排气管路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与所述冷媒收集罐连接;所述冷媒收集罐再通过压力调节阀和低压安全开关与所述吸气管路连接并与压缩机连通;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压缩机的启动或停止。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备电驱动模块,所述备电驱动模块含有备电压缩机、备电电机、皮带、备电吸气管路和备电排气管路;所述备电吸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吸气管路连接,所述备电吸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备电压缩机连接;所述备电排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路连接,所述备电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备电压缩机连接;在所述备电压缩机的一边设置备电电机,所述备电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备电压缩机连接。进一步,所述备电电机与工业电源连接。进一步,所述排气管路11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5与加热器盘管I出管处至冷媒收集罐6之间的管路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排气管路11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5与冷媒收集罐6出口至压力调节阀7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排气管路11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5与压力调节阀7出口至压缩机9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的积极效果是: (I)利用压缩机将汽车发动机转动的能量转换为热能并通过一部分热气旁通来促进加热系统产生足够的加热量,同时又能保证系统本身安全可靠的运行。(2)由专用控制模块控制加热系统的启动与停止,通过翅片结构的散热器来加热车箱内的空气并使其保持在设定的温度。(3)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的运输保温加热装置,其结构简单,不仅制造和安装方便,而且维护和保养同样简单方便,并且运行性能稳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的结构设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设有备电驱动模块的结构设置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加热模块;I1、调节模块;II1、压缩驱动模块; IV、控制模块;V、备电驱动模块; 1、加热器盘管;2、风机;3、分气头; 4、高压安全开关;5、毛细管;6、冷媒收集罐; 7、压力调节阀;8、低压安全开关;9、压缩机; 10、吸气管路;11、排气管路;12、备电压缩机; 13、备电电机;14、皮带;15、备电吸气管路; 16、备电排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运输用热气旁通加热装置,为一由车载发动机的皮带驱动的加热系统,含有加热模块1、调节模块I1、压缩驱动模块III和控制模块IV (图上未示)以及相关连接管路。所述加热模块I包含加热器盘管1、风机2、分气头3、高压安全开关4;所述调节模块II包含毛细管5、冷媒收集罐6、压力调节阀7和低压安全开关8 ;所述压缩驱动模块III含有压缩机9、吸气管路10和排气管路11。设置一台压缩机9并使之与汽车发电机连接。在所述压缩机9的进气口连接一根吸气管路10,在所述压缩机9的排气口连接一根排气管路11。将所述排气管路11的伸出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所述高压安全开关4及分气头3与加热器盘管I的一端连接,在加热器盘管I的后面设置风机2 ;将所述加热器盘管I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再与所述冷媒收集罐6连接。将所述排气管路11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5与所述冷媒收集罐6连接。在设计上,也可以将所述排气管路11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5与加热器盘管I出管处至冷媒收集罐6之间的管路相连接;或者将所述排气管路11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5与冷媒收集罐6出口至压力调节阀7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接;或者将所述排气管路11的另一路通过毛细管5与压力调节阀7出口至压缩机9进口之间的管路相连接。这些结构上的调整并不影响同一功能的实现。再将所述冷媒收集罐6通过压力调节阀7和低压安全开关8与所述吸气管路10连接并与压缩机9的进气口的连通。所述控制模块IV (图上未示)含有控制面板、电路及相关线束,可采用现有的控制模块或芯片。参见图2。为在不启动发动机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为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了一套备电装置一备电驱动模块V。所述备电驱动模块V含有备电压缩机12、备电电机13、皮带14、备电吸气管路15和备电排气管路16。可将所述备电压缩机12与所述压缩机9并列设置(设计中,应以节约地方为主)。将所述备电吸气管路15的一端与所述吸气管路10连接,将所述备电吸气管路15的另一端与所述备电压缩机12的进气口连接。再将所述备电排气管路16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路11连接,将所述备电排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林谢皓高小明范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超酷上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