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平板灯及其生产工艺,用于灯具领域,包括边框模组、边框堵头、光学面板、电极骨架和电源组件,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连接形成支撑光学面板的框架,边框模组包括边框型材、遮光檐和发光组件,边框型材的内侧形成托沿,托沿和遮光檐间形成容纳光学面板的嵌槽,电极骨架交叉设在光学面板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发光组件接通。边框型材、遮光檐和发光组件形成一个独立的边框模组,三者之间尺寸准确定位,防护光学面板装配或使用时对LED的冲撞;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连接,避开了边框型材45°拼缝问题,减少加工工时、降低成本和对生产工人的要求;电极骨架实现电路的导通作用,避免焊线连接的同时,也起到平板灯支撑和悬吊着力点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平板灯及其生产工艺,用于灯具领域,包括边框模组、边框堵头、光学面板、电极骨架和电源组件,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连接形成支撑光学面板的框架,边框模组包括边框型材、遮光檐和发光组件,边框型材的内侧形成托沿,托沿和遮光檐间形成容纳光学面板的嵌槽,电极骨架交叉设在光学面板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发光组件接通。边框型材、遮光檐和发光组件形成一个独立的边框模组,三者之间尺寸准确定位,防护光学面板装配或使用时对LED的冲撞;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连接,避开了边框型材45°拼缝问题,减少加工工时、降低成本和对生产工人的要求;电极骨架实现电路的导通作用,避免焊线连接的同时,也起到平板灯支撑和悬吊着力点的作用。【专利说明】一种LED平板灯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用于照明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平板灯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平板灯具作为一种常用的面光源灯具,其结构主要由光源及导光板组成,该灯具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导光板侧边,将点、线状态光源的光线导入,再经由导光板正面发散出来,由于该灯具具有超薄轻便、光线均匀、节能且稳定耐用、亮度高、无红外线、无紫外线、无热效应、无辐射、无光闪现象、明亮的光线完全平面输出、发光角度更宽等诸多优点,适合酒店、会议室、工厂或办公室、商业用途、住宅或者公共设施、学校、医院需要节能及高显色性指数照明的地方。现有的LED平板灯在生产制造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组成灯具的部件如型材、PCB及LED、遮光板、导光板和扩散板等部件在进行组装时,在设计上,并没有详细考虑到产品组合方式,组装工艺等方面,而是采用散件堆装的方式进行组装,这使得型材、PCB及LED、导光板、扩散板等相互之间的尺寸定位难以保证,会造成光通路的传输损失,同时在扩散板和导光板在的装配或运输过程中,还会同LED之间形成摩擦或冲撞;其次,现有的型材在拐角处均设置成45°的倾斜面,然后配合使用L形的连接件通过螺钉实现连接,一方面产品的外观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45°锐角尖峰,处理不好会划伤制造者或消费者;这种组装方式加工工时长、成本高、对工人的操作要求苛刻,而且也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再者,现有不同的PCB及LED之间均通过焊线来实现电路的导通,焊线过程繁冗复杂,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发生脱焊、松焊、覆铜皮断裂等等现象,存在较多安全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边框型材、PCB及LED、导光板、扩散板等部件之间,装配相对准确定位;边框型材采用非45°斜角拼缝;线路连通采用结构装配的硬件连通线路的方式,取代了焊线连通线路的传统加工工艺;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LED平板灯及其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平板灯,包括边框模组、边框堵头、光学面板、电极骨架和电源组件,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连接形成支撑光学面板的框架,边框模组包括边框型材、设在边框型材内侧的遮光檐以及设在边框型材和遮光檐间的发光组件,边框型材的内侧形成托沿,托沿和遮光檐间形成容纳光学面板的嵌槽,电极骨架交叉设在光学面板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发光组件接通,电源组件固定安装在电极骨架上。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光学面板包括导光板和设在所述导光板和托沿间的扩散板。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发光组件包括PCB板和若干位于PCB板上且正对导光板端面设置的LED。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边框型材在托沿的上方设置上挡沿和下挡沿,上挡沿和下挡沿在边框型材的内侧形成C形卡槽,遮光檐和发光组件固定连接并安装在C形卡槽内。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边框型材在C形卡槽的外侧设有空腔,边框堵头的两端形成可分别嵌入两相邻边框型材的空腔内的插接头,各插接头上均设有向一侧伸出的卡扣,边框型材在空腔内壁两端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口。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边框堵头的下端设有可托住两相邻边框型材托沿的前盖板,边框堵头在前盖板的上方设有可与两相邻遮光檐对接的后盖板。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边框型材和边框堵头的外侧面均设有多道并行的散热凹槽。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边框型材在托沿的下侧设有结构加强层,结构加强层呈由内到外逐渐加厚的阶梯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LED平板灯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遮光檐和发光组件固定连接,并安装在边框型材内侧的C形卡槽内,使遮光檐、发光组件和边框型材形成一体式的边框模组; 2)将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首位顺次连接形成支撑光学面板的框架; 3)将光学面板安装在框架内; 4)将电极骨架交叉固定连接在光学面板的上表面且两端分别与发光组件接通。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边框型材在遮光檐的下方形成托沿,光学面板安装在遮光檐与所述托沿形成的嵌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LED平板灯中,边框型材、遮光檐和发光组件形成一个独立的边框模组,并通过边框堵头连接形成框架,独立组装的边框模组使边框型材、遮光檐和发光组件三者之间装配位置准确定位,从而防护光学面板装配或使用过程中对LED的冲撞,减少光路传输的损失。此外,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连接,进而避开了边框型材45°拼缝问题,减少加工工时、降低成本以及对生产工人的工艺要求;再者,本LED平板灯通过电极骨架实现了:电源组件与电极骨架的连通,电极骨架与发光组件的连通;在避免焊线连接的同时,也起到平板灯结构支撑加强筋和悬吊着力点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以节省材料、节约工时降低成本;同时可以非常有效的控制采购环节的偷工减料,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品质下降;简单的装配工艺,使得该产品可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间截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边框模组结构轴测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边框模组结构端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边框型材结构轴测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边框堵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平板灯,包括边框模组1、边框堵头2、光学面板3、电极骨架4和电源组件7,边框模组I通过边框堵头2连接形成支撑光学面板3的框架,边框模组I包括边框型材11、设在边框型材11内侧的遮光檐12以及设在边框型材11和遮光檐12间的发光组件,遮光檐12的横截面呈L形,边框型材11的内侧形成托沿111,托沿111和遮光檐12间形成容纳光学面板3的嵌槽13,光学面板3包括导光板31和设在导光板31和托沿111间的扩散板32,本专利技术采用3mm厚的导光板31,较常规选用的6mm的导光板31,不仅重量减轻一半,而且对应材料的成本也可降低30-40%。发光组件包括PCB板14和若干位于PCB板14上且正对导光板31端面设置的LED15,边框型材11在托沿111的上方设置上挡沿112和下挡沿113,上挡沿112和下挡沿113在边框型材11的内侧形成C形卡槽114,遮光檐12和发光组件通过螺丝5、铜螺母6固定连接并安装在C形卡槽114内。电极骨架4交叉设在光学面板3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边框模组I接通,电极骨架4在LED平板灯中首先实现电源组件7与电极骨架4的线路连通,电极骨架4与发光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平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模组、边框堵头、光学面板、电极骨架和电源组件,所述边框模组通过边框堵头连接形成支撑光学面板的框架,所述边框模组包括边框型材、设在所述边框型材内侧的遮光檐以及设在所述边框型材和遮光檐间的发光组件,所述边框型材的内侧形成托沿,所述托沿和遮光檐间形成容纳光学面板的嵌槽,所述电极骨架交叉设在光学面板的上侧且两端分别与发光组件接通,所述电源组件固定安装在电极骨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科电子有限公司,吴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