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6224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底座1、柔性吸附盘2、吸附盘定位装置3、工件定位装置5以及接头及管件6;柔性吸附盘2安装于吸附盘定位装置3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安装于底座1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设置有内孔;工件定位装置5安装于底座1四周,工件定位装置5用于通过移动来调整工件4相对于底座1的位置;吸附盘定位装置3下部通过接头及管件6与真空泵相连接,并用于通过柔性吸附盘2变形完成柔性吸附盘2对工件4的吸附,使工件4与底座1上端面紧密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光学玻璃、陶瓷材料、不锈钢以及其他非铁磁性材料工件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底座1、柔性吸附盘2、吸附盘定位装置3、工件定位装置5以及接头及管件6;柔性吸附盘2安装于吸附盘定位装置3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安装于底座1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设置有内孔;工件定位装置5安装于底座1四周,工件定位装置5用于通过移动来调整工件4相对于底座1的位置;吸附盘定位装置3下部通过接头及管件6与真空泵相连接,并用于通过柔性吸附盘2变形完成柔性吸附盘2对工件4的吸附,使工件4与底座1上端面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光学玻璃、陶瓷材料、不锈钢以及其他非铁磁性材料工件定位精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
,具体为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学玻璃、陶瓷材料、不锈钢以及其他非铁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高精度测量仪器中。而在该类材料加工过程中,真空吸附装置应用广泛。以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实验为例,需要众多高精度大尺寸光学玻璃,而磨削作为主要加工手段,对光学玻璃平面磨削的安装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现有真空夹具难以满足定位精度。因此,需要一种可靠方便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的真空夹具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及操作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底座1、柔性吸附盘2、吸附盘定位装置3、工件定位装置5以及接头及管件6 ;柔性吸附盘2安装于吸附盘定位装置3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安装于底座I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设置有内孔;工件定位装置5安装于底座I四周,工件定位装置5用于通过移动来调整工件4相对于底座I的位置;吸附盘定位装置3下部通过接头及管件6与真空泵相连接,并用于通过柔性吸附盘2变形完成柔性吸附盘2对工件4的吸附,使工件4与底座I上端面紧密贴合。优选地,还包括工件4,其中,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紧密贴合形成空腔,且此空腔内的气体压力能够自由调节,用于吸附工件4。优选地,吸附盘定位装置3与底座I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优选地,内孔能够使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之间的气体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的真空吸附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首先,将底座I固定在所要安装的磨床工作台之上;其次,对底座I上端面进行平面磨削,保证装置上端面的平面度以及与磨床工作台平面的平行度;再次,调整吸附盘定位装置3使柔性吸附盘2相对于底座I位于合适位置;之后,利用真空吸附装置四周的工件定位装置5定位工件4位置;最后,利用真空泵通过接头及管件6对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形成的空腔抽真空,柔性吸附盘2产生变形,并带动工件4与底座I上端面贴合,完成工件4的定位装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真空吸附装置及操作方法的采用,可以显著提高光学玻璃、陶瓷材料、不锈钢以及其他非铁磁性材料工件定位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底座;2为柔性吸附盘;3为吸附盘定位装置;4为工件;5为工件定位装置;6为接头及管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包括:底座1、柔性吸附盘2、吸附盘定位装置3、工件4、工件定位装置5、接头及管件6。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紧密贴合形成空腔,且此空腔内的气体压力可以自由调节,用于吸附工件4 ;柔性吸附盘2固定于吸附盘定位装置3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固定于底座I上,并可对吸附盘定位装置3相对底座I的位置进行调整;吸附盘定位装置3有内孔,可以使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之间的气体通过;工件定位装置5固定于底座I四周,通过工件定位装置移动调整工件4相对于底座I的位置;吸附盘定位装置3下部通过接头及管件6与真空泵相连接,并通过柔性吸附盘2变形完成柔性吸附盘2对工件4的吸附,使工件4与底座I上端面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工作时,首先,将底座I固定在所要安装的磨床工作台之上;其次,对底座I上端面进行平面磨削,保证装置上端面的平面度以及与磨床工作台平面的平行度;再次,调整吸附盘定位装置3使柔性吸附盘2相对于底座I位于合适位置;之后,利用真空吸附装置四周的工件定位装置5定位工件4位置;最后,利用真空泵通过接头及管件6对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形成的空腔抽真空,柔性吸附盘2产生变形,并带动工件4与底座I上端面贴合,完成工件4的定位装夹。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柔性吸附盘(2)、吸附盘定位装置(3)、工件定位装置(5)以及接头及管件(6); 柔性吸附盘(2)安装于吸附盘定位装置(3)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安装于底座(I)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设置有内孔;工件定位装置(5)安装于底座(I)四周,工件定位装置(5)用于通过移动来调整工件(4 )相对于底座(I)的位置;吸附盘定位装置(3 )下部通过接头及管件(6 )与真空泵相连接,并用于通过柔性吸附盘(2 )变形完成柔性吸附盘(2 )对工件(4 )的吸附,使工件(4)与底座(I)上端面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件(4),其中,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紧密贴合形成空腔,且此空腔内的气体压力能够自由调节,用于吸附工件(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盘定位装置(3)与底座(I)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孔能够使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之间的气体通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首先,将底座(I)固定在所要安装的磨床工作台之上; 其次,对底座(I)上端面进行平面磨削,保证装置上端面的平面度以及与磨床工作台平面的平行度; 再次,调整吸附盘定位装置(3)使柔性吸附盘(2)相对于底座(I)位于合适位置; 之后,利用真空吸附装置四周的工件定位装置(5)定位工件(4)位置; 最后,利用真空泵通过接头及管件(6)对柔性吸附盘(2)与工件(4)形成的空腔抽真空,柔性吸附盘(2 )产生变形,并带动工件(4 )与底座(I)上端面贴合,完成工件(4 )的定位装夹。【文档编号】B24B41/06GK103737488SQ201410003032【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专利技术者】姚振强, 忻晓蔚, 徐正松, 胡俊, 孙姚飞, 许胜 , 侯耀宗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柔性吸附盘(2)、吸附盘定位装置(3)、工件定位装置(5)以及接头及管件(6);柔性吸附盘(2)安装于吸附盘定位装置(3)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安装于底座(1)上;吸附盘定位装置(3)设置有内孔;工件定位装置(5)安装于底座(1)四周,工件定位装置(5)用于通过移动来调整工件(4)相对于底座(1)的位置;吸附盘定位装置(3)下部通过接头及管件(6)与真空泵相连接,并用于通过柔性吸附盘(2)变形完成柔性吸附盘(2)对工件(4)的吸附,使工件(4)与底座(1)上端面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振强忻晓蔚徐正松胡俊孙姚飞许胜侯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