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329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合膜具有含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透明层(B)。丙烯酸类聚合物(B1)具有通过分子量为150以上的长链不饱和羧酸引入的作为侧链的长侧链不饱和双键,和通过分子量不到150的短链不饱和羧酸引入的作为侧链的短侧链不饱和双键。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重均分子量的范围为50,000以上、500,000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与通过喷涂法和浸涂法等达到的相应水平以上的涂层特性和意匠性、显示出对成型品的形状的优异仿形性和可对成型品进行良好地修饰的层合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通过膜修饰法对成型制品进行修饰时使用的层合膜
技术介绍
对于金属制品和塑料制品、无机制品、木制品等成型品,作为赋予耐久性及含有色彩的意匠性的目的,有时要进行涂饰处理以在该成型品表面上形成涂层。由于所涂饰成型品(以下称为被涂饰物)的材质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比较容易地在被涂饰物的下凹部位和间隙形成涂层,喷涂法和浸涂法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通过对被涂饰物进行涂饰形成的涂层大多为由多个层进行层合得到的层合膜。例如,上述的层合膜是由用于确保对被涂饰物表面的粘结性和被涂饰物表面的耐腐蚀性的底膜、用于赋予美观性的面涂层、用于保护该面涂层的保护膜构成。因此,在使用上述的喷涂法和浸涂法的情况下,为了形成上述层合膜的各层,要反复进行对被涂饰物的涂料喷涂或将被涂饰物在涂料中进行浸渍的涂饰工序,和进行涂敷涂料的干燥和烘烤的涂料固定工序。在伴有上述那样的反复进行涂饰工序和固定工序的多步骤工艺的上述喷涂法和浸涂法中,由于对应于上述多步骤工艺配备有较长的工装线,需要庞大的涂饰场所。另外,为了实施上述多步骤的涂饰工序和固定工序,工程管理变得复杂,涂饰工序和固定工序所消耗的挥发性物量及能量提高了。因此,在上述采用喷涂法或浸涂法的涂饰中,难以通过以下方式谋求经济性的提高、涂饰工艺管理容易性和能耗降低等削减在涂饰场所的确保、涂饰、干燥方面所必需的维护费用、降低挥发性物质臭气及挥发量。作为实现上述的经济性的提高、涂饰工艺管理容易性及能耗降低等的涂饰法,例如,在特开2000-79796号公报(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公开日为2000年3月21日)、特开平10-58895号公报(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公开日为1998年3月3日)等中,提出了采用由多个层进行层合形成的层合膜来涂饰被涂饰物的所谓膜修饰法。该膜修饰法是在被涂饰物表面上以贴合的方式设置层合膜,对被涂饰物进行包覆。因而,像喷涂法和浸涂法等在涂饰时的多步骤工艺是不需要的,并且工程管理也变得容易、能耗也得到了抑制。但是,对于上述层合膜,在采用喷涂法或浸涂法等实现时,在确保硬度、不粘结性、耐溶剂性、耐药品性等特性(以下称为涂层特性)的同时,要求确保所修饰的被涂饰物的意匠性、及适宜地对被涂饰物进行修饰的加工性。在本文中,所谓意匠性是指用层合膜对被涂饰物进行修饰时,表示该层合膜的闪烁程度的光亮感、光散射性、表示明暗对比的闪变性(すフリツプフロツプ性)等。另外,所谓加工性是指对被涂饰物形状的仿形性、或被涂饰物三维形状的再现性、层合膜卷取容易性等操作容易性。但是,上述历来的层合膜在确保上述涂层特性的同时,难以确保加工性和意匠性。也就是说,历来的层合膜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注重于确保涂层特性,加工性和意匠性就会降低,如果注重于加工性,就难以确保涂层特性和意匠性。更具体而言,在注重于层合膜加工性的情况下,例如,若要根据成型品的形状进行仿形,必须赋予层合膜以柔软性。这种柔软性通过采用使用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树脂的层合膜,或降低层合膜的交联密度来实现。但是,如果像上述那样注重于柔软性,就难以确保层合膜的涂层特性。另外,显现层合膜闪烁感或闪变性的光亮材料等的排列易于发生混乱,存在着难于确保意匠性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如果要确保在采用层合膜对被涂饰物进行修饰时的加工性,就不能得到与通过上述喷涂法和浸涂法等达到的相应水平以上的涂层特性和意匠性。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在确保涂饰处理中所要求的涂层特性的同时,提供能够随着被涂饰物的形状进行均匀伸长、以均匀厚度的膜进行修饰的,具有优异加工性、且显现出超过历来的喷涂法和浸涂法等相应水平的优异意匠性和涂层特性的层合膜。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以上的问题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了以下的重要事实为了同时确保层合膜的上述加工性和涂层特性及意匠性,在层合膜制造工艺中形成着色层时或对被涂饰物进行修饰时等通过热、及通过在修饰时对层合膜进行拉伸等使透明层变形,可形成不会发生着色层中着色颜料等排列混乱的不良影响的透明层。还发现通过在侧链上引入可通过电磁射线照射进行固化交联的反应性双键,且对该反应性双键的长度进行限制,可以提供在赋予透明层以优异的加工性的同时充分满足历来被认为是该加工性的反面性能的涂层特性和意匠性的层合膜,以至于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层合膜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防护膜层(A)上形成了透明层(B)而得到的层合膜,上述的透明层(B)是由至少含有丙烯酸类聚合反应物(B1)、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B2)和聚合引发剂(B3)的透明涂料组合物形成的,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特征是具有通过分子量为150以上的长链不饱和羧酸引入的作为侧链的长侧链不饱和双键,同时还具有通过分子量不到150的短链不饱和羧酸引入的作为侧链的短侧链不饱和双键,并且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重均分子量范围为50,000以上、500,000以下,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含量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固体成分重量(固体成分重量)和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B2)的(固体成分重量)的总量(B1+B2)100质量份,按固体成分重量计为30质量份以上、70质量份以下,上述的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B2)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总量(B1+B2)100质量份,按固体成分重量计为30质量份以上、70质量份以下。通过下述内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会变得足够清楚。并且通过下述参照附图进行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会变得明显。实施方案的描述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形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层合膜是由含有相互不同的涂饰材料的层进行多层层合形成的。可以通过使用粘结剂,将该层合膜贴合在汽车部件或电子部件等基材(成型品)的表面而进行设置,从而对基材表面进行修饰。另外,用本专利技术的层合膜对基材进行修饰时,在基材表面层合膜的平滑性和基材三维形状的再现性、对基材形状的仿形性等加工性方面是优异的,同时在硬度、不粘结性、耐溶剂性、耐药品性等涂层特性、及光亮感、光散射性、闪变性等意匠性及层合膜与基材的粘结性、耐候性、耐擦伤性、耐冲击性方面也是优异的。因此,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层合膜,能适宜地对基材进行修饰,同时还能赋予所修饰的基材(修饰成型体)以优异的涂层特性和意匠性。总之,本专利技术的层合膜可以实现修饰基材时的加工性、修饰成型体的意匠性及基材涂饰所需要的涂层特性的共存。本专利技术的层合膜在防护膜层(A)的上面形成有含有作为涂饰材料的透明涂料的透明层(B),在该透明层(B)上,还可以形成含有作为涂饰材料的着色涂料的着色层(C)。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层合膜的着色层(C)上,再依次形成粘合剂层、内膜层,后文将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对此进行依次说明。还有,在以下内容中,所谓的透明层(B)及着色层(C)分别表示构成层合膜的未固化膜,所谓透明涂层及着色涂层分别表示被装饰在基材表面的,即修饰成型体表面的层合膜通过电磁射线照射或加热而固化的膜。防护膜层(A)是用于负载下述透明层(B)及着色层(C)等中所含涂料的载体,是为了较好地保证对上述基材进行修饰时的作业性而使用的。并且,在使用层合膜对上述基材进行修饰而得到修饰成型体的情况下,保护了上述的透明层(B)、着色层(C)等,从而提高上了述成型品表面的耐伤痕性,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过在防护膜层(A)上形成透明层(B)而得到的层合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透明层(B)是由至少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B1)、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B2)和聚合引发剂(B3)的透明涂料组合物形成;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1)具有通过 分子量为150以上的长链不饱和羧酸引入的作为侧链的长侧链不饱和双键,同时还具有通过分子量不到150的短链不饱和羧酸引入的作为侧链的短侧链不饱和双键,并且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重均分子量的范围为50,000以上(包含50,000)、500,000以下(包含500,000);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含量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B1)的固体成分重量和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B2)的固体成分重量的总量(B1+B2)100质量份,按固体成分重量计为30质量份以上(包含3 0重量份)、70质量份以下(包含70重量份);上述的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B2)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总量(B1+B2)100质量份,按固体成分重量计为30质量份以上(包含30重量份)、70质量份以下(包含7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高和齐藤芳彦高桥孝一小岛靖新谷健一滨田启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碧化学公司日本油漆株式会社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