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5213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1 02:40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镜头载体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环状外壳、设置在外壳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的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导磁爪,所述导磁爪形成在上盖的上表面并向其下表面延伸,并延伸至环状外壳的内部,与外壳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镜头载体: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套设在环状的外壳内,所述镜头载体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上弹片、下弹片、磁石以及线圈;所述上弹片位于镜头载体的上方;所述下弹片套设在所述镜头载体的下端;所述磁石与线圈均设置于第一间隙内;?所述磁石的数量与导磁爪相等,该磁石固定在外壳的内表面上;每个磁石相对一个导磁爪设置;所述磁石上与导磁爪相对设置的一个侧面为导磁面,该导磁面在垂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相对其两端向外壳的方向凹陷;所述线圈环绕在镜头载体的外周围,并位于导磁爪与磁石之间;所述线圈上位于导磁爪与磁石之间的侧壁为导磁侧壁,该导磁侧壁的形状与磁石的导磁面的形状相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镜头载体、以及设置在镜头载体与壳体之间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上弹片、下弹片、磁石以及线圈;上弹片与下弹片分别位于镜头载体的两端;该磁石固定在壳体的内表面上;磁石上与线圈相对的表面的中间位置相对其两端向外壳的方向凹陷;线圈上与磁石相对的侧壁的形状与磁石的凹陷的表面的形状相同。本技术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其通过将磁石上与侧壁上两者相对的表面的横截面大致呈“V”字形设计。此种结构的磁石和线圈正对的表面积增大,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磁石与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的激磁力会增大,到达导磁爪的磁场也会相应增大,达到提高产品特性。【专利说明】镜头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为移动电子设备上的镜头驱动的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镜头等用于拍摄的装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上。参照图1,现有的镜头驱动装置大致呈长方体形状,中间开设有穿孔,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2内的镜头载体3、下弹片(图未示)、线圈2、四个磁石4、上弹片(图未示),所述镜头载体3设置在壳体I的底端内壁上,所述下弹片套设在镜头载体2的下端;所述线圈2环绕地设在镜头载体3的外周围,并与壳体I的内壁形成有一间隙(图未示);四个磁石4分别固定在壳体I内的侧壁上,位于第一间隙内并与线圈2相对设置;所述上弹片设置在镜头载体2的顶端。所述磁石4与线圈2两者之间相对的表面均为一水平平面,且这两个表面相互平行。此种结构的镜头装置的磁石4与线圈2相对的表面面积小,从而导致激磁力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激磁力大的移动电子设备的镜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壳体、镜头载体件、以及驱动组件;包括壳体、镜头载体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环状外壳、设置在外壳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的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导磁爪,所述导磁爪形成在上盖的上表面并向其下表面延伸,并延伸至环状外壳的内部,与外壳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镜头载体: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套设在环状的外壳内,所述镜头载体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上弹片、下弹片、磁石以及线圈;所述上弹片位于镜头载体的上方;所述下弹片套设在所述镜头载体的下端;所述磁石与线圈均设置于第一间隙内;所述磁石的数量与导磁爪相等,该磁石固定在外壳的内表面上;每个磁石相对一个导磁爪设置;所述磁石上与导磁爪相对设置的一个侧面为导磁面,该导磁面在垂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相对其两端向外壳的方向凹陷;所述线圈环绕在镜头载体的外周围,并位于导磁爪与磁石之间;所述线圈上位于导磁爪与磁石之间的侧壁为导磁侧壁,该导磁侧壁的形状与磁石的导磁面的形状相同。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磁石上与导磁爪相对的导磁面包括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70°之间。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线圈上与磁石相对的导磁侧壁包括第一倾斜壁与第二倾斜壁,所述第一倾斜壁与第一斜面平行,所述第二倾斜壁与第二斜面平行。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导磁爪包括第一导磁壁与第二导磁壁,所述第一导磁壁与第一斜面平行,所述第二导磁壁与第二斜面平行。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导磁爪为弧面结构。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外壳为四边形的外壳,每个角落处分别固定地安装一个磁石;所述导磁爪的数量与磁石相等。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外壳为铁制成的环形壳。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上盖、底座、镜头载体、上弹片以及下弹片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其通过将磁石上的导磁面的表面的中间位置相对其两端向外壳的方向凹陷;使得其横截面大致呈“V”字形设计,且,所述线圈上位于导磁爪与磁石之间的导磁侧壁的形状与导磁面相同。相比磁石上的与导磁爪相对的表面为一平面时,此种结构的磁石和线圈正对的表面积增大,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磁石与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的激磁力会增大,达到在不改变其他元件的形状和连接关系的情况下导磁爪的磁场也会相应增大,达到提高产品特性。磁石上呈“V”形的侧面的两个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70°之间时,效果最好。所述外壳为铁制成的环形壳能使得磁石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外壳上。所述上盖、底座、镜头载体、上弹片以及下弹片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配合镜头拍摄时光线穿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磁石与线圈的位置关系图;图2为本技术中镜头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导磁爪、线圈以及磁石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导磁爪、线圈以及磁石之间磁感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参照图2与图3,本技术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的镜头载体20、以及设置在镜头载体20与壳体10之间的驱动组件30。所述壳体10包括环状外壳11、设置在外壳11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的上盖12与底座13。所述外壳11可由铁制成,由四个壁围成的一个六面体形状的环形壳体,或者六个侧壁围成的一个八面体形状的环形壳体,即沿其轴线方向的两个顶端为空的。所述上盖12的表面形成有若干导磁爪121,所述导磁爪121形成在上盖12的上表面,并向上盖12的下表面延伸,并延伸至环状外壳11的内部,该导磁爪121与外壳1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图未示)。参照图4,所述导磁爪121的中间相对两侧凹陷,使导磁爪的横截面呈“V”字形,凹陷的方向为由导磁爪指向外壳的方向,具体地:所述导磁爪121包括第一导磁壁123与第二导磁壁124,所述第一导磁壁123与所述第二导磁壁124之间的角度为120°至170°之间,所述第一导磁壁123与所述第二导磁壁124的连接处呈圆弧面形状。所述镜头载体20设置在底座13的上方,并套设在环状的外壳11内,与外壳1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图未示),所述第二间隙内部包括第一间隙。同时使得所述导磁爪位于第二间隙内,并环绕在所述镜头载体20的外周围。所述镜头载体20位于上盖12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上弹片31、下弹片32、磁石33以及线圈34。所述上弹片31位于镜头载体20的上方;所述下弹片32套设在所述镜头载体20的下端;所述磁石33与线圈34均设置在第一间隙内,镜头载体20的外侧的周围空间内。参照图4,所述磁石33的数量与导磁爪121相等,该磁石33固定在外壳11的内壁表面上;每个磁石33相对一个导磁爪121设置。所述磁石33的横向截面大致呈三角形,每个磁石33固定在外壳11的相邻两个侧壁相互连接处形成的夹角内,使得磁场33的其中两个侧面33a均与外壳1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外一个侧面为导磁面33b与导磁爪121相对,该导磁面33b沿垂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相对其两端向外壳11内壁方向凹陷,具体地:所述磁石3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镜头载体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环状外壳、设置在外壳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的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导磁爪,所述导磁爪形成在上盖的上表面并向其下表面延伸,并延伸至环状外壳的内部,与外壳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镜头载体: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套设在环状的外壳内,所述镜头载体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上弹片、下弹片、磁石以及线圈;所述上弹片位于镜头载体的上方;所述下弹片套设在所述镜头载体的下端;所述磁石与线圈均设置于第一间隙内;?所述磁石的数量与导磁爪相等,该磁石固定在外壳的内表面上;每个磁石相对一个导磁爪设置;所述磁石上与导磁爪相对设置的一个侧面为导磁面,该导磁面在垂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相对其两端向外壳的方向凹陷;所述线圈环绕在镜头载体的外周围,并位于导磁爪与磁石之间;所述线圈上位于导磁爪与磁石之间的侧壁为导磁侧壁,该导磁侧壁的形状与磁石的导磁面的形状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田中韩彪刘建庭许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